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沈從文的純粹 ——張兆和致吳小如書簡解讀
    來源:《傳記文學》 | 宮立  2018年11月07日08:59

    王欣在《張兆和研究述略》中寫道:“除《與二哥書》所收張兆和的書信外,在《從文家書——從文兆和書信選》、《沈從文全集》、《沈從文家書》中也有書信散見,時間涵蓋從1934 年到1979 年,以家信為主,大多寫給沈從文,共48 封。”筆者近日在“吳小如舊藏——周汝昌、張兆和、周一良、周紹良、柳存仁等書信”專場,又找到張兆和的一封佚信,不見于上述集子,照錄如下:

    小如同志:

    收到您寄來的從文當年介紹同賓同志到武漢親筆書寫的章草名片,確實是富有史料價值的文獻,我同龍朱、虎雛看了都非常高興,十分感謝。

    希望能早日看到您的文章。此頌

    撰安

    兆和

    一九九八. 九. 二十四

    張兆和在信中說:“希望早日看到您的文章。”但最終寫文章的并非吳小如,而是信中提到的“同賓同志”——吳小如的弟弟吳同賓——他在《文學自由談》1991 年第1 期寫有《沈從文的介紹信》。

    關于“章草名片”,吳同賓回憶:

    “1998 年9 月,我哥哥吳小如從北京來電話,說北京大學教授金克木先生請他到家里去一趟,有件東西交給他。小如去了以后,金克木先生取出一張大型的名片,是沈從文先生在五十年前叫我帶到武漢大學交給金先生的。這張名片其實是一封介紹信,背面用墨筆寫的‘蠅頭’小楷(工整的小章草),把我介紹給金先生,托他對我進行關照。”金克木的女兒金木櫻也曾回憶:“1998 年,父親在舊書中發現了沈從文先生半個世紀以前給他的一張名片,上面有漂亮的毛筆章草寫的小簡,就托了吳小如先生轉交沈夫人作紀念。”沈從文給金克木的信,作為附錄刊于《沈從文的介紹信》文后,后來這封信收入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 年12 月出版的《沈從文全集》第18 卷。

    沈從文在給金克木的信中寫道:“兩昆仲和我都極熟。”的確如此,沈從文對吳小如、吳同賓兄弟都給予了不少幫助。

    1947 年,吳同賓從清華輟學南下謀生,沈從文特意寫信給蕭乾、李健吾、邵洵美、金克木、王平陵、李廣田,托他們照應吳同賓,“他本在清華讀書,能寫極好文章,兩昆仲和我都極熟。還盼您當他個小弟弟看待”。除了寫介紹信,沈從文還為吳同賓修改小說,并刊登在自己主編的副刊和文學雜志上。沈從文1950 年身處逆境時,也不忘叮囑吳同賓:

    “不管怎樣,你不能放下筆,但事耕耘,莫問收獲。只要一直寫下去,會有結果的,你一定要寫下去!”

    吳小如1993 年專門寫了懷念沈從文的文章《師恩沒齒寸心知——悼念沈從文師逝世二周年》,文中說:“在林宰老的家里,我第一次見到從文先生,而且很快就成為沈門弟子。從此,先生為我改文章,并四處推薦使我的文章得以發表,終于把一家報紙的文學副刊交給我編輯,讓我有更多實踐的機會。先生就是這樣提攜、鼓勵和培養一個青年學生一步步走向成長道路的。解放以后,我曾因教課中遇到疑難兩次寫信給先生,先生每次都不厭其詳地寫了長達五六頁的回信,用毛筆作章草,寫在八行彩箋上,密密麻麻寫得紙無隙地,仍一如既往覿面清談那樣,娓娓不倦地解答我提出的問題”,“我第一次把文章寄給從文師,是一篇全面評論馮文炳先生作品的長文,題為《廢名的文章》,后來發表在天津《益世報》的文學副刊上。文章發表的前夕,從文師把原稿退給了我,上面布滿先生親自用紅筆增刪涂改的墨跡,并有剪貼拼合處。同時附來先生的親筆信,說明為什么要這樣改,末尾還有‘改動處如有不妥,由弟(先生自稱)負責’的話。”關于《廢名的文章》一文,吳小如1983 年在《廢名先生遺著亟待整理》也曾說:“1947 年秋,我寫過一篇題為《廢名的文章》的書評,簡括地評價廢名先生的全部著作,是經沈從文師修改后發表在天津《益世報》上的。事后先生對我說:‘你能把我寫的東西全部看過,很好,只是有些地方你還沒有看懂。’”

    沈從文除了幫助吳小如修改并發表文章,還給他介紹工作解決生計問題。吳小如在《縱橫文化五千年——漫談學術規范和學術道德》中說:“比方說我在北大念書的時候,沈從文先生交給我一個報紙的副刊讓我編,我每個月可以拿一點兒編輯費,這樣我就可以養家糊口了。”他在《我所認識的沈從文》中也有類似的說法:“一九四七年,我聽從文師的勸告,轉學到北大中文系。不久先生便把一家報紙的文學副刊交給我編輯,每出一期,可以拿到一筆編輯費,這樣可以解決我的部分經濟問題,當時我已成為沈先生家的常客。”文中提到的“文學副刊”,指的是吳小如1948 年在沈從文的介紹下編過十個月的《華北日報》的文學副刊。

    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2005 年,吳小如在《劇評比書評難寫》中說:“乃至想我這受到沈從文先生提攜和親炙的及門弟子,也曾在書評中勸先生多寫小說少發表雜感(最近讀到《沈從文家書》,才發現張兆和師母也有這樣的看法,而當時我之所以敢于斗膽直言,乃是根據林宰平老先生向我談出的意見),而從文師并沒有對我責怪,而是始終如一地關愛我、鼓勵我。”“書評中勸先生多寫小說少發表雜感”指的是吳小如1947 年所作的書評《讀沈從文〈春燈集〉》中的最后一段文字:“最后我愿轉述一位老詩人的希望,這位老詩人是沈先生最佩服的前輩。老人說:‘作者還是多寫一些小說,以代替近來時常發表的那些論文式的作品吧。’在我,尤其企盼先生能多寫一些像這本書里的故事。我覺得,用感情的纏綿熨貼與意境的蘊藉工巧,來陶熔一個富有玄想的青年人,比起那文葷確而義艱深、帶有禪家機趣卻還沒有明確肯定的旨歸,以及在故事中顯得格格難容的議論,豈不更容易感到生命、意志和美的力量與可寶愛處么?”除了《讀沈從文〈春燈集〉》,吳小如還寫有《讀沈從文〈湘西〉》,認為沈從文“在寫人物志和風土記方面的成就,評價每在他的小說之上。《記丁玲》正續二卷,便是有新文藝以來傳記文學中的一泓澄碧,一線曙光”,“一本《湘西散記》又奠定了他在寫風土記方面的基石”,都給人以新的啟迪。好玩的是,同《讀沈從文〈春燈集〉》一樣,《讀沈從文〈湘西〉》文末同樣對沈從文提出了批評性的意見:“作者此書的唯一缺點……格局狹隘一點,氣象不夠巍峨。”

    沈從文1924 年陷入困頓時曾寫信向郁達夫求助,郁達夫登門看望他,沈從文晚年曾對郁風說:“那情景一輩子也不會忘記。”“后來他拿出五塊錢,同我出去吃了飯,找回來的錢都留給我了。那時的五塊錢啊!”當時郁達夫“在北大名義好聽,有三百塊錢薪水,可是教育部欠薪,每月只拿一成”。沈從文難忘郁達夫對自己的鼓勵,吳同賓也一直不忘“沈師當年不遺余力地提攜后進,像關愛子侄一樣的熱情呵護著我們這些青年學生”,吳小如也無法忘卻沈從文當年對自己的“提攜、鼓勵和培養”。這樣的傳統非常可貴,值得流傳。

    最后補充一句,關于沈從文的章草(書法),吳小如在《沈從文先生的章草》中說:“從文先生的寫章草,竊以為實受林宰老的直接影響。從文先生給我寫的信,也都是‘細字飛毫’的章草,鋒芒所及,一筆不茍。”

    亚欧无码精品无码有性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免费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直播 | 色哟哟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在线| 6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69| 精品福利资源在线|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尤物| 99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在线高清观看 | 拍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 51精品视频免费国产专区| 在线观看自拍少妇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毛片|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在线| 精品国产aⅴ无码一区二区| 午夜精品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美女视频| 精品久久中文网址| 中文无码亚洲精品字幕|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 97国产精品视频观看一|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精品| 国产在线精品无码二区二区| 337p日本欧洲亚洲大胆精品555588 | 国产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久久九九精品国产av片国产| 四虎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yy精品1024在线| 久久96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中文精品无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99re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中文字幕 |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不卡| 亚洲AV综合永久无码精品天堂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www.999精品视频观看免费| 麻豆文化传媒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