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亦農長篇小說《穹廬》研討會在京舉行
11月17日,肖亦農長篇小說《穹廬》研討會在京召開。會議由中國作協創作研究部、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主辦,內蒙古文聯、作家出版社、《十月》雜志社和內蒙古作協承辦。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閻晶明,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白玉剛,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王曉平,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電影局局長烏恩奇,內蒙古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張宇,作家出版社總編輯黃賓堂,《十月》雜志社主編陳東捷等出席會議。會議由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何向陽主持。
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閻晶明
閻晶明在致辭中談到,在今天的全球化背景下,關于民族、關于邊疆、關于一個特定區域的歷史文化的書寫愈發成為創作熱點。我們的國家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我們的文學也是多民族的文學。越是走向國際化,越是朝著世界化潮流發展,就越應該保持對民族文化的堅守。他認為,《穹廬》以跨文化、跨歷史、跨身份的創作立場,就內蒙古地區特定歷史時期的特定歷史事件進行了豐富的文學表達。這是一部關乎民族命運、國家興衰、國際共運歷史、戰爭與和平的作品,體現出了作者對20世紀初葉人類命運哲學層面的思考,研討這部作品具有重要意義。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白玉剛
白玉剛在總結發言中說,感謝肖亦農用12年的時間創作了一部具有深摯家國情懷的優秀作品,讓讀者通過文學了解、熱愛內蒙古這片特殊的土地研討會的舉辦是一次坦誠的心與心的對話,也是一次別開生面的文學評論教學課,令人受益匪淺。此次研討會必將對推動內蒙古的文學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他期待中國作協和專家學者繼續關注內蒙古文學,多到內蒙古創作采風,多開展合作交流,多培養內蒙古文學新人。
《穹廬》全景式展示了1920年前后布里亞特草原的崢嶸歲月和布里亞特人一路八千里征戰回歸祖國的史詩性征程,描繪出一幅宏遠的歷史畫卷。作家肖亦農在內蒙古草原生活50多年,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涌動著的英雄主義情懷始終感召著他,他一直想用一部厚重的作品回報這片土地和土地上深情的人們。多年來,他查閱上千萬字的文史資料,數次前往俄羅斯、西伯利亞,走進額爾古納河、錫尼河、布里亞特民族鄉,尋找能把生命注入歷史檔案的鮮活細節、時代氣息和生動人物?!恶窂]》歷時12年完成,達成了作者的心愿。《穹廬》入選2018年度中國作協重點作品扶持項目,《十月?長篇小說》2018年第4期以??问饺目d,并在10月下旬由作家出版社推出單行本。
研討會上,大家談到,小說圍繞捍衛、生存和回歸主題,在大寫的歷史下寫人,寫出了個人命運、部族命運與歷史迷霧間的沖突,寫人在復雜時代環境中的迷茫和宿命,寫出了人的喜怒哀樂、掙扎與反抗,表達那個時代的人們對人性、人格、尊嚴的追求,以及他們對社會、生活和對未來的希冀與期盼。小說題材雄厚新奇、地域特色十分鮮明、場面波瀾壯闊,在濃墨重彩的畫卷中展現愛國情懷和英雄主義?!恶窂]》的出版對于人們認識蒙古民族的布里亞特部落,更完整、深刻地認識蒙古民族,尤其是對繼承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包明德、胡平、周大新、朱向前、梁鴻鷹、劉玉琴、施戰軍、石一寧、孟繁華、賀紹俊、白燁、陳福民、張檸、黃發有、何弘、李朝全、謝有順、王春林、興安、劉大先、叢治辰、趙寧、包斯欽等文藝評論家,以及內蒙古自治區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