《深港書評》好書周榜(2018第41期)
閱讀無需喧囂,唯有安靜,方能找尋自我,并且理解這個世界。
與安靜的時光為伍,莫過于“經典”相伴。本期書榜,我們所選書目均著眼于“經典”——《企鵝經典:小黑書》是最能詮釋“經典”的作品,作家均為殿堂級人物,所收作品更是精挑細選。內容的經典外加沉靜的黑色襯托,讓閱讀的感覺更像是與歲月中的自己對話。
除了《小黑書》,在文學作品中還選擇了科馬克·麥卡錫的《長路》,這一條“長路”既是末日之路,也是重生之路,更是我們閱讀經典文學的發現之路。而在歷史與傳記的選擇上,我們著重于“歷史”本身。美國漢學家魏斐德的演講稿和訪談文稿,真實記錄了對中國歷史的整體把握,這本書取名《遠航》,是魏斐德學術研究的遠航,同時也是我們重新認識自己的一次遠航。《父親的聲音》是通過著名文博大家朱家溍與友朋的交往來展現舊式知識分子的生活。這同樣也是挖掘經典的力作,知識、文物;親情、懷念,追憶人世情長便是一生的經典。
在文藝部分,我們收錄了一本自然隨筆散文集《自然紀事》,與鄉野生活為伴,靜觀自然界的靈動,是平凡生活的經典之趣。
特別想提的是,胡遷的小說集《遠處的拉莫》,在這部小說集里,胡遷的語言冷峻干凈。作品的整體色調灰暗,筆力凝重而決絕,但能在一種破壞力中,讓讀者或愉悅或悲痛。這種閱讀的感覺已不常有,就像一縷細微的光亮召喚著我們在人生荒野里跋涉和遠行。
特別推薦
▼
《企鵝經典:小黑書 第一輯》
(意)薄伽丘 (美)愛倫·坡 (俄)契訶夫 等 著
文錚 王金霄 馬愛農 等 譯
中信出版集團
2018年11月
《企鵝經典:小黑書》是企鵝出版集團在成立80周年之際開始推出的系列“文學冊子”,選目磅礴豐富,跨越時間與空間的束縛,尋找傳世之作。此次出版的中英雙語版本,從英文原版的選目中,為中國讀者精心挑選了30部兼具經典性與當代性的作品,分三輯推出。除可讀性較高的短篇小說之外,還收錄了一些詩歌及未曾譯介過的非虛構作品。
第一輯包含了薄伽丘、愛倫·坡、契訶夫、托爾斯泰、福樓拜、芥川龍之介等殿堂級作家的七部小說作品、一部隨筆和一本書信集。除汝龍譯契訶夫、草嬰譯托爾斯泰、馮至譯里爾克等經典譯本之外,還有馬愛農、文潔若、余西等著名譯者的新譯版本。其中托爾斯泰的《一個人需要許多土地嗎?》曾被詹姆斯·喬伊斯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故事”,而福樓拜的《一顆簡單的心》亦被認為是他極為杰出的短篇小說之一。
(排名不分先后)
文學
1
《長路》
(美)科馬克·麥卡錫 著
毛雅芬 譯
理想國·九州出版社
2018年11月
不知名的災難讓世界成了廢墟,舉目所見只有荒蕪、黑暗、風雪與灰燼。一對父子推著裝滿食物與生存裝備的手推車前行,往南方海岸尋找一線生路。在文明末日的長路上,人們為了生存爭奪殘存的資源,人性的防線已失守。路上危機四伏,前景未知,然而父親不斷提醒孩子,要記得那個曾經有光亮、有夢、有故事、有海洋綠樹的世界。本書是獻給全世界的優美挽歌。對末日的描寫從未如此讓人身歷其境。
科馬克·麥卡錫(Cormac McCarth)是美國當代小說家,劇作家,已著有10部長篇小說及其他短篇作品和劇作。先后斬獲普利策獎、美國國家圖書獎、全美書評人協會獎等美國文學界主流獎項,多部作品被改編為影視劇。科恩兄弟根據麥卡錫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老無所依》,獲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改編劇本在內的四項奧斯卡大獎。
2
《遠處的拉莫》
胡遷 著
譯林出版社
2018年11月
這是胡遷離世前留下的一組文學作品結集,收錄了其自2017年6月開始嘗試的一系列“危險的創作”,如中篇小說《遠處的拉莫》,如改編自真實事件的短篇小說《海鷗》,以及他在生命最后一個月里完成卻還未及排演的戲劇劇本《抵達》等。對于這段創作過程,胡遷這樣寫道:“這半年我每休息一段時間后,就會重新嘗試不同的越渡,摧毀某種關系進入崩潰邊界。酒精是好東西,但直接灌入大腦就不好了。男女情愛的小故事是排遣無聊的,它們無論任何維度都在安全的區域。另一種創作則充斥著危險。”
歷史
3
《遠航:魏斐德演講訪談錄》
(美)魏斐德 著
梁禾 編
新星出版社
2018年12月
魏斐德(1937—2006),美國漢學家、歷史學家,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本書收錄了魏斐德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的所有重大演講稿和訪談文稿。這些精辟的文字充分展示了這位偉大的歷史學家對于中國歷史的整體把握,也體現了他對中國歷史的獨特理解和認識。同時,本書可以作為進一步閱讀魏斐德其他學術著作的津梁。本書絕大多數文字都是首次出現在中文世界中。演講采訪稿的文字風格,比其他著作更能為一般讀者所接受。
4
《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海外史料看庚子事變》
趙省偉 編
侯芙瑤 邱麗君 譯
重慶出版社
2018年10月
《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是一套系列叢書,取材于法國《畫刊》《世界畫報》、英國《圖片報》、意大利《周日郵報》《周日論壇畫報》等。
這本《海外史料看庚子事變》也是該系列叢書晚清四部曲之一。晚清之際發生了三次改變中國歷史走向的重大歷史事件:1895年甲午戰爭、1900庚子事變和1904年至1905年日俄戰爭。本書選取海外第一手新聞的新聞報道和珍貴歷史圖片,以新的史料、新的視角去解讀晚清歷史。本書收錄500余張罕見海外精美圖片(隨圖文字,也多為西方記者當年的現場觀察和思考)和20萬字海外一線記者一手新聞報道,對于重建19世紀晚期的中國歷史具有不可小覷的價值。
傳記
5
《父親的聲音》
朱傳榮 著
中華書局
2018年9月
朱家溍先生的女兒朱傳榮懷念父親之作。情真意切、文辭流暢。書中懷念父親,同時懷念父親的友朋:馬衡、啟功、王世襄、吳仲超、倪征燠、那志良、莊尚嚴、馮華等諸位先生,并由此構成那個時代舊式知識分子的人生寫照,十分精彩。
朱氏一族,文脈流傳清晰,長于金石碑帖的精鑒和收藏,到朱家溍先生一輩,將收藏的金石碑帖古籍善本大型木器全部捐贈國家。本書即以文物為線,以從事文物工作的各位先生為點,以故宮為背景譜織出一幅微縮的關于中國文化、文物、文人的中國式文人情調的織錦。
此書所涉事件中故宮成立前的“清室善后委員會”的點查工作、抗戰時故宮文物南遷,是本書在對親人抒懷的同時又一個閱讀的亮點。
6
《拓荒的夏娃:21位改變英國歷史的杰出女性》
(英)珍妮·默里 著
周穎 李博婷 譯
東方出版社
2018年11月
BBC杰出記者、主持人珍妮·默里獨具匠心地選取了21個女性故事,以個人的視角重新講述了一部以杰出女性為主角的歷史:她們是威名赫赫的女王,不被認可的藝術家,篳路藍縷的科學家、文學家,還有披荊斬棘的政治家……她們拒絕屈服于社會陳規舊法,她們拓展女性努力所能到達的邊界,她們革新了我們今天生活的世界。這些故事代表了希望和改變,仍將激勵今天的女性繼續前行。
文藝
7
《自然紀事》
(法)儒勒·列那爾 著
魏清巍 譯
未讀·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8年11月
本書是法國著名文學家儒勒·列那爾的自然隨筆散文集,取材于淳樸浪漫的鄉野生活,共收錄動植物主題文章八十余篇。列那爾以樸實的旁觀者之態,返璞歸真的筆觸,借萬物之眼,靜觀自然界的妙趣和靈動,再現世間萬物和諧圓融的生命魅力。
為表達對《自然紀事》的喜愛,神秘天書《塞拉菲尼抄本》創作者鹿易吉·塞拉菲尼親自為作品繪制插畫,奇幻詭譎的插畫,以獨特的視角還原了廣袤自然的真實與迷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