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的,不僅僅是木刻 ——版畫鋪就中英文化交流新路
冬旅 周勝華
德國海德堡廣場 楊春華
塞尚和約翰在咖啡專賣店外畫速寫 彼得·勞倫斯(英國)
由黑龍江省美術館、黑龍江省版畫院、英國木口木刻家協會、英國木版教育信托聯合主辦的“歸來的木刻——黑龍江省美術館藏中英當代版畫作品展”日前在黑龍江省美術館展出。來自60位中國藝術家的60件中國木版畫作品與來自英國木口木刻家協會8位藝術家的43件木口木刻作品同期展出。
20余年前,兩位歐洲人博林德和馮德保遍訪中國大江南北的版畫名家,短短幾年間就收集了數千件中國木版畫精品,并在倫敦創立歐洲木版基金會(后改為英國木版教育信托)。1997年該機構邀請60位中國木刻版畫家創作木刻作品,并于2003年向全世界發行《木版畫原作集》。黑龍江省美術館自2008年起與歐洲木版基金會常有業務往來,并于2016年通過該基金會收藏到這60件中國當代木版畫作品,使得這套原先并不為國人熟知的中國木版畫原作集從英國回歸故土。
英國奧斯特大學藝術學博士何為民介紹,這套原作集作品所用技法多樣,包括水印、粉印、油印、黑白、套色、絕版、饾版、拼貼版等刻印技法。他說:“上世紀90年代中國藝術界思想活躍,中國藝術家對傳統版畫的繼承與發展、對民間藝術的兼收并蓄以及對西方藝術的大膽借鑒都在這套作品集中得到體現。這套原作集已被視為中國版畫現代發展及走向廣闊世界的一個里程碑。”
2016年,與60件中國木刻作品同時入藏黑龍江省美術館的還有43件英國木口木刻家協會會員的木口木刻原作。英國是木口木刻的發源地,18世紀末英國版畫家托馬斯·比維克首先采用黃楊木橫剖面刻制木口木刻制作書籍插圖,創造了白線法刻制精細豐富的色調,堪稱凸版歷史上一個劃時代的技術革新。英國木口木刻歷經兩個多世紀,幾經沉浮,至今依然有一批專事木口木刻的版畫家執著于繼承傳統和開拓創新。據介紹,此次展覽中8位英國版畫家創作的43件木口木刻作品可以說代表了當今英國木口木刻的整體面貌。
歸來的不僅僅是木刻,也有超越民族和國界的對美的共同追求。中、英兩國都有木版畫創作傳統,英國是木口木刻的發源地,而中國是木版雕刀印刷術的發源地,也是復制木刻的故鄉。本次展覽旨在通過英國部分當代木口木刻作品與中國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當代木版畫的同時展出,展現中、英兩國美術界關于各自木版畫傳統的傳承和發展面貌,以及木口木刻與木面木刻在形態上的差異,同時通過對比管窺中英兩國的文化異同。
版畫是東北地域文化的重要代表,一直以來在促進地域文化及中外文化交流中擔任著重要角色。此次“歸來的木刻——黑龍江省美術館藏中英當代版畫作品展”不僅是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項目,也是“一帶一路·黑龍江藝術家國際藝術交流項目”。
與此同時,由英國牛津布魯克斯大學、牛津孔子學院、黑龍江省美術館主辦的“黑土魂——中國·黑龍江版畫歐洲巡回展”首展及相關藝術交流和采風活動也正在英國舉行。今年下半年,黑龍江省美術館還將與英國木版教育信托合作編輯出版《漢英對照實用版畫詞匯手冊》。
版畫,正以其獨有的優勢為中英文化交流鋪就一條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