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繼續引燃中國科幻發展新時代
原標題:劉慈欣獲克拉克基金會“想象力服務社會”獎 繼續引燃中國科幻發展新時代
美國當地時間2018日11月8日晚,中國科幻作家,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劉慈欣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獲得阿瑟·克拉克基金會頒發的“想象力服務社會”獎,表彰其在科幻小說創作領域做出的貢獻。
阿瑟·克拉克基金會是以已故英國著名科幻小說家、《2001:太空漫游》作者阿瑟·克拉克的名義建立的基金會。該基金會為表彰富有創造力的思想家、科學家、作家、技術專家、商業領袖及創新者,設立了若干獎項,包括終身成就獎、創新者獎、想象力服務社會獎。2012年,克拉克想象力服務社會獎首次設立,美國科幻作家厄休拉·勒古恩、拉里·尼文、金·斯坦利·羅賓遜均獲過此項殊榮。
克拉克是較早進入中國的西方科幻小說作家之一,劉慈欣在發表獲獎演說中指出,克拉克對自己從事科幻寫作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克拉克營造的關于太空的瑰麗想象不會、也不應該被賽博朋克的狹窄和內向所淹沒,其想象力的的廣闊和深遠,將給科幻文學乃至人類帶來永久的影響。
據悉,2015年劉慈欣斬獲“雨果獎”后,其作品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2018年全國卷III語文科目閱讀題中,《微紀元》入選;此前,《帶上她的眼睛》也入選人教版新版語文教材;由劉慈欣的原著改編的《流浪地球》改編的同名電影定檔大年初一。
中國科普研究所、中國科普作家協會資助的“劉慈欣科幻小說賞析”項目成果《中國科幻的探索者——劉慈欣科幻小說精品賞析》于日前由科學普及出版社出版,該套書首度以“作品+專業賞析”的形式對劉慈欣的作品展開了深入解讀。如《人民文學》主編施戰軍所言,“這部著作是一個活躍的對話場,不僅僅有評者對作家作品說話,還會有更多在閱讀中尋找印證和不禁要駁論的人入場發聲。因為,作品有多么廣袤和有多少關切,讀者就有多么龐大和有多少追詢。”
施戰軍評價劉慈欣說,“這進一步印證了中國科幻創作偉大的文學質地:科學與人文、根底與尖端、歷史與未來之間,無盡的謎團和無窮的可能彌漫于浩渺的現實,而因為只有科幻小說,如此超邁又如此痛切地體恤著困窘和渴望交纏于心的現實人類,業已成為趨于沉睡狀態的純文學中的能動的醒者。而我們可敬可愛的科幻作家們,和當代科幻文學研究者一起,正在創造著嚴肅文學新的先鋒詩學。”
“劉慈欣現象”無疑是當前時代的某種表征,就像劉慈欣在演講中指出的,中國是一個充滿著未來感的國度,未來可能充滿著挑戰和危機,但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具有吸引力,這就給科幻小說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使其受到了空前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