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俄羅斯音樂劇《罪與罰》: 以戲劇創新重釋陀氏經典
    來源:文藝報 | 張變革  2018年10月15日13:01

    莫斯科音樂劇院排演的音樂劇《罪與罰》,自2016年首演以來,成為戲劇文化界關注的焦點。音樂劇《罪與罰》在2017年俄羅斯最大的戲劇獎“金面具獎”中獲得6項提名獎,最終獲得最佳音樂獎和最佳女主角獎。這部音樂劇也創造了演出佳績:截至2018年6月5日,音樂劇《罪與罰》共演出105場,超過11萬觀眾觀看了演出。與諸多根據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罪與罰》改編的戲劇相比,這部時下頗具人氣的劇作得到陀學專家們的高度肯定,戲劇界對這部作品更是贊賞有加,認為劇作不僅呈現了原作的精神,而且以最受年輕人歡迎的藝術形式,使經典獲得新的生機。這部音樂劇是當代舞臺語言闡釋經典的典范,其制作演出過程亦展現了當今俄羅斯精湛的戲劇導演藝術。音樂劇《罪與罰》的成功是多方面的,既有對內部戲劇藝術規律的遵循,也有對外部戲劇文化市場的把握。

    經典主題的當代闡釋

    音樂劇《罪與罰》的成功首先在于其使原作的主題得到了當代的闡釋。任何將文學經典搬上戲劇舞臺的成功嘗試都源自對經典的創造性忠實,既不拘泥于刻板的細節復制,又使劇作獲得貫穿歷史與現實的深刻共鳴。《罪與罰》的主題眾多,如何取舍和挖掘,才能使之在有限的演出時間內展示出原作的魅力,激發觀眾的審美想象,喚起觀眾對當下社會及自身命運的深度思考,這是劇作成功的關鍵。

    音樂劇《罪與罰》的做法是將復調小說中遙相呼應的“欲望”主題突出,并且使之在20世紀的歷史語境中得到清晰呈現:《罪與罰》中主人公斯維德里加伊洛夫與拉斯科爾尼科夫既對立又聯合,在成為誘惑者這點上是一丘之貉。如果說斯維德里加伊洛夫代表的是情欲的誘惑,拉斯科爾尼科夫展現的就是超人思想對人的誘惑,或者如評論所言,是“沒有成功的拿破侖形象”。拿破侖在19世紀的歐洲是為所欲為和成功的代名詞,幾乎是所有建功立業者崇拜的偶像。

    原作中的主人公在音樂劇中均以當代人的形象出現。拉斯科爾尼科夫儼然現代版的大學生,在升降舞臺構成的逼仄空間,他一面敲擊筆記本電腦,一面以搖滾樂聲嘶力竭地唱出激憤的思想和情緒。他的噩夢又從當代的蝸居閣樓延伸到19世紀的俄羅斯,于是,出現了麻木的人群抽打羸弱駑馬的狂歡場景。經過時空轉換,又拼接出暴力衍生暴力的場景。劇中沒有對殺死老太婆的場景進行現實主義的復現,而是以聲光畫面的形式象征出來:拉斯科爾尼科夫舉起的斧頭在幽暗的舞臺背景中被紅光照亮,在空中飛舞,于是成片的教堂建筑被摧毀。舞臺上被這場面嚇得目瞪口呆的拉斯科爾尼科夫拼命阻止舉著斧頭大肆破壞的人們,卻被眾人一步步逼到墻角:罪惡的發起者對其理論后果的嚴重性始料未及,被群體和時代放大的罪惡,以觸目驚心的方式催逼他醒悟悔改。

    斯維德里加伊洛夫的形象則是上世紀90年代的俄羅斯新貴,是風度翩翩的情場老手。伴隨他的是放肆的當代舞蹈女郎、豪華的轎車和爬滿蜘蛛網的墻壁。與索尼婭的形象相伴而出的,是創作者想要突出的當代賣淫問題。導演岡察洛夫斯基曾談到令他觸目驚心的90年代,蘇聯解體后,社會失去了舊有的秩序,罪惡泡沫般泛濫溢出,首當其沖的就是隨處可見的貧困和賣淫。與小說中溫柔怯懦的索尼婭相比,音樂劇中的索尼婭外表更加強硬,而內心更加無助,承受了更多新資本時代的侮辱。

    隨著傳統形象的當代轉換,音樂劇實現了歷史與當下的對話:以高尚面目出現的為所欲為的思想對人的誘惑,與金錢情欲的誘惑,一起構成20世紀對人的奴役。原作中對人性復雜性的深刻洞察,超越了時代空間的局限,進入到當下的具體場景中,讓人在舞臺語言的動態闡釋中獲得全新的感悟。

    多維的藝術呈現

    該音樂劇成功的另一要素在于藝術呈現的多樣性。劇中復調式的歌舞場景、數字化技術展示的立體畫面,以及藝術通感語言的嫻熟運用,既訴諸感性又觸發理性,使藏于作家文本深處的思想得到形象鮮明的闡釋。

    音樂劇《罪與罰》使用了最先進的現代化技術——6D視頻印射技術,這項技術可以將影像投射于任何動態物體上。舞臺上共有12臺視頻發射儀,保障了影像的動感清晰,給觀眾耳目一新的感受。至今為止,這項動畫技術僅被歐美導演用來表現大型音樂會,如麥當娜的演唱會或太陽馬戲團演出。

    偉大作家小說中因思想深奧而對大眾讀者顯得沉悶的部分,在音樂劇中,被6D視頻印射營造出的光影交織的炫目圖景,被充滿律動的舞劇場景,以感性的方式闡釋得淋漓盡致。如對斯維德里加伊洛夫欲望至上的表達,在被視頻印射出的爬滿蜘蛛的墻壁的背景下,紳士般風度翩翩的他與一群紅衣舞女盡情狂舞。其欲望哲學的表達——“天堂就是布滿蜘蛛網的熏黑的澡堂”——得到直觀的畫面闡釋。而在接近尾聲時,拉斯科爾尼科夫與索尼婭發生了精神復蘇,這在原著中被語言隱蔽地暗示出來,而在音樂劇中則是以6D視頻印射給予視覺呈現:投射到整個舞臺背景上律動的圣像畫呼應著他們一起讀的《圣經》,神性升華不言而喻。

    全劇在不同場景中,先后4次重復了拉斯科爾尼科夫在抉擇困境中的噩夢。在他是否跨出那一步——殺死對社會無用的放高利貸老太婆,用劫獲的錢去拯救不幸的人,解決社會不公——時,隨著呼嘯的音樂,出現了罪惡狂歡的場景:愚昧而瘋狂的主人在拼命抽打那匹羸弱的駑馬,一群尋歡作樂的人擁上馬車,對駑馬瀕死的呻吟置若罔聞。伴隨著音樂的回旋往復,時空隧道在旋轉延伸:6D視頻印射的舞臺設計,將觀眾從大學生壓抑的空中閣樓帶到當今都市的地鐵上,再到繁華的站臺。于是,夢魘的象征意義在不斷深化和擴展:這是個人的噩夢,也是人性痼疾之超現實展現,更是任何社會和時代都揮之不去的夢魘。

    藝術通感的應用將場景表現得惟妙惟肖:刑警偵探波爾菲里與拉斯科爾尼科夫的幾次見面,被以鋼琴演奏的方式再現出來。波爾菲里輕快戲謔的鋼琴演奏與拉斯科爾尼科夫充滿恐懼與憤怒的神經質歌聲,極好地闡釋了他們之間驚心動魄的心理戰,讓人在操控與掌玩的音樂舞動中,對貓和老鼠的游戲心領神會。

    戲劇是對藝術語言的綜合運用,舞臺布景對揭示主題產生的作用同樣舉足輕重。舞臺布景師梅特·吉里曾多次與國際一流劇院合作,有豐富的創作經驗。對音樂劇《罪與罰》的舞臺設計,或簡潔或繁復,高度吻合劇情場景,讓人在渾然不覺中完成了時空轉換,隨劇情自如地穿梭于歷史與當下。觀眾面前變幻的魔術墻翻轉出彼得堡的街景氛圍:時而是城市街道,時而變成地鐵隧道,時而又是拉斯科爾尼科夫及索尼婭的房間。于兩個世紀中穿梭變幻的舞美設計也給人以美輪美奐的感受。

    跨界音樂的成功嘗試

    對歌劇音樂體裁形式的全新呈現是音樂劇《罪與罰》的一大亮點。音樂導演愛德華·阿爾杰米耶夫的構思基于調動舞臺所有元素的理念,融匯多種藝術風格和體裁,使音樂劇立體展現萬花筒般生活的橫截面。而此前諸多創作都是囿于某種單一的音樂體裁,很難駕馭不同性質場景的轉換,更難駕馭經典穿越時空后形成的多層面交織的龐大場面。音樂中有對20世紀經典現代主義作曲家斯克里亞賓、斯特拉文斯基等音樂風格的繼承,更多是作曲家基于跨界音樂的創新——根據人物和場景設計出不同風格的音樂。如作曲家本人所言:“干草市場上游蕩的人們,需要用手風琴表現;索尼婭唱出的應該是宗教性音樂;而拉斯科爾尼科夫——則是搖滾;表現斯維德里加伊洛夫的是絢麗浮夸的交響樂性質的音樂。”演出效果得到了權威專家的肯定——作曲家獲得2016年俄羅斯最大的戲劇獎“金面具獎”中最佳音樂獎。觀眾的網評普遍認為,這不愧為20世紀音樂和歌劇結合的創舉。

    這部音樂劇的創新離不開當代國際藝術交流平臺。阿爾杰米耶夫的創作靈感亦來自搖滾英國作曲家安德魯·韋伯創作于1971年搖滾-歌劇《耶穌基督——萬世巨星》,其以跨界音樂將深奧哲理與通俗音樂融合的做法,為阿爾杰米耶夫創作《罪與罰》提供了靈感。

    周密的組織策劃

    音樂劇《罪與罰》的成功還得益于莫斯科音樂劇院藝術總監的有力領導,以及劇院團隊周密的組織策略。莫斯科音樂劇院的藝術總監米哈伊爾·施維德科伊有著豐富的藝術管理經驗,長期活躍于俄羅斯社會文化生活。從這個履歷表就能看出他非凡的藝術組織和領導能力。在常年的戲劇文化領導工作中,他始終站在戲劇改革的前沿,諳熟俄羅斯戲劇文化的法規政策,了解俄羅斯文化市場,善于利用政策和市場資源把握戲劇發展機會,其中包括成功的廣告策劃。

    音樂劇《罪與罰》的出臺遇到了最佳的時機。2016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罪與罰》發表150周年,世界各地都在舉行各種學術紀念活動,俄羅斯更是掀起重讀經典的浪潮,以《罪與罰》改編的劇目無疑倍受關注。藝術策劃者抓住了這一有利時機,做足了廣告宣傳。早在首演前,導演岡察洛夫斯基帶領劇組人員,到莫斯科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故居博物館舉行創作發布會。在音樂劇開演前,藝術總監施維德科伊攜男女主角做客電視文化節目,對廣大觀眾進行劇目普及。音樂劇的片段也曾在2016年莫斯科紅場上的圖書展覽會上演出,吸引潛在的讀者觀眾。2018年世界杯足球賽期間,劇院又加演了12場演出,借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各國讀者心中的影響,再次提升音樂劇的國際知名度。

    作為當代戲劇文化產品的音樂劇,其廣告營銷渠道既有傳統的知名媒體,也有“行走旅游——散步時間”等網絡新媒體;同時,還使用國際流行的社交網絡,這為音樂劇《罪與罰》贏得了更廣的傳播空間,使其得到更廣泛的接受認同。

    精英導演團隊

    所有這些成功都離不開劇團的精神核心——由精英導演組成的領導團隊。劇目的創作者是當代俄羅斯最天才的編劇導演、音樂作曲及歌詞創作者,他們都擁有開闊的國際視野,擅長駕馭哲理題材,都有對經典進行當代闡釋的經驗。編劇導演安德烈·岡查洛夫斯基,曾長期與被譽為電影界泰斗的安德烈·塔爾科夫斯基合作拍攝電影,也曾于上世紀80至90年代在美國從事影視導演工作。1997年在美國拍攝的電視劇《奧德賽》,以全新的理念改編經典《荷馬史詩》,獲得美國“艾美獎”最佳導演獎。音樂劇《罪與罰》的音樂作者愛德華·阿爾杰米耶夫,曾經屢獲音樂大獎,而真正使他名聲大噪的是為安德烈·塔爾科夫斯基、尼基塔·米哈爾科夫以及安德烈·岡察洛夫斯基等著名導演的電影配樂。作曲家創作這部音樂劇歷時35年,兢兢業業,靈感迭出。音樂劇的歌詞作者尤里·里亞申采夫是詩人和電影戲劇腳本的作家,出版過6本詩歌集,撰寫過大量戲劇腳本。他曾與數十名俄羅斯著名作曲家合作,譜寫的大量影視歌曲廣為流傳。他為音樂劇《罪與罰》創作的歌詞被同行高度認可,作曲家阿爾杰米耶夫認為他“展示了精湛的技藝,幾乎沒有改動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語言,保留了原作的語言節奏”。

    當然,音樂劇《罪與罰》的成功少不了演員對導演意圖的理解和貫徹。招募演員的選秀持續了半年之久,來自俄羅斯各地的700多名年輕演員來演唱試鏡。如導演岡察洛夫斯基所言:“駕馭這種復雜深刻的哲理題材,需要巨大的演出才華。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來不得半點閃失。參加這場選秀大賽的演員,要兼有戲劇、音樂和舞蹈等多種表演才能,缺一不可。”音樂劇共有4套演員班子,有60人參加演出,其中男女主角分別由4個演員來扮演,以適應演出季連續演出的需要。從觀眾的網評來看,對男女主角的評價普遍很高。

    目前,劇目組正在籌劃為劇目打上英語字幕,進行國際巡演。我們也期待著劇目能早日與中國觀眾見面。

    免费精品国产自产拍在| 日韩精品福利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99| 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无码专区国产精品s| 九九在线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国模私拍|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妻人人玩|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免费视频| 尤物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福利片|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站| 亚洲愉拍99热成人精品热久久|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不卡|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 国产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人人槡人妻人人玩| 人与狗精品AA毛片| 国产精品va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小说| 国产福利视精品永久免费| 亚洲欧洲国产精品你懂的| 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拍拍拍色欲| 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爽爽影院在线| 国产精品bbwbbwbbw| 亚洲精品高清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国精品无码A区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三级a乌鸦在线观看| 国产天堂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在线| 国产午夜精品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你懂的| 91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香蕉国产精品频视| 99re6这里有精品热视频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在线电影|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