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尼爾·斯蒂芬森《雪崩》:地下朋克科幻的傳承與發揚
    來源:科幻世界SFW(微信公眾號) | 韜子@Tower  2018年10月15日11:08

    Snow Crash 的簡體中文版叫《雪崩》,而臺版則取名《潰雪》。

    無論名字如何,這本書的內容核心是值得開個帖子、寫個書評仔細說說的。

    此前中文科幻出版市場上的單行本中很少有如此味道的小說——類似重金屬搖滾的風,加著一些七七八八的地下因素,似乎得到了菲利普·迪克的真傳。

    而文章本身的科幻點子,有創新也有傳承。所幸的是,尼爾·斯蒂芬森恰如其分地將他所能想象到的因素都混合揉捏在一起,于是也就有了這本《雪崩》,我們也有機會可以看到菲利普·迪克當年的High藥精神在這部小說中得到發揚光大。

    《雪崩》與賽博朋克

    賽博朋克一直是科幻小說中極其重要的一個類型。而《雪崩》從某種程度上講,開始在試探著超越原有賽博朋克風格的定義和界限。

    這部同樣具有丹·布朗風格的科幻小說,在不斷地劇情演繹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斯蒂芬森風格”——可能它依舊帶有很多前人已成作品的影子,但我想,在談論賽博朋克時,尼爾·斯蒂芬森和他的《雪崩》依然會是一部無可避免的作品。

    因為它是如此的雜亂無章和精神亢奮,如此的奇思妙想而又光怪陸離,更重要的是:這是一部具有典型個人風格的小說——此時的尼爾·斯蒂芬森已不是那個簡單的寫出《佐迪亞克》* 的尼爾·斯蒂芬森了。

    無論網絡還是報刊雜志,他們儼然已經將這個相當前衛的科幻小說家標志成了“后賽博朋克時代”的旗幟性人物。

    當時,在《佐迪亞克》這篇小說中,我只看到了一個未來的景象,一個基于現實環境污染和環境保護運動的在未來的鏡像。文筆雖然走得犀利但也僅是一個很中規中矩的小說,且與其說是科幻小說不如說是科技小說。

    但如果僅通過這篇小說來認識尼爾·斯蒂芬森,明顯是不理智的。因為,這部小說沒有太多花哨的技術炫耀,也沒有多大的懸念和有趣橋段。盡管敘事技巧相當到位,結構也很完整,但是并不能給讀者帶來深刻印象。所以,當我讀完這本《雪崩》時,很自然地懷疑起這本書的作者是不是真的曾經寫過那本《佐迪亞克》。

    《雪崩》是一本信息量相當“秘密”的小說。哲學、宗教、神經學、歷史學、甚至是符號學的很多東西都被借用或者引用到了這本小說中。蘇美爾神話、松散的美國政府、被私營機構把持和運營的社會模式...你會不由得開始思考:尼爾·斯蒂芬森是如何將這些龐雜的知識整合成一個統一整體——同時還帶有那么多趣味和懸念的。

    強大的信息量是這部小說最大的優勢。作為科幻小說,技術核心和故事核心往往是相互矛盾的。作家在選擇兩者孰重孰輕中,會影響整個小說最終成品的造型。

    金·斯坦利·羅賓遜的《火星三部曲》以及《米與鹽的年代》,無疑算是技術信息量相當充分的小說。但不得不說,故事性上比不上康妮·威利斯和喬·霍德爾曼,甚至比火星叔叔蘭迪斯的小說還要乏味——當然你是技術控除外,有趣的場景和奇妙的幻想世界能讓迷戀技術的童鞋發現和閱讀哈爾·克萊門特的《重力使命》類似的RPG做任務的趣味。

    《雪崩》中的技術信息量和故事情節明顯還是很均衡的。類似好萊塢一樣的火爆場景在文本上看來也許有點輕、不夠穩重扎實,但是故事推進和鏡頭切換還是很職業的。

    在強化嚴密科學基礎和信息量的情況下,還能把整個故事講好,這是很考技術的——南希阿姨的老公查爾斯.謝菲爾德的那篇《末世》*應該是這種類型科幻小說的范例,而《雪崩》也具有同樣的特質。

    在豐滿故事的基礎上,加上密集的信息量,朋克范就明顯出來了。

    當然,大信息量的小說有個問題是對讀者理解能力的考驗。多線任務的齊頭并進,對讀者思維集中性來講也是一個考驗。

    所幸的是,兩個主人公阿弘和Y.T的火線任務并不陌生,加上好萊塢模式的故事發展對信息技術的理解,讀者就不會那么暈頭轉向。

    從閱讀快感上看,這無疑是值得稱道的。說這部小說是賽博朋克也好,還是后賽博朋克也好,甚至說它是高科技驚險小說也好——其故事性和信息量的平衡的確沒給 Cyberpunk 這個名字丟臉。

    從賽博朋克不同時期的作品來看,故事性一直都不是被詬病的原因。當然,和“新浪潮”的作品相比,賽博朋克也帶有一些理想主義色彩的成分。他們開始把“新浪潮”對技術的擯棄變成了對技術的關注,而這種關注僅僅是后技術影響的探討。不分離技術而是將其設置為故事發展的背景。這一流派的科幻作品用文字鮮明地表達了反文化、反技術(尤其是網絡技術)的朋克色彩。

    也許在這些賽博朋克作家眼中,他們更關心的是那個后工業時代社會的混雜秩序以及技術對人類活動的影響,而非技術本身。

    高科技在賽博朋克小說中是理所當然存在的背景,就像地球好氧生物呼吸需要氧氣一樣的理直氣壯和理所當然。他們不關心技術本身,而關心技術的延伸。因此要講述一個好看的故事是賽博朋克小說的必然。

    威廉·吉布森、帕特·卡蒂甘、菲利普·迪克、布魯斯·斯特林,弗諾·文奇、尼爾·斯蒂芬森……浩浩蕩蕩的名單中,似乎大家都是講故事的高手。因此,《雪崩》頗具電影動感的故事情節和發展,以及灰色地帶場景的設置就顯得是那么的正常了。

    尼爾·斯蒂芬森與菲利普·迪克

    把尼爾.斯蒂芬森以及這部小說和菲利普.迪克相比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就目前兩人對科幻世界的發展來說,他們自然不能同日而語:一個是殿堂級的教父,一個只是分舵舵主。

    但如果按照目前這個趨勢繼續發展,我們能難保證尼爾·斯蒂芬森不會成為第二個菲利普·迪克——因為兩人都有著同樣的創作亢奮,這種被稱為High藥精神的貫通,讓筆下的小說沖擊力十足。

    我一直認為“正常人”是無法寫出菲利普·迪克那種味道的。尤其是《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幻覺》《瓊斯締造的世界》以及《黑暗掃描儀》(又名《遮蔽的眼睛》)中的那種精神錯亂和十足的痞子味。

    菲利普·迪克對精神病人的精神世界的細膩描寫在我看來是他最大的寫作特點,而這種縱向深層的想象能力是構成其小說獨特性的直接動力。

    我不知道尼爾·斯蒂芬森的寫作動力是什么,至少從《雪崩》中看,似乎菲利普·迪克的另類科幻套路并沒有壽終正寢,而是生機勃勃。

    驚嘆于《雪崩》構思巧妙的同時,你會欣喜地發現原來菲利普·迪克之后還是有“瘋子”存在。

    而整個科幻文學中,“瘋子”從未消失過,他一直都在,并且活得很好。旺盛的想象力——嗑藥精神在整部小說中肆無忌憚地充溢著。

    從某種程度上講,這是兩個文學氣質很相像的文學青年,他們的文章都在頹廢的套路中進行得相當的徹底。筆調中的戲謔和默然、對社會的超然判讀以及由下自上的敘述視覺,都是兩人特性相近的重要標志。

    唯一遺憾的是,尼爾·斯蒂芬森在這條道路上并沒有走得太“走火入魔”,也許是因為他并非一個內心沉寂的人。

    在他后續出版的小說,例如《飛躍修道院》和“巴洛克”三部曲中,這種頹廢的路子并沒有走得太遠——他成了哲學家,但《雪崩》中的很多想法在后續的小說中多多少少還是有出現;而菲利普·迪克終身糾結于不穩定的精神病患,筆下的世界顯然比尼爾·斯蒂芬森更深刻也更加的令人憐惜和同情。

    尼爾·斯蒂芬森與威廉.吉布森

    自然,尼爾·斯蒂芬森這部小說還會和那本名號響當當的《神經漫游者》進行比較一番。如果將尼爾·斯蒂芬森和威廉·吉布森進行對比,這相當拉風。

    《雪崩》和很多賽博朋克的小說一樣,以一種地下的、非常規的、由下而上的視覺來看待技術對世界的影響。黑社會、地痞流氓以及軍火、械斗等都充分地表現了“痞子味道”和十足的地下范。

    從這個程度上講,《雪崩》并沒有創新,依舊采用的是當年最為流行的“頹廢風”套路。但二者也有所不同。

    題材

    在對網絡和社會影響的文字表達上,兩位作家明顯走的路線不一樣。

    威廉·吉布森是一個很地道的痞子派。在對底層社會的視覺描述上,他的描寫顯然比《雪崩》中的“黑手黨”看上去更職業。

    如果比較誰的小說更草根、更黑幫、更地下的話,尼爾·斯蒂芬森明顯還是干不過“老辣椒”威廉·吉布森。

    尤其是通過《神經漫游者》《虛擬偶像愛朵露》《約翰尼的記憶》《新玫瑰旅館》《整垮珂蘿米》和《雪崩》的對比,你會覺得尼爾的黑社會“黑”得相當的業余。

    頹廢風的閱讀感

    看過“蔓生都市三部曲”的朋友一定會覺得威廉·吉布森才是個真正的末世悲觀主義者。

    兩者相比,雖然都是技術悲觀主義、地下朋克風和反技術流,但“姜還是老的辣”——尼爾·斯蒂芬森在這些方面還是沒有超越威廉·吉布森。

    不過,《雪崩》中的想象力和技術依然相當的惹人眼球。盡管尼爾·斯蒂芬森延續了賽博朋克的行文特點和虛擬網絡的老套路,但他很聰明地把“虛擬空間對人類的沖擊”成功地引到了真實世界,而且那個“腦病毒”的點子是相當的拉風。

    再加上神秘的歷史學、宗教學以及符號密碼解釋之類的加入,很容易落入老套的賽博朋克小說宛然一變,成了亮堂堂的精彩大作。

    這就是有和沒有的區別。

    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交匯融合、人在不同界面上的行為和思想,成了這部小說最大的亮點。

    正因為這些極具尼爾·斯蒂芬森個人色彩的想象力的出現,《雪崩》才能擺上臺面,成為和《神經漫游者》一樣經典的賽博朋克作品——尼爾·斯蒂芬森也成為了威廉·吉布森之后的又一個賽博朋克標志,而非一個簡單的盲目跟風者。

    《雪崩》與尼爾·斯蒂芬森

    如果你是喜歡菲利普·迪克和威廉·吉布森的小說的童鞋,這部小說當然是無容錯過的。

    毋庸置疑,這部小說的含金量在十幾年后的今天看來依舊扎實豐盈,毫不褪色。這也應證了——世界上唯一能跨越時間和空間的,唯有想象。

    通過對比,《雪崩》與尼爾·斯蒂芬森之于《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與菲利普·迪克,以及《神經漫游者》與威廉·吉布森,優勢和弱勢都十分明顯,同時其濃厚的個人色彩也十分出眾。

    基于此,《雪崩》能毫不謙虛地承認自己作為“后賽博朋克時代”的一面大旗。它的存在的確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

    1999年美國《時代》周刊評選出50位數字英雄,列舉當今世界技術創新上的杰出人物,40歲的尼爾?斯蒂芬森入選其中,其理由是他的書塑造和影響了整整一批IT人。

    1998年3月,《審理雜志》推出“最后審判日”:“100本你今生必看的書”的評選,評出世界上100本最佳科幻-奇幻小說,《雪崩》作為他的成名作,赫然在列。

    同時,《雪崩》也入選了亞馬遜網上書店選出的“20世紀最好的20本科幻和奇幻小說”和《商業2.0》雜志推出的“每位CEO必讀的偉大書籍”。

    書評中所闡述的一切足以解釋以上這一切的理由。因為這是獨一無二的尼爾.斯蒂芬森,也是獨一無二的《雪崩》。

    當小說成為一個符號或者地標性質的標桿時,是不是經典已經不重要了。 

    久久精品丝袜高跟鞋|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VA| 午夜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99精品国产片| 国产乱码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 国产日韩精品SUV|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精品| 一级一级特黄女人精品毛片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国产麻传媒精品国产AV|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n| 91精品导航在线网址免费|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小说专区| 国产精品嫩草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 美女bbbb精品视频| 日韩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2020| 亚洲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97 | 99精品国产在热久久| 青青久久精品国产免费看| 精品视频国产狼人视频|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福利网站| 亚洲国产美女精品久久久久| 99热在线精品观看|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vA|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18禁|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PP|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下载|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自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日产精品一线二线三线京东|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区网站| 亚洲乱码精品久久久久..| 精品国产日产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