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點戲》展覽昨天開幕 手稿浸透老舍對傳統戲的熱愛
老舍先生是經典話劇《茶館》《龍須溝》等的編劇,眾人皆知,可是他對傳統戲曲的熱愛和了解,大概知道的人就不多了。昨天,第二屆老舍戲劇節《老舍點戲》展覽在天橋藝術中心開幕,展出了20世紀50年代“戲曲改革”期間,作為戲改小組成員的老舍親筆擬出的68出京劇經典劇目手稿。
68出京劇劇目手稿,有文戲也有武戲,文戲如《文昭關》《群英會》《捉放曹》等,武戲如《白水灘》《金沙灘》《戰宛城》《伐子都》等,皆是京劇里的經典劇目。老舍以他對傳統京劇和愛國主義精神的理解,對這些經典劇目進行改編,用平均250字的篇幅,寫明每出戲的故事綱要,以毛筆書寫,具有極高的文學、戲曲、書法價值,是文藝領域的重要史料。
《老舍點戲》展覽,重點是戲,又并非只有戲,還展出了手稿收藏者徐國衛邀請55位當代知名畫家為每出戲繪制的戲畫作品。展覽以老舍先生親筆書寫的68出京劇劇目手稿為基礎,把書法、文學以及國畫、篆刻、剪紙、陶藝、線裝書等國粹藝術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生動地講述傳統文化的故事。
老舍先生之女舒濟曾表示:“父親愛京戲,他不僅學過京戲、唱過京戲,而且也很懂戲?!闭褂[將老舍的手稿作品以藝術的形式展現出來,供欣賞甚至研究,既契合了老舍戲劇節的主題,也讓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游客都能通過這個文化窗口了解北京、了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