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蔭馀堂”走出去在文化傳播上帶來的思考和啟示
    來源:文藝報 | 陳履生  2018年10月19日08:45

    只有4萬人的美國薩勒姆小鎮上的迪美博物館,正在展出與故宮博物院和美國弗利爾-賽克勒藝術博物館合作的“鳳舞紫禁:清代皇后的藝術與生活”特展,其中有200多件來自故宮的書畫、龍袍、金銀器、珠寶首飾、玉器、御用瓷、家具與佛教文物等,講述了一個個鮮為人知的宮廷女性的故事,并展現了她們對國事、家事、藝事的影響,是故宮服飾藏品赴美展出規模最大的一次。小鎮做大事,不僅是這個相當于中國鎮一級博物館的年度盛事,而且也是中美博物館界合作交流的又一次重要的展事。當然,就國際博物館界的現狀來看,迪美博物館也表現出了美國博物館事業的發展水平以及國家實力。

    對于薩勒姆小鎮來說,以文化帶動旅游,以文化和旅游的結合來推動小鎮發展,已經形成了屬于薩勒姆的“小鎮模式”,而這一模式對于當前中國正熱火朝天的小城鎮建設,是一個值得借鑒的樣板。迪美博物館是薩勒姆小鎮上規模超大的文化綜合體,因為它不僅具有相當規模的博物館單體建筑,而且還包括周邊的一些歷史建筑,它們既反映了這個小鎮的歷史,也表現了小鎮在今天發展的成就。小鎮有如此規模和品格的博物館是難能可貴的。而迪美博物館又因為有來自中國古徽州地區的“蔭馀堂”而名聲大噪。顯然,原本在安徽休寧縣黃村并不起眼的“蔭馀堂”,因為落戶迪美博物館而起死回生,雖然漂洋過海,流落到異域,但受到了美國人民的尊敬,成為迪美博物館中的一件特別的展品,是需要單獨買票才能參觀的常設展。

    2003年6月21日對外開放的“蔭馀堂”的跨國整體搬遷,有一系列的數據可以說明這是一件非常偉大的事:200多年的歷史,占地418平方米,有2700塊木構件、8500塊磚瓦、500個石構件,斥資1.25億美元,裝了19個40呎的貨柜,經過8年時間的復建。可以想象從發現到動議中間的交涉,從村開始,如果有一方面卡殼,都不可能實現。拆在異地,建也在異地,其復雜的程度可想而知。然而,更了不起的是資金的籌集。這不是政府行為,對于小鎮上的博物館來說,能夠募集到相當于8億人民幣左右的資金也不是誰都能夠做到的。由此我想到離洛杉磯一個半小時車程的圣塔安娜市有一座1936年建館的寶爾博物館,2007年擴建了用于六年級學生學習中國歷史的特別展廳,而此前對此也存在不同的意見。后來,由華裔董事長主持的董事會決議,代表哪個國家的一方最先籌得資金,就建哪個國家的展廳。董事長劉秀枝籌得1500萬美元,完成了心愿。而“蔭馀堂”的主事者是并非華裔的中國藝術文化部主任白鈴安。無疑,關于“蔭馀堂”,當年的決策者、資助者、實施者都是功不可沒。

    迪美博物館讓中國的歷史傳統和歷史建筑在美國獲得了特別的尊重。“蔭馀堂”有著非常曲折和豐富的故事,今天再去思考還是能夠發現一些新的啟示。作為迪美博物館的一個展廳的蔭馀堂,矗立在博物館的一側,堂堂正正,原汁原味。如今的“蔭馀堂”好像是嵌入到主體建筑之中,而從博物館背面的街道上看,“蔭馀堂”又是一座臨街建筑,地位顯赫。因為它臨街而改變了這個小鎮的城市景觀,突兀地出現了一個來自中國的徽派建筑。好在這里本來就是各種文化的交匯之所,不過,那些建筑都是歐洲風格的,現在多出來一個另類的“蔭馀堂”,人們好像也沒有特別的反感。

    “蔭馀堂”在迪美博物館的地位非常突出,作為該館的一個重要而特別的參觀項目,美國的觀眾和西方的游客在這里可以看到中國古代建筑文化的深邃,尤其是能夠從中認識到徽派民居的風格和基本的格局。而中國的觀眾在此不僅是陡增自豪感,很多人尤其是那些華僑,在這里也是補課。“蔭馀堂”走出去,可以看成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典范,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蔭馀堂”是幸運的,幸運的是在八代人走向衰落的歷史過程當中能漂洋過海,重新落戶,以一種新的身份光宗耀祖。

    就建筑本身而論,相信很多人都有不同的解讀。而在博物館中作為展品和展覽來看“蔭馀堂”也會發現有很多特別有意思的內容。這里不僅保留了一所完整的安徽民居,還保留了民居中建筑之外的全部內容,從家具到陳設,還有一些墻面上的寫寫畫畫所表現的時代烙印,特別是陳設中有關竹器的方方面面,非常之全面,囊括了民間家用竹器使用的大致情況,從大到小的各種用具,各種品類,可以說是應有盡有,完全是想象之外。如此一個完整的竹器品類安置在一個家庭中并作為博物館的形態出現,這在中國可能也很難看到。因此,當我們從整體上來看“蔭馀堂”,或者跳出“蔭馀堂”的概念,僅就竹器方面來看中國文化傳統的某一方面創造,可以說“蔭馀堂”的另類展現,是出于很多人的意料之外的,是始料未及的。顯然,這其中可能摻雜有來自于不同家庭的一些用品,因為如果是“蔭馀堂”一個家庭的竹器有如此之數量,顯然是不可能的。當然,作為博物館讓它集中來呈現,則是非常好的一種創意。

    因為“蔭馀堂”和中國民間的傳統以及中國傳統文化也有著緊密的關聯,而用博物館的方式把這些方方面面都呈現出來,是一種非常好的做法。中國的一些博物館比如與之相關的安徽、江西的各級博物館,可以借鑒。而作為觀眾,如果在“蔭馀堂”慢慢去看、去品的話,可能會看出其中的各方面豐富的內容。而實際上對很多參觀者來說,尤其是對美國公眾來說,只是過客,匆匆看過,可能并不在意這些日用品內在的意義,也不在意它的各種編織的方法,甚至不在意它的具體用途,以及如何使用,只知道它是一種器物,更多的是如今在博物館中的一種裝飾,正好像出口處那個回收解說器的籃子一樣。至于干什么用,好像并不重要,在這里,它只是“蔭馀堂”的一個極小的、甚至是忽略不計的組成部分。實際上,在建筑之外,它們是不可缺少的,它們是構成“蔭馀堂”文化內涵的重要部分。

    關于“蔭馀堂”還有很多話題。比如,它在迪美博物館的入口,是從側面,而不是正門,這不符合中國人的習慣。當然,博物館方面可能會有一些具體的限制,會有一些動線的安排。如果能從正門進入就更完美了。還有正廳的陳設,現在比較雜亂,顯現出破敗的景象。中國人愛面子,廳堂都很重要。再窮,廳堂也要收拾得干干凈凈,也要陳設比較體面,不怕舊,就怕破。現在的廳堂里面好像是保存了拆遷過來的原狀,本意可以理解,但是,不盡完善。作為八代人的“蔭馀堂”,“蔭馀”是承續了祖上的余陰,這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特別的意義。作為博物館的展示,應該更全面地把徽州民居的特點以及它的文化內涵,包括“蔭馀堂”歷史中最核心的內容展現出來。這樣可能更便于外國人了解徽文化的歷史以及傳承。比如徽州人家的廳堂中一般掛的都是祖宗像和對聯,相應的是貢案、八仙桌椅這些基本的配置。這些家庭文化特色是和建筑相關聯的,是一種鄉間文化的傳統。無疑,美中不足所表現的是美國人的局限性和文化上的差異性。

    四虎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2021国产精品自在拍在线播放| MM1313亚洲精品无码久久|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网小说|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大全| 最新在线精品国自产拍网站| 久久久久久一品道精品免费看|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香蕉|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 久久国产亚洲精品|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 |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AV三区| 精品国产伦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永久一| 国产1024精品视频专区免费| 揄拍自拍日韩精品| 日本aⅴ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ⅴ无码大片在线看|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国产成人精品曰本亚洲79ren| 国产精品免费看香蕉| 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韩国美女在线|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草网| 亚洲愉拍99热成人精品热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免费| 国产福利电影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成人精品综合|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无码AV| 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精品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老司机在线精品视频|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东京| 麻豆果冻传媒2021精品传媒一区下载|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不卡|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本大道国产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免费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