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心殿修復后寶匣將“歸安”
故宮養心殿寶匣內有經卷、金錢、金銀銅鐵錫五種元寶、五色寶石、五色緞、五色絲線、五香、五藥和五谷。(故宮博物院供圖)
今年9月故宮養心殿開啟大修時,從正脊中央取出的彩繪寶匣里究竟藏著什么“寶貝”?經過為期2個月的研究、開啟、修護,在故宮養心殿修繕中發現的首只彩繪寶匣,現在終于在故宮文物醫院內展露真容。這只彩繪寶匣成為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的又一重要課題發現。
記者在現場看到,養心殿寶匣形狀為扁方形,邊長27厘米,高6.5厘米,其上可見青龍彩繪,標注年款顯示“嘉慶六年七月二廿”字樣,廿字較為模糊,是否為廿,后面是否還有“日”字,有待考證。寶匣的開口處可見有類似金屬錫的物質將匣口邊緣封住,經過分析檢測確定為鉛錫焊料。
經開封檢查甄別,匣內放有經卷、金錢、金銀銅鐵錫五種元寶、五色寶石、五色緞、五色絲線、五香、五藥和五谷。其中24枚“天下太平”漢、滿文款金幣,檢測分析結果表明材質為16K金;5顆小寶石都有鉆孔,黃色、棕色、藍色和綠色寶石材質均為玻璃,紫色寶石為水晶。目前,經卷、五色緞和五色絲線均已糟朽,依稀可見;五香、五藥和五谷都已腐爛,難以分辨。通過對寶匣基體進行元素定量分析,寶匣基底的主要元素是鉛和錫,為鉛錫合金。
寶匣彩繪圖案為一條青龍正龍圖形,龍頭下面有寶珠一顆,正龍以藍色即青色為主色,配有其他顏色。檢測分析得知,紅色顏料為朱砂,藍色為石青,綠色為氯銅礦。
據介紹,寶匣作為古建筑的鎮宅之物,放置在建筑正脊正中的脊筒內,脊筒正中位置也叫“龍門”或“龍口”。龍口中放置寶匣,不僅是古人天人合一、順從天道、祈求上天護佑的心態折射,也是祈求入住平安、保佑建筑屹立不倒、避免火災的象征。宮殿進行修繕工程時,首先要拆龍口取出寶匣,妥為保存,俗稱“請龍口”或“迎龍口”。取出的寶匣被請至工部供奉起來,修復工程結束后會被迎回,并舉行祭祀儀式。
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故宮博物院修繕古建筑過程中取出的寶匣及清宮遺留的共計50余件。大到太和殿,小至門樓,都有寶匣的蹤跡。目前發現有寶匣的殿宇有太和門、太和殿、保和殿、坤寧宮、武英殿、儲秀宮、慈寧宮、毓慶宮、文淵閣、西華門、東南崇樓等幾十處。據了解,故宮博物院以“完整保護,整體維修”為宗旨進行修繕,并尊重歷史,在修復保護完工后會將寶匣“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