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屆“茅臺杯《小說選刊》獎”在青島頒獎
9月27日,第九屆“茅臺杯《小說選刊》獎”在青島頒獎。中國作協名譽副主席、著名作家王蒙,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閻晶明,中國作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吳義勤,青島市委常委、副市長王家新,茅臺集團黨委副書記王焱,以及張煒、蘇童、方方、李佩甫、金宇澄、尤鳳偉等作家出席頒獎儀式,并為獲獎作家頒獎。
本屆共有7部小說獲獎,包括石一楓《借命而生》、老藤《黑畫眉》、曹寇《母親》這3部中篇小說,蘇童《瑪多娜生意》、周子湘《慢船去香港》、郝景芳《寫一本書》這3部短篇小說,以及劉浪微型小說《絕世珍品》。
閻晶明在致辭中說,本屆獲獎作家既有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的獲獎作家,也有來自基層的年輕作家,從他們的作品中,可以看到當今社會生活的真實面貌,感受到社會變革、觀念變遷對普通人生活的深刻影響,體察到作家對于生活一以貫之的熱情和藝術創新創造的生機活力。希望廣大作家深入生活,潛心創作,塑造時代新人,攀登文學高峰,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學大發展大繁榮作出更大貢獻。
蘇童在獲獎感言中自我解讀說,《瑪多娜生意》里的瑪多娜不過是個背景板,龐德和他的戀人們才是小說的主人公。從某種意義上說,那些戀情的終結與更迭,并不能構成一個好的故事,而所謂的悲歡離合,悲歡不過是個僵硬固定的形容詞,并不能概括人間離合.一千種離合會產生一千種故事,一千種故事可以千滋百味,這就給我們留下了小說的空間。“《瑪多娜生意》的基本格調大概在悲傷以上,歡樂以下。結尾是朋友們的一次團圓,只是缺了龐德。總體上說,所有的團圓都是小團圓,而小團圓肯定不是故事真正的結局,生活的真相永遠發生在團圓之后,那或許就是一次又一次漫長而巨大的離別。”蘇童表示,自己之所以選擇用“瑪多娜”而不是通譯的“麥當娜”,是為了“自帶歲月感”。
《借命而生》是石一楓在寫作上的一次新嘗試。石一楓的小說往往是從自己熟悉的人物和環境出發,有著比較明顯的個人抒發的意識,在形成一定程度的風格的同時,也讓他產生焦慮:我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講出“別人的故事”、“普遍的故事”?《借命而生》是他所陌生的人們的生活歷程,對他來說,這不僅僅是挑戰,更帶著在現實生活中找到歷史厚重感的強烈訴求,他希望能夠在日常生活的瑣碎、滑稽和娛樂心態中,關注社會變化的整體性和劇烈性。
《黑畫眉》是關于驢子的故事。作者老藤喜歡寫動物,從17年前在遼西一家驢肉館看到一頭待宰的驢子濕潤的目光,他就再也放不下這個形象。“驢子的許多長處被人所忽視,更有一些對驢子缺少了解的人強加給它許多偏見之詞。為了給驢子撥亂反正,我便寫了這篇《黑畫眉》。”老藤的深意不僅在于拯救驢子,更是對人與動物、人與自然關系的反思。
對曹寇來說,獲獎更像是隨意而為的驚喜。新世紀之初的網絡文學論壇讓他頗為震撼,“那么多同代人、同齡人都在寫東西,而且有的寫得很好。你是不是也可以寫一點試試?然后我就寫了。”他張貼于網絡論壇,接受“肉麻的贊許或無情的抨擊”。這種特殊的交流讓曹寇感到刺激和新鮮,整個人處于高度興奮狀態,從網絡到期刊,他開始建立起自己與人、與社會用文學交流的方式。
獲獎作家中,周子湘是一位文學新人,她在香港和新加坡的打工經歷為她的創作帶來獨特的質感和痛感。《慢船去香港》的主人公茉莉原型是周子湘在工廠的同事。茉莉想從不起眼的泡沫變成涌立潮頭的小浪花,卻不幸在馨香美麗的年華里被大海吞沒。對周子湘來說,“用自己的筆,記錄和挖掘她們靈魂深處的訴求,觸摸她們的脈搏跳動”,是源自本能的創作沖動。
《絕世珍品》源自一個真實的故事。為了攝影作品的唯一性,攝影師在按下快門之后又一次次親手毀掉了作品中的絕世珍品,個體欲望的填充最終以大自然的毀滅作為代價。作者劉浪說,文學,以及剛剛獲獎的這篇小說,給他帶來了很多好運,是他心中最難舍的情結。
郝景芳的《寫一本書》是對青春的追懷之作。曾經聰慧、特別、無與倫比的年輕個體,在時光流轉之中悄然褪去閃耀的光環,在不經意間與這個世界和解,在喧鬧光鮮的俗世生活中遺失了曾經鋒芒畢現的精神資源,未留一絲印跡。評委認為,小說用自然流暢的筆調書寫了青年一代的精神困頓。
據主辦方介紹,“茅臺杯《小說選刊》獎”是茅臺集團與《小說選刊》雜志社共同舉辦的年度小說大獎,迄今已舉辦八屆,每年評選出3篇優秀中篇小說、3篇優秀短篇小說和1篇優秀微型小說,已成為全國文學界具有重要影響的文學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