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出版發行業快速發展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出版發行業獲得了快速發展。來自國家新聞出版署的數據顯示,從1978年的105家出版社、年出版圖書約1.5萬種,發展到2017年擁有580余家出版社、出版圖書近50萬種、總印數92.4億冊、出版物銷售總額3704億元,我國已成為出版發行大國。
日前由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中國新華書店協會、山東出版集團共同主辦的中國改革開放40年圖書發行業致敬活動上,如何深化出版發行業改革、順應讀者需求、探索打造閱讀新業態引發關注和思考。
國家新聞出版署印刷發行司司長劉曉凱表示,改革開放40年來,發行業深入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大力推動事業產業發展,實現了“四大轉變”。一是由計劃經濟體制下行業管理向市場經濟體制下行業治理轉變;二是由單一的新華書店渠道向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轉變;三是由供給短缺向文創產品和服務極大豐富轉變;四是由傳統的圖書批零向產業鏈上下游、文化商業科技融合發展的新興業態轉變。
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高度重視實體書店的生存和發展,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政策措施,我國實體書店走上了融合發展和轉型升級之路。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理事長艾立民說,堅守實體書店的文化價值,推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已成為書店業發展的主流趨勢。山東新華書店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文田說,以實體書店為基礎,順應讀者閱讀行為的轉變,為讀者打造多功能新型閱讀空間、提供更多更優質的閱讀服務,是書店業轉型發展的方向。
當前,中國出版業已經進入到印刷出版、電子出版、數字出版、互聯網出版、大數據出版并存的時代,讀者的閱讀方式正悄然變化。中國出版協會理事長柳斌杰認為,中國發行書店業是我國出版業離市場最近、離讀者最近的環節,一直處在改革前沿。相互交叉、相互融合、優勢互補、創新發展已成為行業的顯著特點。發行業要抓住機遇,運用新技術打造閱讀新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