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從海上來 追夢再出發 ——訪歌曲《再一次出發》作者屈塬、王備
編者按:
用歌曲謳歌中國夢、闡釋中國夢、唱響中國夢,對凝聚各方力量,激勵人們投身民族復興,實現中國夢的偉大事業具有重要意義。從今天開始,本報陸續推介入選第六批中國夢主題新創作歌曲名錄的作品,以饗讀者。
“當年的海風掀開厚重的面紗”,《再一次出發》的歌詞一開頭就把人給抓住了。“當年”是何年?“海風”哪里來?“面紗”何所指?
詞作家屈塬說,這首歌最初是為深圳所作。深圳面朝南海,居改革開放前沿,得風氣之先。40年前,從南海上吹來的惠風,讓國人嗅到春的氣息,神州大地上從此鋪開了一段錦繡征程。
“夢和初心的隊伍從腳下開拔”,“開拔”一詞是指軍隊由駐地或休息處出發,一個民族追夢的歷程與部隊出征一樣具有莊嚴肅穆感。
屈塬說,這首歌里用了一些當代典故,如“希望的田野開滿了鮮花”“詩和遠方的目標還沒有到達”“春天的故事傳遍了天涯”。《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的故事》都是傳唱至今的改革開放代表曲目。“借力打力”,屈塬說,借用經典曲目在人們心中積淀的文化蘊含,能輕而易舉地撥動人們的記憶,讓歌曲具有豐厚的內涵。
海在中國文化中有著豐富的文化意蘊。在人們心目中,海既有恢宏博大的史詩品格,又有神秘靈動的人文情感。“海納百川”“黃河入海流”屬于前者,“忽聞海外有仙山”“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屬于后者。而海的這兩個義項,也正好是作曲家王備認為這首歌所具有的兩個向度。“這首歌既不是純粹的高亢嘹亮,也不是純粹的抒情感懷,而是均衡了兩者,既有史詩感,又有人文情感。”王備說。
“新時代的號角中再一次出發,歌聲和汗水一路揮灑。中國夢的旗幟下再一次出發,追夢的人們雄姿英發。”歌曲在收尾的高潮處點題,“再一次出發”的豪邁口號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這幾個字仿佛力有千鈞,也觸動了作曲時的王備。“我認為這首歌傳遞的核心情感就是自信與自豪。”他說。
在2018央視狗年春晚的舞臺上,歌手韓磊在前面歌唱,深情而豪放的歌聲與后面大屏幕上的畫面相得益彰。諸多改革開放以來標識性畫面一一閃現:矗立在深圳時間廣場的“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標語牌,標志中國科技高度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世界上精度最高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等。
“這些年我創作影視音樂比較多,所以融入了一些能體現畫面感的技巧,比如速度的設定,中速便于體現力量和信心,快了會太輕,慢了又太重。中速的行進感貫穿始終,代表我們不停歇的步伐,同時又不失對美好未來的向往。”王備說。
這首歌在2018央視狗年春晚舞臺首次亮相,隨后又多次在各種大型文藝演出中被演唱、改編。比如在“中國夢·勞動美”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心連心”藝術團慰問演出中,由歌唱家殷秀梅演唱;在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綜藝晚會“追夢——改革開放再出發”中被重新編曲,再次被韓磊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