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改革開放文藝思潮的嬗變與未來展望 ——第四屆全國文藝評論骨干專題研討班在四川舉辦
    來源:中國藝術報 |   2018年10月12日13:13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和中央關于切實加強和改進文藝評論工作的明確要求,近期,由中國文聯、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辦的“第四屆全國文藝評論骨干專題研討班”在四川雅安圓滿舉辦。研討班以“從新時期到新時代:改革開放文藝思潮的嬗變與未來展望”為主題,在為期10天的時間里,邀請了郭運德、仲呈祥、王杰、饒曙光、高建平、傅道彬、李德順、武海成、羅斌、孫郁等10位全國知名專家授課,來自全國各高等院校、宣傳思想文化單位的31位文藝評論骨干,以及來自四川本土的12位中青年文藝評論骨干參加研討。

    本屆研討班的31位正式學員是從全國推薦和社會申報的近百名人選中擇優遴選的,學員中87%是來自各大高校從事教學科研的教師,71%具有副高以上職稱,平均年齡39歲,涉及影視、文學、書法、美術、音樂、舞蹈、戲劇等多個研究領域,學員隊伍呈現年輕化、專業化、跨藝術學科門類的特點。

    本屆研討班注重突出思想引領、價值引領和組織引領,主要做法包括:

    一是精心設置課程體系。為全面研究和梳理改革開放40年來各種文藝思潮嬗變與影響,宏觀把握新時期文藝波瀾壯闊的發展史,廓清文藝理論的一些思想迷霧和認識上的誤區,本次研討班在課程設計和師資邀請方面,重點突出對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社會主義文藝發展史和中外文化交流交融交鋒等問題的教學研討。雅安十日,學員們感覺像回到了學生時代,與先生同學朝夕聞道,在學術共同體中,尋找自我言說的方式,純凈美好、彌足珍貴。10位授課專家分別以《當代文藝思潮與新時代文藝評論話語體系的建構》《當代馬克思主義美學與當代文藝思潮》《中國電影新現象與新發展》《改革開放40年與中國文論的三次轉向》《中國文學的君子形象與“君子曰”話語體系》《近40年的中國哲學思緒》《漢唐風骨 正大氣象——美術作品的欣賞和創作》《中國舞蹈創作觀念取向與新時代的任務》《新時期文藝思潮的演變及特點》《新康德主義與文藝思潮的轉向》等為題,既有對理論思潮的追根溯源,又有對現實問題的深切關照;既回歸傳統文化經典,又放眼國際美學視野;既總結文藝批評的普遍規律,又指明具體藝術門類創作的內在遵循,為學員們打開了一扇審視當下文藝思潮的極佳窗口,仿佛雨都雅安的清風雅雨,徐徐吹來,緩緩滲入,令學員們獲益匪淺。

    二是充分挖掘學員潛能。研討班的學員都是經過嚴格選拔,在各自研究領域已有一定建樹,學員們本身就是一座蘊含巨大能量的富礦。研討班創新學習形式,課程安排不囿于“你講我聽”,還有“我問你答”“我講你聽”,把話筒、講臺、舞臺留給學員,突出專家與學員之間、學員與學員相互之間的思想激蕩。研討班設置了專家與學員深度互動、學員撰寫授課精要、學員分組脫稿學術演講、學員擔綱學術匯報主持等環節,此外,研討班還采用電影觀摩、參觀考察、文化體驗等豐富的現場教學形式,促進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結業典禮上,還專門安排每位學員用兩分鐘時間微言大義、要言不煩地匯報各自的主要學術收獲。種種形式充分激發了學員們“能寫能說能創作”的潛力,研討班始終散布著一股教學相長、平等切磋、自由討論的學術空氣,引導大家培養敏銳的學術洞察力、激揚鮮活的學術想象力、形成精準的學術表達力。臨別時分,有學員在結業紀念本上寫道:“那些膜拜知識、心靈約會和思想碰撞的迷人時光,連同青衣江急流的江水,刻進生命,照亮靈魂,以此記錄下動人的相遇與美妙的時光。”

    三是用心打造評論家園。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注重利用協會自身的中國文藝評論網站、中國文藝評論微信公眾號新媒體和《中國文藝評論》雜志傳統媒體平臺,積極傳播研討班辦班特色和學術特色。研討期間,推出動畫電子手冊1期、微信報道18期,圖文并茂、詳略得當、富有學術含量和藝術氣息,受到網友廣泛好評,累計閱讀量近3萬人次。通過實時發布微信報道,一方面傳播文藝評論正大氣象,另一方面促進了學員的再學習,并且在面對面、有溫度、有情感的直接研討交流之外,增加了協會與學員之間的網絡聯系紐帶。學員在成為協會媒體作者的同時,培養了學員閱讀協會媒體的習慣。為了完善班級日常管理,研討班通過開班式、學員見面會、結業式,成立臨時黨支部和班委會,自導自演文藝節目,發揮學員書法、美術和動畫設計等特長,題寫結業證書、創作晚會獎品、制作結業視頻等方式,增進彼此了解,活躍班級氣氛,營造良好學習環境。同時,主辦方領導和工作人員全程跟班服務,把握研討的進度和方向,切實增強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對學員的凝聚力,努力發揮協會在人才建設中的主導作用。有的學員說:“充盈著學術智慧,躍動著鳥語花香,流淌著溫情歡樂,蘊含了文藝新力,這樣一個有溫情有力量的時空將永銘于心!”還有的學員說:“所閱、所識、所見,皆默契于心;每日、每時、每刻,均值得珍藏。在未來的歲月里,我會不斷重溫這份溫馨的記憶,正如一個流浪的人,懷念自己的故鄉。”

    通過歷時十天的潛心深造,學員們達成了以下主要共識:

    一、在科學對待傳統文化和西方理論的關系方面,要堅定文化自信,強化使命擔當,努力構建文藝理論的中國學派。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在經濟、社會和文化領域均取得令人稱奇的巨大進步和文明成果,中國學者有責任將中國文藝發展成果理論化,講述中國故事、提供中國方案,牢牢掌握向世界闡釋中國當代文藝特性的能力和權利。重新打量我們固有的文化遺產,重新塑造我們民族智慧的表達方式,是當下知識界很重要的一個任務。福建省文聯文藝理論研究所肖震山研究員認為,“步入新時代,在文化自覺的語境中尚古將促進中華文化走向復興。但尚古要避免形式主義和庸俗化傾向。尚古并非對‘今’的否定,而是指向歷史的進步與未來的發展。”寧夏師范學院文學院副教授馬曉雁對寧夏詩歌評論提出反思:“在嫁接借鑒概念上逐新求變,在蕪雜同時又純理論的道路上漸行漸遠,沒有將西方文論真正內化,沒有完成徹底的‘翻譯’。”武漢大學文學院副教授葉李說:“未來,我將堅定信念,扎根大地,仰望云天。”重慶大學藝術學院郝斌博士表示,“用最大的功力跨入大文藝、大理論,用最大的勇氣堅守專業評論”。學員們普遍認為,不能單純尚古為榮、以西為尊,應努力構建理論批評的中國學派,讓其成為推動中國文藝發展的引擎。要了解關心時代的新情況,及時地研究新問題,及時把新思考納入理論中去,調整理論和批評之間的關系,關切同代人、中國人的學術思考,建立植根于中國的學術品格。

    二、在探索建立文藝評論話語體系的路徑方面,要立足哲學的高度、歷史的厚度和文學的力度。

    黨的文藝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集中體現。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提出“運用歷史的、人民的、藝術的、美學的觀點評判和鑒賞作品”,文藝作品要有精神高度、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要發揮文藝的引領作用。我們要用這樣的理論標準,科學地認識我們的文藝實踐,真實地評價我們的文藝作品,把滿足群眾與教育引導群眾結合起來,把指引需求與提高素養結合起來。在馬鞍山師專副教授、馬鞍山市評協主席劉霞云看來,“倡導以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為主導思想,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文藝思潮建設,進行有思想、有深度的歷史書寫,是促進社會形成積極向上精神追求的最佳選擇”。楚雄師范學院講師楊榮昌表示,“民族作家要有意識向著更高標準邁進,只有將本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價值倫理接通人類共有的價值體系,經由文學形式的提煉與升華,民族的思維與觀念才能轉化為中華民族共同遵循的價值準則。”大家認為,文藝評論話語體系建設離不開哲學精神的指引、離不開歷史經驗的啟迪、離不開文學力量的推動。三個“離不開”,其實也就意味著文藝創作要追求“三度”,哲學的高度體現作品靈魂的高下,歷史的厚度體現作品身軀和重量的大小,文學的力度體現作品血肉豐滿的程度以至整個生命活力的強度。要建構文藝評論話語體系,就是要加強民族學理思維,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講清楚自己國家民族獨特的歷史傳統、文化積淀、基本國情,走一條中國特色的文藝評論發展道路。

    三、在把握文藝思潮的未來走向方面,要將人類整體的情感因子作為文藝創作和批評的理論支點。

    馬克思主義美學的基本特征之一,是馬恩兩位先哲對有關文藝美學的著述和闡釋總是和對人類命運的思考密切關聯,而馬克思主義美學的本質目標則是通過文化建設致力于創造一個更加美好合理的未來社會。無論“中國故事”具有多么明顯的特殊性,反復出現在中外文藝作品敘事中的情感因子是較為一致的。這些情感因子應作為我們進行文藝作品敘事創新和文化資源創造性轉換的能量供給。《群眾》雜志社副編審陳偉齡在談到電影創作時提出,“電影是為人民服務還是為人民幣服務?是叫好、叫座還是兩者兼得?要強調電影的人民性,反映現實世界里的人生、人性、人情”。中央美術學院科研處吳晶瑩博士認為,“新亞洲興起語境下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建構,應當探究讓傳統流變新生,形成有效、平等的對話,在深入了解并整合亞洲的內部文化后,繼而實現中國文化軟實力的輸出與建構。”在北京大學中文系裴春芳博士看來,“新時代”文學的時代精神必將是熔鑄了諸多異域精神之質的、具有更為包容和宏大的開放性的文學。近現代化過程中得以強化的“內在的同情心”和“命運與共感”,將成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的心理根基。當下的文學和文化,需要融合“中華文化”“革命文化”和“世界文化”之間的區隔與分歧,找出共通之域。學員們表示,新時期文藝與世界文藝朝夕涌動,初步實現了融入世界的美好愿望,呈現出與世界文藝同頻共振的鮮明軌跡。要思考如何將中國故事的特殊性與外部受眾的普遍心理訴求結合起來,以產生共振,引發共鳴。

    自2015年以來,全國文藝評論骨干專題研討班已先后在云南昆明、江蘇蘇州、黑龍江哈爾濱、四川雅安成功舉辦了四屆(分別被業內人士親切地稱呼為“骨一滇”“骨二蘇”“骨三哈”“骨四雅”),累計有120余人參加了研討培訓,受到了參訓學員廣泛好評,絕大部分學員已經在文藝評論界嶄露頭角,形成了良好的社會影響,已經成為中國文聯和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的一項品牌培訓項目。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SM| 国产在线观看91精品一区| 国产天天综合永久精品日| 国产成人午夜精品影院游乐网| 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AV蜜桃永久无码精品| 国产高清国内精品福利| 久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精品| 日韩精品一区二三区中文| 国产精品扒开腿做爽爽的视频 | 国产在线精品二区赵丽颖|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L|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人网| 精品一区二区91|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欧洲精品久久久av无码电影| 尹人久久久香蕉精品|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小说 |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频这里精品99香蕉久|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素人福利免费 |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 国产原创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成在人线| 99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精品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伊人久久精品影院| 亚洲精品老司机在线观看| 伊人 久久 精品|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老狼| 女人高潮内射99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九九|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A√精品区二区三区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