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造就的一項奇跡 ——中國網絡文學走過二十年
在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我們仰望浩渺星云與虛擬網絡,深情注視那個神奇的文字世界,回眸中國網絡文學20年來的發展歷程。
在盤點40年改革開放成果時,不能不看到,中國網絡文學應運而生、蔚為大觀,實現中華傳統文化底蘊與互聯網時代特征的有機融合,是改革開放結出的豐碩果實之一,是改革開放造就的奇跡之一。
有些人把中國網絡文學的發展歸結為互聯網的出現。的確如此,沒有互聯網自然沒有網絡文學。但互聯網并不是中國的發明,更不為中國一家獨有,為什么只有中國擁有這樣浩如煙海的網絡文學作品?可見,外因和技術只是條件,并不是決定性因素。決定性因素是內部原因。
也有人說,中國網絡文學的成功是因為資本的逐利性,是資本的成功。那么在資本力量最為強大的美國,為何沒有出現中國這般宏大規模的網絡文學作品?
還有人說,中國網絡文學的繁榮是因為中國人多,寫的人多,看的人多,享受了人口紅利。那么人口規模同樣頗為可觀的鄰國印度,為什么至今沒有出現類似中國這般巨量的網絡文學作者和讀者?
我們在分析社會、文化現象時,必須運用好馬克思主義的一些基本觀點。譬如,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譬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譬如,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在內部而非外部。譬如,事物之間是彼此聯系和相互影響的。這些理論觀點,可以幫助我們理順邏輯,廓清思想和認識上的某些迷霧,使我們的認識和結論比較接近真理與事實。
改革開放造就了龐大的網絡作者和網民讀者隊伍。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數以億萬計的中國家庭過上小康生活。“倉廩實而知禮節”,人們開始追求高雅的精神生活和豐富的文化生活,這就形成了數以千萬計的網絡作者和數以億萬計的網民讀者。網絡文學發展,說到底,也是一種供求關系。要有人寫作品,更要有人讀作品。沒有人寫,自然無從談起。沒有人讀,還是廢字一堆。全民寫作、全民閱讀,這是一種最基本的文化產品供求關系,也是網絡文學乃至網絡文藝繁榮發展最為堅實的基礎。
改革開放激發了中國人的文化原創力。解放思想、打破禁錮,開闊視野、兼收并蓄,中國人重新審視古今中外的一切文明成果,分清精華與糟粕,明辨先進與腐朽。引進開發互聯網,提倡“互聯網+”,給文學創作與傳播插上了現代科技翅膀。中國人的文化想象力和文學創造力噴涌而出,形成氣勢磅礴的網絡文學巨流,呈現七色繽紛的網絡文學彩虹。
改革開放孕育和發展了文化產業。改革開放突破了原有僵化體制的羈絆和利益格局的藩籬,推動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并獲得較高收益。網絡文學基于現代性、豐富性、大眾性、泛娛樂性的特點,凸顯出巨大的潛在價值和易轉化率,逐步成為市場重點關注的對象,并在實踐中探索形成了一套全新的網絡文學經營模式。
改革開放營造了良好的網絡文學生態環境。在中國網絡文學萌芽期和新生期,黨和政府有關部門及群團組織對網絡文學高度重視、積極扶持、正確引導、依法管理,為網絡文學創造了一個自由寬松、良性競爭的社會環境和輿論環境。各地各部門加強對網絡作家的培養引導,提高網絡作家知名度和美譽度,成立網絡作家組織;重視對文學網站的管理指導,建立聯系交流平臺;依法對網絡文學生態環境進行有效治理,打擊盜版侵權行為等,促使網絡文學繁榮進步,促使網絡作家健康成長,促使網絡文學的產業化快速發展。那種認為網絡文學的成功完全是因為其自由野蠻生長、是政府不管的結果的說法,并不符合事實。
從以上簡單羅列中不難看出,網絡文學與改革開放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可以斷言,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網絡文學的誕生與繁榮。
當前,網絡文學界面臨的一個共同命題就是:網絡文學應當感知新時代、把握新時代、反映新時代、共創新時代。
感知新時代,就是要敏銳感知新時代的新風貌、新氣象。要深入現代化建設主戰場,近距離觀察百舸爭流的宏偉場景;要俯下身來,凝神屏氣,聆聽中華民族砥礪前行的足音;要站上高山之巔,感受“黃河之水天上來”“一覽眾山小”的氣勢,感受“亂云飛渡仍從容”的自信;更要扎根人民中間,體味生活的酸甜苦辣、百姓的喜怒哀樂,從中感受并捕捉新時代的精氣神。
把握新時代,就是要抓住新時代的本質特征和發展規律。對于網絡文學界而言,有幾個關鍵詞需要特別注意。一是“強”。新時代是一個中國由富到強的歷史階段,國家各方面都要強起來。二是“大”。就是大情懷、大志向、大目標、大境界。三是“高”。就是高站位前瞻,高起點謀劃,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四是“民”。就是一切工作都要以人民為中心,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把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工作的主要標尺。
反映新時代,就是要通過網絡文學書寫新時代的嶄新形象。新時代給網絡作家提供了新生活、新故事、新人物、新題材、新語言。有多少精彩的中國故事可以書寫,有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值得關注,有多少感人肺腑的百姓生活應該體現,有多少復雜深刻的情感生活需要刻畫,有多少如詩如畫的生態景致正在等待……網絡文學應當承文氣、接地氣、通人氣。希望有更多的網絡文學作家來創作現實題材作品,或者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手法來反映生活及歷史。現實生活,網絡表達,是網絡文學走向主流文學的橋梁紐帶,是廣大網民對網絡文學的真誠希冀,也是網絡文學自身進一步繁榮發展、攀登高原高峰的必由之路。
共創新時代,就是要積極參與新時代的奮斗與創造。網絡文學界共創新時代的主要任務就是不斷推出網絡文學的精品力作、經典之作、口碑之作、傳世之作。希望在不遠的將來,網絡文學能涌現出新時代的《創業史》《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網絡版的《西游記》、當下版的《紅樓夢》、中國版的《人間喜劇》《哈利·波特》,涌現出更多的網絡文學大家。對此,筆者充滿熱切的希冀與期待,也充滿樂觀與信心。
(作者:陳崎嶸,系中國作協網絡文學委員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