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期刊,營造文學呼吸新空間
10月30日,“北京·國際文學期刊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文學期刊的黃金年代已然成為歷史,眾多文學期刊今天都面臨著發行量下降的困境。文學期刊到底在文學生產中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面臨網絡時代的閱讀沖擊,紙質期刊該如何繼續譜寫自己的詩學?世界性文學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期刊又該如何煥發出新的生機?
由十月雜志社主辦的“北京·國際文學期刊高峰論壇”在京舉行。來自俄羅斯《外國文學》、法國《現在》、西班牙《客邁拉》、日本《昴》與中國的《人民文學》《收獲》《世界文學》《當代》《北京文學》《花城》《鍾山》等文學期刊負責人,以及多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圍繞“設計文學:以期刊為中心的世界文學生產”的主題展開了交流和討論。
持續不斷地發聲,是對文學本身的一種更新
“文學研究常常以文本和作家為中心,期刊在文學生產中的作用是比較容易被忽略的。而這恰恰是一個全新的視角,期刊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首師大外國語學院院長王宗琥首先強調了期刊在文學研究中的重要性。
《十月》雜志主編陳東捷介紹說,《十月》雜志是1978年創刊;《鐘山》1978年創刊;《收獲》1957年創刊,??笥?979年復刊;《花城》《當代》都是79年創刊……中國國內重要文學期刊的創刊時間和復刊時間都比較接近,都是在中國新時期文學之初,中國當代文學開始噴發之際。這些刊物都參與、推動了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是中國新時期文學的重要標志之一。
“我覺得存在著一種期刊的詩學。” 法國《現在》雜志主編雷吉爾·加亞爾認為,期刊是一種很特殊的文學類型,它的詩學基于自身成立,包括它的行為方式、存在方式、思考文學的方式,都與其他的文學樣態不同?!拔膶W期刊的聲音,讀者不多,但這個聲音是持續不斷的,不斷地刷新自己的立場,帶來新的現實,也是對文學本身的一種更新。”
“作為文學雜志編輯,收集優秀的作品稿件是基本的工作。但更重要的工作,是同作家寫文章、編輯做書、讀者讀作品一起,組建一個文學共同體。”在日本《昴》雜志主編羽喰涼子看來,文學期刊是文學共同體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并且有責任不斷地豐富、拓展這一整體。“在這一共同體中,大家自發而來,沒有等級,只是真誠地交流、品味文學之美?!?/p>
德國《每日鏡報》文學編輯格雷戈爾·德紹介紹了德國文學期刊的特殊現象?!拔膶W雜志在德國很多、很活躍,但是它發表的作品一般都是確定以后沒什么銷路的作品。換句話說,德國的文學雜志是德國文學的避難所,為沒有機會的弱勢的文學、沒有市場的文學提供發表機會?!币苍S正是這種包容的態度,使得更多的文學作品被保留下來,為活躍的對話、思想的革新、批評的發展都留下了更多可能性。
以文學品質和新的洞見應對網絡沖擊
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文學期刊是中國作家發表作品的中心平臺,在社會生活中具有巨大的影響力,主要文學期刊的發行也達到數十萬乃至一百多萬,堪稱中國文學期刊的黃金時期。隨著電視、互聯網、手機等載體的不斷興起,紙質文學期刊印數不斷下滑。同樣的,網絡時代帶來的閱讀方式、閱讀內容的變化席卷全球,傳統文學期刊如何面對沖擊,已然成為一個世界性的文學話題。
“我們不追求短平快,而是致力于文學的傳播與普及,特別是優質文學?!蔽靼嘌馈犊瓦~拉》雜志主編費爾南多·克萊默特表示,盡管網絡的出現極大地沖擊了文學的印刷和出版,他仍然愿意接受挑戰,保持對讀者的初心,追求文學的品質,把好“篩選”這一關,把優質的文學和低質量的網絡讀物區分開來。
“如果說今天,人們覺得作家的想象力有一些被時代的精彩蓋過的話,我想也有作家本身的創作資源貧乏的原因?!背诵旅襟w時代帶來的技術變更影響,《收獲》雜志副主編鐘紅明也從文學內容的角度進行了思考。她認為,如果作家的思考空心化,這樣的作品就會被時代所淘汰,而并不僅僅是因為大眾傳媒時代。
對此,國內幾家主要期刊的負責人表示共鳴。《人民文學》雜志主編施戰軍表示,面對新的時代變化,他一直在思索,自己這代辦刊人該如何甄別、選擇、延展作品,使得新的年輕作者能夠接續成為創作的新力量。《花城》雜志主編朱燕玲對內容的選擇也有自己的審視?!白鳛橐槐疚膶W雜志,總是盡快按照文學的傳統門類來編一些長中短篇也許是不夠的,我有時會羨慕一些文化類、時政類雜志,能夠非常快速地反映一些社會問題,未來也許可以做話題性的嘗試?!痹凇痘ǔ恰冯s志特約學術主持何平的想象中,有一種編輯,同時也可以是文學批評家,把編輯行為當成文學批評行為,具有更敏銳的洞見力和判斷力,從而篩選出文學精品。
國際合作,煥發文學期刊新生機
盡管傳統紙媒的傳播力遭到新興媒體的巨大挑戰,但是只要人類存在,文學就永遠被需要,文學期刊也永遠不會消失,只不過是以符合時代的新的方式存在而已。而越來越多的世界文學交流與國際性合作,也為文學期刊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北京出版集團總經理曲仲介紹到,從2015年起,《十月》雜志與俄羅斯同名《十月》雜志聯合舉辦了三屆中俄《十月》文學論壇。今年《十月》又開辟了世界文學期刊專欄,邀請各大語種的知名文學研究者和翻譯家撰寫文章,向中國讀者和文學界人士介紹各國文學期刊。
俄羅斯《世界文學》主編亞歷山大·利維爾甘特表示,現在俄羅斯讀者對當代中國的文學非常感興趣,他們正在計劃做一期中國當代文學的特刊。法國《現在》雜志主編雷吉爾·加亞爾認為,不同國家文學作品的翻譯與互介,意味著一種對地平線新的理解,也是對自己文學認知的地平線的一種新的拓寬。
“我很希望通過今天的會,能有一些實質性的合作。這種實質性的合作,以后可能成為我們真正的成果,而不是僅僅停留于今天的交流?!?《世界文學》雜志主編高興對文學期刊的國際合作滿懷期待。
正如施戰軍所說,文學是非常特殊的精神方式,是從心靈走向心靈,從精神走向精神。而從文學期刊的角度共話國際合作,便是跨越地域的阻隔,將不同國家、民族的心靈與精神聯結,營造文學呼吸新的空間。文學審美之中,便是對精神密碼的探知與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