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現實的多人故事模式
故事是人類生存的衍生品。自從有人類存在就有故事存在,甚至可以說整個人類歷史就是故事。人類之所以為人,能夠超過其他生物,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人具有創造力;而創造力最核心的體現,就是會講故事,人知道如何表現一個故事。
為了講好故事,人們創造了多種表達形式。講故事最早是從肢體表演或是巖壁繪畫開始的;發明了文字,小說誕生了;發明了攝影機,電影誕生了;發明了互聯網,故事得以無限傳播……而虛擬現實的出現,讓人們不再只是聽別人講故事,而是自己就身在故事當中;這一變化,打破了觀眾與故事的最后一道屏障——讓事件真正在觀眾身邊甚至身上發生。
由此可見,虛擬現實作品與傳統的電影和其他形式的作品有著很大區別,觀眾與角色之間有著更深層次的互動關系,甚至劇情的走向都會受到參與者的影響。
如何構建這種新形態的作品呢?此時的觀眾已不再像觀賞傳統電影一樣——被動接受所有信息,所有人看到相同的內容,只需坐在那里等待被灌輸……而虛擬現實作品是深度交互的,大量信息需要觀眾主動探索,故事的走向也存在多種可能。
在傳統故事中,通常以一兩個主角為核心,通過他們的行為及其面對事件、危機、壓力的反應和行動推動故事發展。除主人公外,事件中也會有其他角色參與,但往往只發揮輔助陪襯作用,觀眾真正在意的是主角的行為與性格。
而虛擬現實敘事則強調去中心化,失去了所謂“主角”的概念,每一個人在所處的故事中都可以成為主角。情節也不再由導演決定,選擇權完全交給體驗者——體驗者選擇以誰的視角進入事件誰就是主角,而每個角色之間又存在著相互聯系。
選擇第一“人”稱視角使得觀眾本身就是角色,隔閡感被消除,觀眾將扮演自己,表現自己。在故事中驅動角色行為選擇的因素,既有影片原始設定的角色性格和特征,也融入了觀眾的個人習慣和性格,最終使角色成為兩者的結合。每個體驗者都有自己的喜好和想法,其復雜情緒直接引導情節改變——人類的情感是極其細膩復雜的,如何讓更多的人有情感交流和共鳴是虛擬現實體驗的核心。
美國電影《刺殺據點》(2008)以特工、游客、記者、總統、恐怖分子等人的不同視角,呈現出一次恐怖襲擊發生后僅15分鐘內的故事。在電影一開始,人物之間沒有聯系,卻因針對總統的恐怖襲擊這件足以影響和改變所有人的大事件,將這些無關之人聯系在了一起。整部電影將同一事件講述了6遍,每次重復都對事件的探索更深一步,一點點揭開真相的面紗。在多人虛擬現實背景下,每個體驗者只能從自己的角度了解和發現事件,不能隨意轉換身份,因此每個角色都是相對平等的,都各自了解事件的一部分,沒有誰掌握的信息更多或者更少,只有將所有信息拼到一起才能看清事件全貌。隨著故事發展,彼此建立聯系,用符合劇情和表現的恰當方式了解各自經歷,分享信息,整合不同角色所掌握的素材,突破困境,解決矛盾。
這種以不同人物作為主角的故事,會誕生出幾個故事版本,故事相同但每個人的視角和側重卻不同。除了角色可選擇,故事脈絡的統一性還可滿足多人同時參與故事——讓幾位體驗者同時進入同一虛擬場景,讓人與人真正產生互動,而不僅是人與機器交互。在這里“同時”的意義非常重要,這會給體驗者真實發生、正在發生以及身臨其境的錯覺。
未來的虛擬現實多人故事創作是多維度、綜合性、體系化的。故事創作基于新的平臺,利用新的技術,需要新的思路。當前虛擬現實的交互敘事創作才剛剛起步,結合影視與互動的形式尋找創作思路,總有一天會誕生虛擬現實的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