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漢字節:讓民眾為漢字喝彩
2013年4月24日,白樂桑先生來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講學,我在臺下當聽眾。
講座結束之后,領導把同事們一一介紹給白老師,那天我身著唐裝,白老師衣貌取人,對我青眼有加。當他得知我是搞古文字的,還教書法,老先生激動地說“這次我來二外,最大的收獲,是認識了常老師。” 隨后他又問我去沒去過安陽,聽說安陽有個文字博物館。我據實相告,我是中國文字博物館的學術委員,是安陽的常客。如果先生對中國文字博物館有興趣,我愿為前驅。先生十分高興,說這次來不及了,7月還會再來,希望有機會去安陽。
果然,7月下旬白老師又來北京,我們如約南下,先到中國文字博物館,再去殷墟。
之后,我跟白老師逐漸熟識起來。2014年5月我們申請到一個研究生國際課程講座,白老師慨允擔任講座教授。11月16日,白老師開始上課,晚間陪白老師散步,他跟我提起想在巴黎辦一個漢字節,他覺得我倆是最理想的搭檔,希望我支持他。我當即表示,“這是大好事兒,我拿后半生來支持您!”這算是口頭簽下的君子協定了。我問白老師怎么辦?白老師表示還沒有想好,但有一句話給我帶來很大壓力,他想讓巴黎市民為漢字游行!
白老師走后,我跟研究生們做了好多種策劃方案。2015年白老師又來,我們向他匯報工作成果,前后報告了五六個小時,白老師沉吟片刻,說了一句話:“大家很辛苦。”顯然,方案沒通過,大家頗為沮喪。
白老師走后,我們重整旗鼓,再易其稿,盡管多次反復,感覺仍然是修修補補,沒有根本性改變。有一天我忽然意識到,僅從漢字教學角度著眼,既定目標不可能實現,應該跳出漢字教學的套路,改變基本定位,巴黎漢字節應該立足于巴黎這個舉世公認的文化之都、藝術之都、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夢想之都,構建一個以展示、交流、分享漢字創意、漢字藝術發展創新成就、漢字教育、漢字研究為特色,以超越地域促進東西方人文交流為目標,人人可得參與的大眾性、國際性的文化平臺。想到此,我非常興奮,立即向白老師報告了最新想法。轉眼就是2016年初春,白老師代表法國漢語教師協會發出邀請,我以“法國中學生漢字書寫比賽暨漢語橋演講比賽”評委的身份訪問巴黎,并借此機會跟巴黎有關方面探討在巴黎舉辦漢字節的可能性。
2016年3月11日,巴黎漢字節倡導者白樂桑先生邀請法國漢語教師協會副會長王培文老師和時任巴黎十三區副區長的陳文雄先生、《歐盟商報》社長黃進先生在意大利廣場一家咖啡館小聚,由我來代表他報告巴黎漢字節規劃及實施方案,大家聽罷極為贊賞。
2016年4月初,我被日本京都外國語大學聘為客員教授,工作1年。9月下旬白老師到日本大阪開會,27日白老師到京都來跟我會面,具體商討巴黎漢字節的落地細節,經過3天的討論,我們決定借船出海,利用2017年2月華人春節大游行的時機,亮出漢字節的旗幟。具體做法是,組織漢字志愿者組建漢字游行方陣,沿途發放印有漢字節徽標的漢字明信片,在此期間,由白老師在巴黎中國文化中心舉辦漢字講座,同時舉辦“從甲骨文到計算機”的漢字展覽。
春節游行那天,巴黎市民把漢字節方陣圍得水泄不通,白老師和參加漢字節方陣的志愿者成了鎂光燈捕捉的焦點。初次嘗試的漢字節取得的成功,大大地超出我們的預期。
初次嘗試的漢字節的成功舉辦,喚醒了巴黎人的漢字熱情,隨后不斷有人主動加盟,共襄漢字節盛舉,也有人自愿為漢字節協會提供經費支持。
鑒于2019年是中法建交55周年,同時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漢字節協會決定2019年9月正式舉辦第一屆巴黎漢字節。
為了確保第一屆漢字節成功,白樂桑先生提議再舉辦一次試驗版漢字節。經過緊張的籌備,試驗版漢字節序幕于2018年9月29日在巴黎十三區政府市政廳正式拉開,這屆漢字節推出了漢字攝影展、畫漢字展、漢字書法展演、漢字燈籠工作坊以及公園漢字地書等多項活動,場面十分火爆。
隨著白樂桑教授和我所做的《中國視覺型文化》聯袂學術演講的結束,為期5天的2018“試驗版”的漢字節10月3日在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圓滿落幕。
巴黎漢字節一石激起千層浪,巴黎漢字節協會期待把巴黎漢字節辦成世界矚目的漢字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