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晉的信
謝晉的信札,以毛筆寫在紅格箋紙上,粗放,遒勁,透出一股硬直的筆力。信是寫給當年在國立劇專的同窗陳學璇的,一共三通四頁,文字間有欣悅,有感念,有問候,充溢著一股暖暖情懷。
其中一通,在感謝陳學璇不憚其煩地為自己送信函給劉校長后,這樣寫道: “讀您的信,欣悉您在墻報上報道我的一些情況,對我揄揚有加,我心中很快慰。然遇譽之處,為之汗顏無地了。既感且謝,拜謝不已!十一月四日,為我校建校二十八周年紀念之日,我高興得很,緬懷既往,瞻顧當前,歡顏之至。我以年近多病,臥病山谷,未獲回校與同志們聚首談心,不無遺憾!在我興奮之下,命筆擬就祝詞一篇,供獻慶賀!詩中的觀點與措辭如有不妥,希為我斧正復擲下,讓我再行寫過奉上。”
陳學璇,原籍廣東廣州灣 (現湛江市)。太平洋戰爭爆發后,從香港輾轉粵、湘、桂、黔至重慶,就讀中蘇文華協會俄文班。1945年秋,在重慶北碚入讀國立劇專。1946年夏協助馬國彥導演與香港藝人盧敦等在廣州演出洪深新作 《雞鳴早看天》。隨后在廣州華南文工團、廣州市教工話劇團等任演員、編導。1955年,廣州市第二十六中學創建,陳學璇任該校教師、外語教研科科長、工會主席。
盡管謝晉比陳學璇年長五歲,知名度和影響力大得多,但稱之為 “尊敬的學璇老師”,所寫賀詞也請陳學璇斧正,如不妥將再行寫過,謙虛而又真誠。另一通信札,是對休養在家的陳學璇表示慰問。因為自己是 “久病伏櫪之老驥”,不能造府慰問,送上“微物”三包,希望學璇老師哂存笑納。不無幽默的笑語,清楚地顯示了彼此的深厚情誼。
國立劇專——國立戲劇專科學校,是中央戲劇學校的前身之一。1935年創建于南京薛家巷,抗戰中先后疏散長沙,轉遷重慶,1939年4月遷徙于四川江安,在江安辦學六年。新中國成立后,與延安魯藝合并組成中央戲劇學院。謝晉于1941年進入四川江安國立劇專話劇科學習,受業于曹禺、洪深、焦菊隱等名家。1943年中途輟學,到重慶中青劇社當場記,兼演小角色,1948年擔任電影 《啞妻》助理導演,從此開始了他的導演生涯。
關于國立劇專,謝晉有一段難忘的記憶。1942年6月,國立劇專第五屆畢業生準備公演 《哈姆雷特》。這部莎士比亞劇本,還是第一次在我國完整演出,導演為焦菊隱老師。排練是在十分嚴肅、認真的氣氛中進行的。那天,正在排練 “生存還是毀滅”這一場時,謝晉卻在后臺與一個同學大聲交談,被焦菊隱老師發現了。 “誰在后臺大聲講話?”一個嚴厲的聲音傳了過來。一聽是焦菊隱老師喝叫,謝晉馬上乖乖地從后臺站到了前臺,怯生生地承認: “是我”。 “你給我站在那兒!”焦菊隱命令謝晉在臺左立壁角。全班同學都緊張地看著他,他滿臉通紅地站在臺角,一直到排練結束。后來,謝晉說: “這次是我終生難忘的一次懲罰,一個教訓。它讓我明白,排練場是戰場,不能有絲毫的懈怠和馬虎。”
謝晉一生從事影劇事業,走過的道路并不平坦。他的作品記載了中國重要歷史時期老百姓的命運,歌頌了人類的真善美。他所表現的與時代同步發展和求新求變的藝術追求,令人敬佩。今年是他去世十周年,但我深信,謝晉的作品,一百年后還會有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