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傳思:少兒科幻的深度與高度 ——在第二屆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幻創作研究基地年會上的發言
01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當代少兒科幻的發展是以一種類型文學的形態出現的。一些優秀的作者在從事少兒科幻創作時,甚至有了相應的理論上的自覺。客觀來說,這在中國當代科幻文學發展的低潮階段,讓少兒科幻的文脈相續,并讓它在兒童文學的領域中始終占有一席之地。
但在經歷了一個階段的發展之后,少兒科幻的創作開始變得模式化、固定化。由于缺少內部自我更新的動力,加之市場對這種模式化作品的需求,導致這種文學門類在科幻性、文學性方面的探索都停滯不前。所以,不論是在科幻文學領域,還是在兒童文學領域,少兒科幻都難以得到真正的認同。
那么,少兒科幻該如何克服自身缺陷,再一次實現自我提升呢?或許,我們需要從建構“少兒科幻”的兩大維度上再做些思考。
02
少兒科幻建構自我的兩大維度分別是:兒童性和科幻性。如果用比較形象的說法來描述兩者的關系,可以說:“兒童性”是少兒科幻成長的土壤,“科幻性”是它成長的天空;前者代表少兒科幻應該挖掘的“深度”,后者代表它企圖抵達的“高度”;前者是“少兒科幻”話語體系產生的原點,后者是其所指向的目標。
這里所說的“兒童性”,不僅僅是說以兒童為讀者,還涉及到兒童的視角、兒童對世界的認知方式,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審美趣味、價值追求等方面。
少兒科幻應該秉持兒童的視角,用一雙兒童的眼睛去窺探世界;同時,作品要符合兒童的審美趣味。在每個人的一生中,童年階段都是一個逐漸“去魅”的成長階段,在童年階段的不同年齡段,對自我和世界的認知方式,以及審美趣味都在發生變化。所以王泉根教授曾提到,兒童文學分為幼兒文學、兒童文學、少年文學三個門類。但另一方面,在整個童年階段,“游戲精神”始終都存在。與之相應的,還有那種與萬物有靈論相關的,純真美好的詩性審美,也貫穿于這個階段。
此外,“兒童性”還指作品的情節發展和內涵演繹要契合兒童的心智特點——他們對世界的認知,相比成人而言,理性不足,感性有余,可塑性更強,想象力與好奇心、探索欲強,對新事物、新觀點的接受程度也更高。
我們的少兒科幻創作要始終堅守其“兒童性”,要真正貼近孩子的趣味,觸摸孩子的心靈,要“反映和表現兒童的生存狀態與精神面貌”(王泉根語)。
但很多名之為少兒科幻的作品卻往往在這個維度上把握得不好。這里其實牽涉到兩種不同的兒童觀:兒童的精神世界是獨立和自洽的,抑或僅僅是“前成人世界”?
抱持前一種觀點的創作者,會采取一種“蹲下身來”貼近兒童的姿態。這樣的作品最能夠得到兒童的喜好。但要警惕的是,貼近兒童不能變成純粹追逐兒童趣味。我做過一個實驗,建一個他們的QQ群。管理員也是他們中的一個。但當他們知道這里沒有來自成人世界的監管時,開始表現得肆無忌憚。他們的自由和想象力以一種破壞性和利己性的方式呈現出來。這種破壞性、利己性、不穩定性其實是兒童精神世界的另一個特點。所以,當我們純粹去追逐兒童趣味,去“投其所好”時,作品即使在價值觀上沒有問題,在文學性和思想性上也容易出現嚴重的缺陷。
而抱持后一種觀點的創作者,看到了兒童世界的不穩定性;但如果由此就認為兒童是個純粹的受教育者,是不成熟的代名詞,是需要用成人世界的理性和經驗去填補和指導的蒙昧階段。抱持這樣的兒童觀,寫出來的作品可能更多是成人科幻的低配版。
如果借用C.S.劉易斯的理論來說,前一種觀點的弊病是“投其所好”,后者的弊病則是“迷失本真”。不管是哪一種,對少兒科幻所應具備的“兒童性”的維度挖掘的力度仍然不夠,特別是拿兒童文學中的其它門類作為參照系來看,深度上有比較明顯的欠缺。
童年世界始終不斷地接收到來自成人世界的光照。只不過,它仍然有其自身隱秘的光芒,即使這光芒轉瞬即逝,但它真實地存在于每一個細微之處。
所以,在我看來,少兒科幻要有足夠的深度,就應該扎根于兒童的生命體驗,借助于兒童獨特的視角,符合兒童的審美趣味,契合兒童的心智特點,以及重視兒童的心靈成長。
03
少兒科幻建構自身的另外一大維度,即它的“科幻性”。
當下的少兒科幻,在這個方面,更多是在拾成人科幻的牙慧。我們當然不能強求每一部作品中的科幻創意都是獨一無二的,但很多少兒科幻作品僅僅是把成人科幻中用濫了的套路拿來,套在一個兒童的冒險故事中,這種做法明顯削弱了少兒科幻所應該和可能具備的對世界、未來、宇宙的探知能力。
少兒科幻應該具有與成人科幻相同的科幻維度,相媲美的科幻創意。而同時,由于其根系中的“兒童性”的基因,又可以讓它的科幻性呈現出一種獨特的面貌。
這樣的少兒科幻,將擁有獨特的視角和獨立的開拓性,形成有其自身鮮明特色的文學、美學風格。
比如,在它的話語方式里,“淺語”里可能蘊含著某種獨特的窺探世界的能力。比如,它對世界的未來或許也充滿很多憂慮,甚至有時候無法免于絕望和陰暗,但它里邊一定有動人的情感和溫暖的情懷,將之化為一種美學意義上的憂傷。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同樣,少兒科幻也不會是一座孤島。少兒科幻應該在不失其自我個性的前提下,構建與成人科幻和兒童文學之間互通互融的關系,才能在文學之林中,長成一棵茁壯的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