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網絡作家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培訓班在南京舉行
11月14日,全國網絡作家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培訓班開班式舉行
與會培訓班學員在認真聽講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精神,11月14日至18日,由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和江蘇省作協聯合舉辦的全國網絡作家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培訓班在江蘇南京舉行。全國各省市作協和主要網絡文學網站推薦的網絡文學作家共50人參加培訓。
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主任何弘,江蘇省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王朔出席開班式。何弘在開班式上作專題學習報告。
何弘作專題學習報告
何弘談到,中國網絡文學作為中國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營造健康有序的網絡生態環境、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當前要務。何弘結合網絡文學的發展,從四個方面深入闡釋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對于網絡文學創作的重要啟示:一,網絡文學的海外傳播已經成為增強中華文化輻射力的重要手段,網絡文學作家要將重塑中華文化的信心和民族責任感轉化為寫作的責任,并將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自信傳遞給讀者;二,網絡文學發展單純靠體量的堆積是不夠的,每一位寫作者要建立起“從量變到質變”的創作意識,書寫更多表現真善美、反映時代生活的精品力作;三,人民是文學創作的靈感源泉。網絡文學作家要深入了解社會的變革、百姓的喜怒哀樂,創作更多現實題材作品,而非膚淺的、脫離實際的“田園牧歌”;四,中國精神是社會主義文藝的靈魂,也是網絡文學的靈魂。作為網絡文學作家,要深入思考如何在創作中體現中華美學精神,對待中華傳統文化既不要妄自尊大,也不必妄自菲薄,要去粗取精,將傳統文化的精華融入到小說的創作中。此外,網絡文學在一定程度上革新了文學的審美和表現形式,建立網絡文學評論話語體系顯得至關重要。
王朔談到,江蘇省作協高度重視網絡文學創作,緊緊圍繞“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任務,通過不斷創新體制機制,建立基層網絡文學組織,加強網絡文學人才培養,建立完善網絡文學創作激勵機制,引導網絡文學作家深入生活,讓江蘇的網絡文學呈現出更加繁榮的景象。此次培訓班以交流研討、采風創作等多種形式,讓網絡文學作家深刻認識到自身所肩負的使命和責任,對促進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弘揚中國精神具有重大意義。
開班儀式上,月斜影清、善水、王鵬驕代表本期培訓班學員發言。月斜影清談到,隨著讀者數量越來越多,自己深感肩上的責任越重。她的小說創作也逐漸從只注重個性化表達轉向思考如何創造出真正貼近人民生活、具有情感和溫度的作品。善水認為網絡文學作家要不忘創作初心,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時加強對現實的關注和思考,同時將網絡文學創作和傳統文化相結合,借助網絡文學的廣泛影響力,更好地推動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王鵬驕談到,中國網絡文學的發展首先得益于黨和國家的大力支持以及國內文化產業的迅猛發展,他希望通過此次培訓班的學習,在未來能創作出更多立足現實、仰望星空的作品。
學習期間,江蘇行政學院教授馮治、南京師范大學教師劉齊、評論家胡平為學員舉行了專題講座。馮治從網絡文學面臨的“作品質量不高”“缺少現實主義力作”兩大弊病出發,深入探討網絡文學作家要向人民學習,創作更多建功新時代、傳播正能量的時代精品。劉齊在題為《中華傳統文化之源》的講座中詳細梳理了中華傳統文化的起源、初步發展與形成,著重介紹了作為中華傳統文化主體的“禮、樂、射、御、書、數”從原始形態到最終定型的過程,并談了中華傳統文化對中華民族的人文性格形成的影響。胡平以“正確認識我們這個時代”“思想性與信仰”“重視精神性寫作”“寫作與深入生活”“重視文學語言”等幾個方面作為切入點,闡述了網絡文學目前所面對的問題,并對如何書寫反映時代的網絡文學提出建議。
與會學員進行分組討論
通過幾天的學習與研討,網絡作家們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理解更深入,對作家的責任與使命感有了更自覺的擔當。板栗子談到,當下很多作家為了吸引粉絲而盲目“蹭熱度”,只寫流行的題材,小說情節與現實嚴重脫節,這種趨勢需要改變。中國網絡作家要在市場誘惑和理想信念間找到平衡,在追求商業化的同時多思考自己的作品能給讀者留下什么。府天一直從事歷史題材小說創作。在她看來,歷史小說不僅僅歌頌英雄,更多的是描寫大時代背景下的小人物的命運沉浮,這些都能引發讀者對主人公的共鳴。作為歷史題材小說作家,要對歷史英雄心存敬畏,尊重史實,積極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在結業儀式上,琴律、古箏、賴爾三位作家代表發言,匯報了培訓期間的心得體會。琴律談到,網絡文學作家要多創作讀者“看得懂、喜歡看”的作品,在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時積極弘揚正能量,勇于承擔社會責任。古箏用袁枚的詩《苔》作為對為期三天學習的回顧。“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網絡文學就像小小的苔花,雖然不如牡丹國色天香,但憑借著旺盛的生命力和自強不息,依然綻放青春的光彩。網絡文學作家要繼續保持自信自強的精神,書寫更多力作。賴爾在會上提出“寫作到底是為了什么”的問題。她認為,網絡文學作家在創作時,心態要從“利我”轉變為“利他”,不僅要實現小我,還要感染他人,通過作品向讀者傳遞正確價值觀,傳遞更多正能量。
培訓班期間,學員們還走進南京秦淮文化帶、江蘇最美鄉村、鎮江網絡作家村等地,實地感受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江蘇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家表示,通過此次采風活動,切身感受江蘇改革開放四十年的變化,為今后創作積累了豐富素材,在未來的寫作之路上,要創作出更多謳歌改革開放、反映新時代新風貌的作品。
全體人員合影
全體人員合影
(攝影: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