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棠“大運河鄉土文學書系”出版座談會在京舉行 劉紹棠鄉土文學:運河文化中最璀璨的部分
劉紹棠“大運河鄉土文學書系”出版座談會在北京出版集團舉行
近日,20卷本的劉紹棠“大運河鄉土文學書系” 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重新整理編輯出版, 較全面地囊括了劉紹棠的小說、自傳、散文隨筆等作品,出版方將其視為“對作家劉紹棠最好的紀念”。
20卷本劉紹棠“大運河鄉土文學書系”
10月17日,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北京作家協會、通州區委宣傳部聯合舉辦的劉紹棠“大運河鄉土文學書系”出版座談會在北京出版集團舉行,此次會議也是第三屆“北京十月文學月”重要活動之一。與會專家就劉紹棠先生的生平、文學成就以及他的“大運河鄉土文學”書寫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關系等話題展開了深入討論。北京出版集團總經理曲仲,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秘書長王升山,北京市通州區作協主席劉祥出席會議并致辭。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總編輯韓敬群主持會議。
與會專家表示,大運河見證了北京的滄桑巨變,承載了古都寶貴的文化記憶。而劉紹棠作為中國鄉土文學的代表作家,也是京味文學重要的代表作家,更是大運河文化代表性的人物。這套書的出版,正是落實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成果之一。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出版管理處處長馮獻省談到,“整理出版劉紹棠先生的作品,對做好大運河歷史文化挖掘工作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使運河文化、京味文學重新煥發了青春。
多位參加座談的評論家、作家談到,劉紹棠的為人和為文都是有口皆碑的楷模。評論家鄭伯農比劉紹棠小一歲,80年代后與劉紹棠的接觸交往非常頻繁,他認為除雋永的作品外,正值、豪爽,敢于講真話、敢于主持公道等品格也是成就他作品的原因之一。作家李培禹代表劉紹棠和劉紹棠的生前摯友發言,他談到,“我更看重的是作家的人格人品,‘人民作家,光耀鄉土’是劉紹棠自己非常看重的評語,他心系天下,為弱勢群體、老百姓們做了很多好事。”評論家朱小平也表示,劉紹棠特別愿意扶持青年作家,為此曾花很大精力寫了很多信,書信和隨筆的出版對于研究劉紹棠也非常有意義。
與會專家認為,劉紹棠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謳歌真善美的創作觀具有恒久的價值。評論家李朝全認為,“作家要有自己創作的根據地,要深扎在人民中間”,而劉紹棠每寫一部作品,都是為鄉土中國畫像,為鄉親們畫像,他對家鄉懷著無盡的眷戀和熱愛,一輩子都是在為運河寫作、為通縣寫作,大運河哺育了劉紹棠,劉紹棠則用寫作的方式來反哺家鄉。
翻譯家、作家鄭恩波則關注到劉紹棠筆下勞動婦女的形象占有格外重要的地位,作品描寫贊美了普通勞動婦女的才智與才干、道德與情操,這是劉紹棠在塑造人物方面突出的貢獻。評論家王培潔也感慨道,劉紹棠總是把生活中“真善美”的事物捕捉給讀者,試著用“真善美”去感化讀者,這一點非常值得學習和贊賞。
作為“大運河鄉土文學體系”的創立者,作家劉紹棠的作品雖然曾多次獲得國內獎項,并被翻譯成外文在國際上產生影響,但是他的知名度和作品的水平依舊不成正比,因此,與會專家們呼吁應加強對劉紹棠的研究、推廣力度。評論家李云雷認為劉紹棠在“鄉土文學”領域可以和沈從文、汪曾褀、孫犁相提并論,但現在前三位作家研究得比較多,也較為充分,劉紹棠的研究則基本是停滯的,他相信隨著時間的推延,對劉紹棠的評價肯定會越來越高。
“如果運河書寫有一個數據庫的話,那么這個數據庫里面最多最重要的內容應該是劉紹棠老師提供的。”作家徐則臣談到了劉紹棠對他創作的影響,他認為劉紹棠的寫作是誰都不能替代的,后輩再寫運河,無論從什么樣角度來寫,最基本的東西都是從劉紹棠的作品中來的。同為北京鄉土作家的凸凹認為,劉紹棠是北京本土創作、鄉土創作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運河文化最璀璨的部分,他的寫作讓人充滿敬意。
劉紹棠夫人曾彩美女士代表劉紹棠家屬發言
座談會最后,劉紹棠夫人曾彩美女士代表劉紹棠家屬發言,她講述了她心中的劉紹棠。通過她深情的話語,劉紹棠生活的點點滴滴、文學創作的各種經歷仿佛歷歷在目,深摯的感情打動了在座的每一個人。“我現在80多歲,我覺得我還有精力,我要永遠的為劉紹棠做一些事情,該我做什么,我就努力去做……”曾彩美說。
劉紹棠“大運河鄉土文學書系”出版座談會嘉賓合影
章德寧、王桂新、李巖、金永兵、張世義、宗永平等專家、學者也參加了座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