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離世后珍貴資料散失 將手稿等捐給母校 37年頭一回 村上春樹開新聞發布會
村上春樹(右)向日本早稻田大學捐贈資料
一向不喜在公眾場合露面的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近日罕見地舉辦了一場新聞發布會——上次他以作家身份亮相發布會還是在37年前。這次他是為了向母校早稻田大學捐贈自己的創作手稿等珍貴資料。村上春樹認為此事對他而言“非常重要”。
沒有孩子,擔心離世后珍貴資料散失
據悉,此次村上春樹捐贈的資料包括手稿、書信、藏書、個人作品相關書評及近2萬張私藏唱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他在早稻田大學上學期間寫下代表作《挪威的森林》時所用的課堂筆記本。談到本次捐贈的初衷,村上表示:“經過近40年的寫作,無論是在家里還是辦公室,幾乎已沒有一處有足夠的空間存放這些手稿和相關物品。我沒有孩子,擔心在我離世后,這些珍貴的資料可能會散失掉。因此想到把它們放在一個固定的地方,未嘗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他還透露曾想過把這些資料捐給其他機構,比如他曾在國外就職過的大學,但最終還是選擇了早稻田大學。“因為這里是我的母校,我認為這樣做才是最正確的。”
村上春樹于1968年4月考入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戲劇專業就讀,后曾休學一段時間,直至1975年才拿到畢業證書。在這次發布會上他坦承,即便是在校內上學期間,他也不經常去上課,而是花了很多時間在校園內的戲劇博物館里看書、觀劇。“這種經歷對我日后的寫作大有裨益,我需要這樣的地方。”另外,村上正是在早稻田大學結識了后來成為妻子的高橋陽子,所以早稻田大學對他來說也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希望為他的研究者特設獎學金
早稻田大學校長鐮田薰介紹,校方將于明年開始分批接受這批資料,并依次推進相關設施建設,如國際性研究中心“村上圖書館”(暫名)等,還計劃設置陳列藏書和唱片的專屬空間。
鐮田薰表示:“我們希望為世界各地的村上愛好者以及有意探索日本文學和文化的學者們建立一個研究基地,使之成為他們心目中的必去之地。”慶應義塾大學美國文學教授巽孝之發言稱,建立這樣一個研究中心非常有意義,因為世界各地有許多研究人員都在撰寫有關村上春樹作品的博士論文,并會經常召開國際學術會議來討論其作品。
“如果通過我的捐贈,能為那些想要了解我作品的人帶來幫助,不管是日本人還是外國人,沒有什么能比這讓我更快樂了。我希望這不僅是作品交流的開始,也是文化交流的開始。”村上春樹對此也感到很開心。此外他還表示,如果以后能夠找得到的話,他還想把自己與其他作家的往來信件及翻譯作品捐贈給東京的有關研究機構,也希望以后能夠為研究人員們提供特設的獎學金。
喜歡凌晨寫作,邊工作邊聽音樂
除了作家的身份,眾所周知村上還是一位音樂愛好者,早在早稻田大學上學期間,他就開辦過一家爵士咖啡館。“音樂是我文學生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一般在凌晨4點左右開始工作,前一天晚上就會把自己想聽的唱片放在枕邊。我很享受邊聽音樂邊工作。”因此村上還設想,如果可能的話,希望利用自己捐贈的近2萬張私藏唱片來舉辦一場音樂會,并創設一個帶有音響設備和書架的工作室。文/本報記者 崔巍 供圖/視覺中國
延伸閱讀
村上春樹 1949年出生于日本京都,他的第一部小說《且聽風吟》獲得日本群像新人獎。1987年他以披頭士樂隊名曲命名的小說《挪威的森林》讓他在日本本土及世界各地聲名鵲起,截至2010年日本本土銷量已超1000萬冊。其作品風格深受歐美作家影響,基調輕盈,少有日本戰后陰郁沉重的文字氣息,被稱作第一個純正的“二戰后時期作家”,并曾多次獲得各種文學獎項,包括2006年的弗朗茨·卡夫卡獎、2009年的耶路撒冷獎和2016年的安徒生文學獎等,近年來還一直被視為諾貝爾文學獎的有力競爭者。
目前村上春樹的作品已被翻譯成50多種語言,同時他也是一名杰出的外國文學翻譯家,譯作主要有雷蒙德·錢德勒的《漫長的告別》以及杰羅姆·大衛·塞林格的《麥田里的守望者》等。
2017年2月24日,村上春樹新書《騎士團長殺人事件》在日本發售。該書中文譯本于2018年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發行,首印達70萬冊。小說反思了日本侵華歷史并承認南京大屠殺事件,引起中國讀者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