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雜文:《北京:城與年》獲獎感言
獲獎者:寧肯
我早年受朦朧詩影響寫詩,書中有所表現。后來寫散文,同樣受到詩的影響,比如意象、意象的疊加、蒙太奇之類。1986年我從西藏回來,寫下了第一批這類的散文,如《天湖》《藏歌》《西藏的色彩》。寫完寄給了我的老師韓少華先生,抱著試試的心理,我沒想到表面傳統的韓少華老師對這組至少形式上離經叛道的散文大加贊賞,寫信給我:“你的心靈發出了怎樣的光!”他把它們連續發表在了他主持的《散文世界》上。這是我最早的一組散文。后來寫作停止多年,90年代末重新開始寫作是從散文開始的。我還記得聽完《阿姐鼓》后找到自己的感覺,在《阿姐鼓》的音樂中,我與七首歌對位,一口氣寫下七篇散文,題為《沉默的彼岸》。此后多年盡管我寫了五部長篇小說,但從未放棄散文,我的散文數量完全可以和我的長篇小說等量齊觀。
如果說小說是間接的藝術,那么散文就是直接的藝術,甚至比詩歌還要直接。在兩者之間穿梭,在直接與間接之間建構,相互作用,相互糾正,讓我獲得雙重的體認。如果說誠實也是一種能力,一種才華,甚至是更重要的才華,那么我想說,散文更是如此。這就是我想對散文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