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竹齋”木版水印進京展覽
作為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印刷術,歷經雕版、活字、木版水印多個階段。被譽為印刷活化石的“十竹齋”木版水印日前集中亮相中國美術館,通過為傳統技藝賦予新穎的藝術形式,提供給參觀者一次重新解讀經典的機會。
中國的版畫印刷術歷史悠久,現藏于大英圖書館的唐代868年王玠刻本《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被認為是存世最早的版畫藝術品。“十竹齋”木版水印技藝發軔于明代,2014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作品先后出訪美國、法國、瑞士、德國等十幾個國家,并入選國家藝術基金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此次展覽以木版水印藝術的工藝特色為線索,以杭州十竹齋藝術館的經典作品還原歷史面貌,通過展陳創作工具展現木版水印技藝畫、刻、印的精妙與典雅,表現中國非物質文化傳統技藝的博大精深。杭州十竹齋藝術館原創《二十四節氣圖》也同步展出。在國家非遺傳承人魏立中看來,把傳統技法與當代藝術相融,會催生出無限創造力,能讓傳統技藝更好地傳承下去。本次展覽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中國古籍保護協會和杭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