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為中心與現實主義
胡平,文學評論家、作家、研究員,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中國作協小說委員會副主任。1986年起在中國作家協會創作研究部工作,歷任副研究員、創作研究處處長;1999年調魯迅文學院任副院長、研究員、常務副院長。2008年調中國作家協會創作研究部任主任。發表文學理論專著《敘事文學感染力研究》、評論集《理論之樹常青》及文學批評著述百余萬字。發表長篇小說《末世》《犯罪升級》《原代碼》,撰寫長篇電視劇本《犯罪升級》《白日》《威脅》《內幕》《松花江上》《洪武大案》等。《松花江上》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多次擔任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等國內重要獎項評委。
文學創作的現實主義是個老命題,但在不同歷史條件下面臨不同要求。在新時代文學框架下,首先需要明確以人民為中心與現實主義的關系。
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是社會主義文藝的內在要求。社會主義文藝的本質要求文藝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這為作家的創作生涯開辟了廣闊的道路。在十九大報告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不僅是文藝思想的一部分,也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思想的一部分,是管總的,因為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所以,作家們應該把握住這個基本面,在創作中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反映人民的現實生活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夠創造出無愧于時代的好作品。
“四個謳歌”是新現實主義的重要表征。十八大以來,在習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講話和在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的指引下,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創作已形成新的潮流,主旋律更加響亮,正能量更加強勁。可以注意到,著名作家撰寫的反映現實的正能量作品數量明顯增多。如關仁山長篇小說《金谷銀山》是一部主旋律色彩鮮明又有相當藝術質量的長篇小說,作品主題符合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指示精神,但創作契機卻產生于生活的暗示。來自作者一次深入生活中偶然聽到的一個農民挖掘老種子金谷的故事,這個故事后來成為全書之眼。寧肯的長篇報告文學《中關村筆記》是一部關于中國硅谷和中關村精神的作品,通過對中關村幾十年發展的回顧,十分深刻地展示了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歷史步伐。創業者滿懷理想,勵精圖治變革,敢于負責拍板的精神氣度讀來令人感懷。任林舉的長篇報告文學《此念此心》書寫太行之子吳金印堅持在河南基層工作四十多年的模范事跡,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作品注重挖掘吳金印身上美好的道德品質,把個人品質放在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格局中去體現,塑造了一個時代英雄的楷模。
對現實主義的正能量要做全面的理解,要鼓勵作家深入關注廣大群眾的喜怒哀樂和心聲。習總書記在新年祝詞里說,我了解人民群眾最關心的是什么,其中包括教育、就業、養老等,老百姓聽了就溫暖。作家也是這樣,如現在進入老齡社會了,養老是大問題,關系民生,也需要作家關注。著名作家周大新首先涉獵這一題材,他近期出版的長篇小說《天黑得很慢》,寫一個退休法官面臨衰老和死亡時的精神歷程,獲得較大社會反響,處理了一個“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的命題。可見,作家關注民眾心聲的創作意識是很重要的。
現實主義的創作是直面現實的,不是回避現實矛盾的。習總書記說:“生活中不可能只有昂揚沒有沉郁、只有幸福沒有不幸、只有喜劇沒有悲劇。生活和理想之間總是有落差的,現實生活中總是有這樣那樣不如人意的地方。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對生活素材進行判斷,弘揚正能量,用文藝的力量溫暖人、鼓舞人、啟迪人,引導人們提升思想認識、文化修養、審美水準、道德水平,激勵人們永葆積極向上的樂觀心態和進取精神。”這也是新時代現實主義的一種基調。在這方面,鐵凝的一些創作經驗值得借鑒。鐵凝近期出版了小說集《飛行釀酒師》,收集了她一段時間來發表的短篇小說。這些作品總是充滿暖意和溫馨的,即使描寫底層生活,也能寫出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如《春風夜》,寫一個農村婦女到北京給人家做保姆,丈夫是開貨車跑長途的,路過北京,兩人約好在城郊小旅館團聚。可是房間里睡了別人,他們只好在床上坐著聊天。她陪丈夫看病后再次回到旅館,服務員卻死活不允許她與男人獨處,因為她沒帶身份證。兩人好幾年期盼的團圓就這樣結束了。這情境與困境有關,令人同情,但讀時又使人感到溫暖。作品中保姆俞小荷的心也是暖的,因為丈夫細心為她的病腿蓋上被子,也初次模仿時尚叫了她“寶貝兒”,她在感情上的滿足并不下于一些貴婦人。作者寫出了困窘中更顯露的真情。鐵凝的文學美學與生命的瑰麗相關,帶給人們希冀和熱望。這些作品對于當前創作具有某種可貴的示范作用。
網絡文學創作,也要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導向,鼓勵現實主義精神。一個長時期里,網絡文學多以幻想和穿越類題材取勝,以后一段時間里,面對現實的創作有所加強。毋庸置疑,就貼近現實、反映現實而言,目前仍以傳統文學創作為重鎮,體現了傳統文學難以替代的社會價值。對于一些龐大民眾群體的日常生活,如農民群體、工人群體的日常生活,網絡文學是不大反映的,不愛寫村里那些事,也不愛寫廠里那些事,認為缺乏讀者。其實也未必,如工信部近期舉辦了首屆中國工業文學作品大賽,歷時半年,在工業戰線引起廣泛影響,受到熱烈歡迎,大賽官網訪問量超500萬人次,網絡總投票數90多萬票,許多作品的質量可喜,超乎想象,反映了我國工業發展的艱辛歷程和光輝成就,也反映了工人階級的日常生活,體現了中國特色工業文化的時代魅力,也說明工業文學是有廣泛受眾的。因此,在新時代,廣大網絡作家也應努力適應新形勢,開辟創作新領域;宣傳文化部門則需要積極為他們創造深入現實生活的良好條件。何時,網絡文學的現實主義也強盛了,網絡文學便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