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原創新作關注現實探索自我 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扶青計劃”作品發布
作為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重要板塊,今年“扶持青年藝術家計劃” (以下簡稱“扶青計劃”)暨青年藝術創想周將于10月21日-27日舉行。組委會昨天宣布,七天內將有六部委約作品、30余部邀約作品亮相滬上多家藝術地標。參加今年 “扶青計劃”的青年藝術家們致力于以原創作品關注現實、探索自我,并將藝術觸角延伸至了展覽、影像等更廣袤的領域。
自2012年創辦以來, “扶青計劃”旨在打造一條從創作到交易、演出的完整產業鏈,為打響上海文化品牌注入新鮮血液,為上海建設亞洲演藝之都注入創新能量。本屆 “扶青計劃”委約作品征集共收到來自中、德、英、美、韓的近100份申報作品,最終七位青年藝術家的六部作品入選委約項目。
其中,兩部探索現代人內心、具有思辨色彩的作品頗受評審青睞。陳鳳華的 《處女作》是 “扶青計劃”七年來首部入選的策展之作,以展覽結合影像的形式,展現偏遠山區的老人們首次拿起畫筆創作的畫作。這些畫作不僅是老人們的處女作,也很有可能是他們一生中唯一的作品。青年編舞杜彥昊創作的現代舞 《微縮空間》則把鏡頭對準了上海這座大都市里的個體。城市空間在舞臺上被等比微縮,這些構建的模型與裝置試圖展現個體在空間運動時產生的內在動力。
今年的 “扶青計劃”也不乏以獨特視角對傳統藝術、經典名著進行解構和重新闡發的作品。京劇獨角戲 《老人與?!犯木幾院C魍闹衅≌f 《老人與海》,以東方傳統戲曲演繹西方經典故事。實驗歌劇 《皮》改編自蒲松齡的文言短篇 《畫皮》,融入了“肢體歌劇”的理念,以當代視角詮釋蒲松齡奇異故事背后對現實的拷問和對人性的哲思。實驗戲劇·白族大本曲 《鴛鴦履》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白族大本曲與現代話劇、肢體劇等相結合,借由陰差陽錯的 “穿錯鞋”故事探究婚姻的真諦?,F代舞 《霸王鞭》靈感則來源于白族傳統鞭舞,融合了中國傳統舞蹈與當代舞蹈。值得一提的是, 《霸王鞭》的創作班底中還包括舞蹈制作人法魯克·喬德里、英國作曲家喬安娜·克拉拉等國外藝術家。
除委約作品外,將亮相今年青年藝術創想周的30多部邀約作品展現了藝術跨界融合的多元性。這其中包括2017年阿德萊德藝術節上頗受青睞的跨界音樂作品 《繭》,2018年在愛丁堡藝穗節獨放異彩的視覺戲劇 《一封信》,具有電影般質感的羅馬尼亞錫比烏國家劇院制作的戲劇 《俄狄浦斯》,以及將在上海完成首演的現代舞作品 《武·獅舞》等。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的三部NTLive《哈姆雷特》 《耶爾瑪》《無人之境》也將與觀眾見面。屆時,這些作品將登臺上海戲劇學院、上海國際舞蹈中心等地。
此外,一批大師講座、工作坊、電競日、涂鴉藝術等活動也將推出,惠及更多文藝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