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翻譯界回顧改革開放四十年
日前,上海翻譯界回顧改革開放四十年。改革開放初期,上海譯文社引進出版的“外國文學名著叢書”“二十世紀外國文學叢書”,為國人帶來了豐富的精神滋養。1978年初,《斯巴達克思》成為中國在歷經文革以來的思想禁錮后,首次公開發行的世界文學名著。1980年,《簡·愛》的發行又在全國掀起一股熱潮,啟蒙了許多女性的現代意識。此后,一批深受讀者喜愛的文學讀物陸續出版,“外國文學名著叢書”收入希臘作家荷馬《奧德修記》等近150種名著。1985年12月,上海譯文社推出德國哲學家恩斯特·卡西爾代表作《人論》,在學界產生強烈反響,助燃了80年代中國新一輪“文化熱”。而收入這部著作的大型叢書“二十世紀西方哲學譯叢”前后推出55種,《心靈、自我與社會》《時代的精神狀況》等名作成為幾代學人的重要學術參考,其影響綿延至今。
1986年3月15日,借著改革開放的東風,上海翻譯家協會正式成立,令滬上的翻譯界人士有了自己的組織和合作交流平臺。自協會成立以來的三十余年中,旗下近七百名會員共譯介了近兩千部經典名著和暢銷文學。這其中,草嬰、任溶溶、郝運、陸谷孫、馬振騁、鄭克魯、錢春綺、吳均陶、王智量、薛范等一批知名的上海翻譯家更是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獲得眾多國內外政府及相關機構授予的榮譽獎項。
除孜孜矻矻地堅持翻譯實踐外,上海的翻譯家們還在改革開放的四十年中以多種形式服務社會。“金秋詩會”作為上海翻譯家協會歷史最悠久、最具規模和影響的品牌活動,迄今已經舉辦了26屆。該協會與上海譯文出版社的《外國文藝》雜志還共同推出了文學翻譯競賽,舉辦十五屆以來,發掘并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譯者。除了英語外,十多年來,該競賽還相繼開辟了法、德、俄、日和西班牙語等語種的比賽。該協會與該雜志及長寧區圖書館、楊浦區圖書館等單位合作推出“外國文學進校園:中學生閱讀習慣養成”系列講座等各類公益文化惠民活動。該協會還與上海申通地鐵集團等單位聯合舉辦“穿越時空 激蕩心靈——中外詩歌進地鐵”系列活動,全方位展示了中外優秀的經典翻譯詩歌。
為打造學術平臺,在上海市文聯的支持和關心下,國內第一份以宣傳翻譯文化和國際文化交流為主的雙語、彩印專業刊物《東方翻譯》問世。自2009年9月創刊以來,每年發行六期,內容涉及對國內、國際的翻譯研究及翻譯教學的學術研究與翻譯批評,受到了業界及廣大讀者的普遍認可。《東方翻譯》還適時推出英文專刊,成為國內首家向國外譯學界展示中國翻譯研究前沿成果的翻譯類期刊。
近年來,該協會還舉辦了多項獨具特色的主題文化活動。如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策劃的“東方的普羅米修斯——馬克思主義經典翻譯多媒體音樂表演朗誦會”等,積極架起高雅藝術與普通大眾之間的橋梁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