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魯迅文學獎授獎辭:散文雜文獎
獲獎作品:《山河袈裟》 作者:李修文
在《山河袈裟》中,李修文和無盡的遠方、無數的人們在一起,寫出他們的跋涉、困頓、高華與莊嚴,發現人民生活中的真、善、美。這樣的寫作,滿懷感動與贊美,有力地證明了“人民”的倫理、美學和情感意義。
獲獎作品:《北京:城與年》 作者:寧肯
寧肯的《北京:城與年》,以平實精準的語言抵達北京城市經驗的幽深處,回溯被時間之流打磨的器物、建筑乃至世道人心,在豐厚蘊藉的文化景觀中刻寫一座城的精神魂魄,凸顯了變動中的恒常和堅守。
獲獎作品:《遙遠的向日葵地》 作者:李娟
李娟的散文有一種樂觀豁達的游牧精神。《遙遠的向日葵地》中,那塊令人憂心的年年歉收的田地,不竭地生長著天真的喜悅。她的文字獨具性靈,透明而慧黠,邊疆生活在她的筆下充滿跳蕩的生機和詩意。
獲獎作品:《流水似的走馬》 作者:鮑爾吉·原野
《流水似的走馬》具有輕盈的速度和力量。鮑爾吉·原野將茫茫草原化為靈魂的前世今生,他懷著巨大驚異注視一切,草原的萬物如同神跡,草原上的人生如同傳奇。由此,他為悠久的草原文明提供了雄渾細膩的美學鏡像。
獲獎作品:《時間的壓力》 作者:夏立君
夏立君的《時間的壓力》,是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致敬之作。再現歷史風云,復活先賢形象,訪幽尋微,融典籍記敘、文學想象與實景考察于一爐,顯示了敏銳的思辨才華、知人論世的情懷和“文以載道”的風骨。
有鑒于此,散文雜文獎評委會決定,授予《山河袈裟》、《北京:城與年》、《遙遠的向日葵地》、《流水似的走馬》、《時間的壓力》魯迅文學獎散文雜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