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 當網絡作家介入現實主義創作 蝴蝶藍、骷髏精靈、愛潛水的烏賊、匪我思存、唐欣恬、攜愛再漂流、我本純潔暢談新時代新題材
由中國作家協會和共青團中央共同舉辦的全國青年作家創作會議近日在北京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316位青年作家和青年文學工作者代表參加會議。本次青創會的主題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團結動員廣大青年作家,深入生活、潛心創作,塑造時代新人,攀登文學高峰,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學大發展大繁榮作出更大的貢獻。在此次青創會上,網絡作家共39名,占到參會人員的12%,破歷屆青創會之紀錄。
中國作協主席鐵凝表示,黨的十九大規劃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宏偉藍圖,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次青創會就是一次動員會,是一次激勵鼓舞廣大青年作家和青年文學工作者投身新時代、踏上新征程,創作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歷史的優秀作品,塑造時代新人、攀登文學高峰的大會。中國作協黨組書記錢小芊指出,塑造時代新人,攀登文學高峰,要講好中國故事,展現中國形象,為世界文明發展注入新的激情與活力。要更加主動、更加自覺地學習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努力做到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用中國聲音講述好中國故事,以中國故事建立起中國形象、展示出中國精神,在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中呈現中國文學的精彩。希望廣大青年作家能夠自覺地擔負神圣職責,堅守藝術理想,崇文尚德,德藝兼修,不斷提升自身的人格修養和精神境界。
網絡作家們關心什么,他們在思考什么?他們關不關注現實主義?《中華讀書報》采訪青創會部分網絡作家。
有意無意,越來越多的網絡作家介入現實題材創作
蝴蝶藍,起點中文網著名作家,網絡原創游戲類小說代表寫手。江湖人稱“蟲爹”“女神”,作品以網游題材為主,被譽為“網游文神級大師”。作品語言文字詼諧幽默,每部作品都有明確的主題,多數以生活中的網游為載體。
蝴蝶藍在大學讀的是農業專業,業余時間喜歡打游戲。有趣的是,他的寫作欲也是從游戲小說這一類型興起之后才被喚醒。游戲小說的火熱始自2004年前后,起點小說新書排行榜前10名幾乎都被游戲小說統治。2005年,正在讀大四的蝴蝶藍在讀完一部游戲小說之后,產生了“這種小說我也可以寫“的念頭,開始了作者生涯。他最早的小說都是在網吧寫的,混跡網吧的生存體驗成就了他后來的《全職高手》。開始他隨意寫幾千字就發在網上,并不保存,后來學會了用郵箱寫小說,欲罷不能時才終于買了一個U盤。
蝴蝶藍的寫作觀念發生重大變化,是因為女兒的出生。他原以為自己是網游一代,對待孩子玩游戲的態度,必定是寬容的放縱的。然而不是。他步入父母的窠臼,照樣擔心女兒會沉溺于電腦游戲。一種責任感因此油然而生。
從新作開始,蝴蝶藍的作品開始關注現實,關注當下。他認為,搞笑不應該是小說的主題,主題還是要把故事講好。過去自己的作品單純寫玩游戲,以娛樂為主,現在有了孩子,開始思考玩游戲對青少年的影響,這是過去沒涉及的角度,他對游戲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寫作找到了新的切入點,通過大眾化的事物展現自己的思考,希望給人以啟迪。
越來越多的網絡作家介入到現實題材創作中。網絡作家骷髏精靈談到,純文學與網絡文學之間并非不可調和相互排斥,網絡文學也在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參與到時代生活之中,其創作素材同樣來自于日常生活的積累。青年作家能夠通過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創造出打動讀者、不負時代的作品。當然,他們目前尚需在深度和高度上有所加強,逐漸興起的網絡文學評論也可以對網絡文學創作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推動網絡文學更好地發展。
網絡作家愛潛水的烏賊認為,在網絡化的社會里,作者所經歷的也是現實的反映,通過仔細觀察也能獲得對現實的了解。當今娛樂發達,我們要考慮怎樣讓讀者接受自己的觀點,并把自己的思考傳達給他們。
越年輕,越應該主動觸摸成長中的痛點
網絡作家匪我思存自2005年開始連載古代言情小說,廣受網友喜愛。她說,網絡文學正進入一個空前繁榮的階段,但居安思危,越繁榮的行業,可能越需要冷靜的思考。
“用戶越多,基數越大,只代表著一件事情,那就是責任越大。在擁有這么龐大復雜的讀者群體時,作為一名網絡文學作家,我的內心是惶恐的。我們不得不思考身處其間,我們應該承擔什么樣的社會責任。”匪我思存說,網絡文學和中國所有文學一樣,都是被挑選過的,只不過傳統文學是被編輯或刊物挑選出來,而網絡文學的知名作品,是被市場和讀者挑選出來的。被市場認可的作品,被讀者熟知的作品,也體現了人類感情的真善美,包括中國傳統的樸實的價值觀,因此才獲得了共鳴和認可。在今后的創作中,網絡作家要克服浮躁,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
網絡作家唐欣恬回憶,上一次參加青創會還是在2013年,那一屆的平均年齡是35歲,當時她低于平均年齡4歲。轉眼5年過去了,此次參加青創會她最直接的感受便是“時間催人老”,這種感受在網絡文學領域尤其明顯。
據統計,2017年網絡文學作者年齡在36歲以上的僅占11.8%。不過,在文學創作方面,“老”意味著使命感和責任感的增強。唐欣恬談到,十幾年前坐在電腦前熱血沸騰地敲擊著鍵盤的網絡作家,如今仍熱愛這份職業,卻脫離了稚嫩,除了注重一些熱血、浪漫的設置,或抒發一己悲歡,更對作品的品質和內涵有了進一步追求。
身為一名專注于現實題材書寫的網絡作家,唐欣恬看到越來越多的同行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只有植根現實生活、緊跟時代潮流,才能發展繁榮”的號召,對現實題材創作興趣漸濃,大批瞄準社會熱點、文化傳承以及謳歌改革開放40年偉大成就的作品,都在緊鑼密鼓地創作中。
唐欣恬呼吁,網絡作家們趁年輕,更要主動地觸摸社會發展中的痛點,發覺新一代年輕人在成長過程中的迷惘與困惑,并通過網絡文學作者與讀者的即時互動、閱讀方式的便捷等優勢,予以恰當的反映,最大程度地發揮網絡文學的價值。
穿越或職場,網絡文學如何書寫我們的時代
網絡作家攜愛再漂流以寫職場小說擅長,但她最開始創作的是穿越題材。“編輯看過我的簡歷之后,建議我還是寫職場小說,因為我的工作經驗和經歷是別人沒有的。”
在寫網絡小說和影視劇本的這段時間,她發現,一些傳統文學和網絡小說的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立意小,格局小:大多是意識流寫作,關注社會熱點的比較少,立意不夠深刻;格局較小,高度不夠;二是只重情節,不重塑造人物:基本走的是情節流,邏輯不強或是前后矛盾,在人物塑造上極為不夠,人物不鮮活,成長軌跡不清晰,這就造成人物扁平或是只具備戲劇推動的功能性而不感人,人物不感人,情節也就不會感人;三是重復、雷同多,幾乎沒有創新:橋段雷同的、重復的非常多,很多時候這一類小說總會有相同的情節出現。沒有獨創或是創新性;四是不接地氣的問題依舊存在,小人物的成長關注不夠。”
攜愛再漂流認為,之所以不接地氣,還是因為很多創作者接觸社會不夠,這在職場小說上體現極為明顯,沒有工作經驗,就會造成不接地氣、不真實,也就導致國產行業劇只能談情說愛,專業度極低。
如何解決缺乏創新?攜愛再漂流說:“我覺得還是要勇于突破自己,初入寫作圈的寫手很多時候是模仿,而已經小有成績的人,生怕自己寫別的題材或種類不被讀者接受。我就經歷過轉型,看古代言情的讀者和看都市文的讀者絕對不是一批人。我嘗試了,雖然失去一些讀者,但因為現實題材是和讀者很貼近的,還是有一些讀者跟著我轉過去看了,給了我很大的支持。轉型之后,收到的讀者留言大多是探討工作的困境和人生的思考,讓我也更深刻地去思考,也體會到寫現實主義題材是可以給讀者帶來思考和啟示的,而作者就更需要有擔當和底蘊,不斷學習和進步。”
她認為,創新性不是天馬行空的想象,而是要從生活中提煉,給讀者新的思考角度。創新性就是敢于打破套路,現在文大多是套路文,如打怪升級換地圖的爽文套路、狗血懸浮的總裁文套路等,這些都需要作者在寫作過程中善于思考總結,勇于突破。好的小說一定是具有作者鮮明個性的文字,注重細節。想要突破,首先要有勇氣,此外還要善于觀察總結,要多體驗生活,生活遠比戲劇精彩。
我本純潔認為,網絡作家影響著數以千萬計的讀者群體,更有一份使命去傳遞正能量,引導讀者建立積極的價值觀。他說,自己走上網文創作道路,最初并不是為了創收,而是發自內心的喜愛。網絡科技的條件、國家和全社會的重視,讓網絡文學迎來了最好的時代,網絡作家就不能只是宅在家里碼字,而是更有責任在現實題材上有所挖掘,反映時代,加強網絡文學的深度。
新媒體滲透之時,傳統作家要緊緊把握時代脈搏
近年來,新媒體已經滲透到社會信息的方方面面,成為時代生活的一部分,對文學創作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作家石一楓認為,沒必要太看重媒介本身,新媒介平臺并不是內容創新的保證,如果看到的全是千篇一律的故事就不會感覺新鮮,只會感到越來越陳舊和乏味。歸根結底,能寫出對生活的新認識和新觀念,才是文學意義上的有效創新。青年給文學帶來的應該是朝氣和敏銳。文學創作要求作家對世界保持現實主義的眼光,同時懷有浪漫主義的情懷。現在的青年寫作如果說存在問題,可能恰恰是太容易認同生活的規則和文學的范式,變得像一群好學生。他期待通過會上和作家朋友的深入交流,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
青年作家馮與藍談到,文學創作離不開現實土壤,新媒體的發展恰恰可以作為一個鮮明的時代標記,進入我們的文學創作視野,因為它本身就是創作題材的重要部分。現在,越來越多的青年意識到閱讀和思考的重要,各種線上讀書會層出不窮。“我們正在用新媒體的力量來支持自己的閱讀和寫作,所以我對文學的未來始終抱有樂觀的信念。”
90后作家王蘇辛說,她們這一代人,在互聯網的影響中建立和重構自己的精神世界。各種領域的信息形成各種復雜的聲音,面對這樣一個復雜的世界,作家需要不斷傾聽,又要用自己的精神意識不斷將多元的訊息一次次消化,直到提煉出屬于自己的文學藍本,將它回饋給這個時代,回饋給這個世界。感受多維的信息時代,并寫出它的變化,不再只是看到一個地方,而是看到整個人類的發展方向,看向宇宙。而寫作最大的意義,是對那些尚未被發現的人類經驗,進行一次徹徹底底的發現。
王蘇辛說,只有具備這樣的前瞻性,才能真的寫出準確回應當下時代質地的作品。我們應該有書寫我們這個世紀經典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