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和偉:類型化角色里走出的“千面人”
于和偉能夠把自身的魅力和性格細節實現在人物的營建之中,從而走向更扎實的演藝生涯。劇照分別為:《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一出好戲》《下一站,別離》
于和偉的表演之路走得并不易,有些類似美國演員伊斯特伍德——年輕時一直出演配角,人到中年演技才被重視,但成名后扮演的也多是一些偏重類型化的角色:伊斯特伍德是牛仔和偵探,于和偉是公安、警匪片中的警察等,但兩位演員同樣因為能夠超出類型化的角色設定,把普通的人物演出個性來而出彩。于和偉能夠把自身的魅力和性格細節實現在人物的營建之中,從而走向更扎實的演藝生涯,成為戲路極寬的千面人。
演繹盡人皆知的劉備、曹操等歷史人物,于和偉做到了既符合中國古典美學,同時突破傳統的人物定位
于和偉熱愛三國故事,多次出演三國的角色:1999年在 《曹操》中扮演荀彧,2001年在 《臥龍小諸葛》中扮演魯肅。2010年的歷史劇 《三國》,于和偉扮演劉備,這是一個與之前的傳統角色完全不同的劉皇叔,于和偉演出了劉備性格的復雜性: “得何足喜,失何足憂”的大偽似真。臺詞是一重,表情折射出的心態是另一重,于和偉在復雜性中賦予歷史人物人情化的獨特一面,這種出現在歷史人物身上的個性色彩,諸如劉備的數次“萌”點是以前的同類角色所沒有的,于和偉突破了符號化的角色的統一性,塑造出有富有性格和層次的人物,并將自身對人物的領會理解變成一種細膩的包容和表現力,呈現在角色的情緒和動作之中。
去年的三國歷史大劇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于和偉扮的曹操,同以往的角色相比, “進可金戈鐵馬,退可賦詩詠懷”,于和偉和扮演司馬懿的吳秀波,兩位當下中國影視圈的實力派男演員多次飆戲,可堪 《軍師聯盟》中最富張力的精彩段落。于和偉的表演長項之一在于其并非單一表現凸顯個人演技,而是配戲亦出彩,“抬”高搭檔,不僅他自己的角色分寸感服帖到位,但凡和他配戲的演員,都能在和他對戲的過程中盡顯優勢,這種功力體現的是對表演層次大局觀念把握、演員個人耐性和情緒張力尺度的克制技巧。譬如 《軍師聯盟》中“鷹視狼顧”的重頭戲:曹操扔棋子試探司馬懿,引得司馬懿露出了 “鷹視狼顧”之相,兩人對視,在那一剎那,曹操眼神中流露出了極為復雜的情緒:好奇、期待,又有所思。然后曹操用大笑來掩飾和擰轉這一刻兩人對峙的緊張和瀕臨爆發的情緒,笑到一半,又突然停下來,繼續若有所思地凝望。這場戲沒什么臺詞,但非常好看,將兩個優秀演員的優勢都凸顯了出來。
演歷史劇,面對盡人皆知的劉備、曹操等歷史人物,于和偉演繹出了與前不同的性格層面和質地,且分寸感得當。在歷史人物的呈現上,要獲得完全新的良好認知并不易,其一要符合中國古典美學,另一方面要突破傳統的人物定位,實現這些古典角色身上和當下觀眾產生共情的一面。這種把握只有對人物的認真鉆研和努力突破才能獲得。在扮演這些人物時,于和偉不僅外型樣貌符合中國傳統古典審美,更重要的是,他深度揣度這些人物的普遍人性,賦予他們與現代人情緒共通的表演呈現,使得這些人物不僅是傳統故事里的元素,也成為了活生生的人。他不僅融入了那個時空,并在那個時空的金戈鐵馬,春花秋月中水到渠成,游刃有余。因為人情練達,性格豐富,從而讓他扮演的這些古人們穿越時空,來到了當下,成為可親近可了解的對象。
細膩的表演功底,讓他面對著表演方式和氣質上迥然不同的女演員,都能夠調動對方的優秀一面,與之完全合拍
于和偉表演細膩,臺詞斷句特別自然、生活化。這讓他在愛情戲的演繹中,也頗有表現力。2014年 《下一站,婚姻》里的龔劍,一名離婚的退役軍人、地產公司總裁,和一位單親媽媽產生了感情,于和偉將一個中年人對情感的審慎持重,卻又不由自主地為愛淪陷,甘心付出的過程表現得淋漓盡致。到了2018年的 《下一站,別離》,于和偉扮演了情路坎坷的單身男士秋陽,因為各種緣故與對方簽訂合約婚姻,從假結婚到真感情的漫長情感馬拉松。于和偉擅長在愛情故事中營造事業權威、感情慢熱型男人,用眼神、笑容以及各種身體語言來演繹人物的兩面性,一方面是認真負責有擔當的成熟男性角色,另一方面也逐漸為對方吸引而產生情感偏移。與此同時,他又在這種慢熱的個性中再逐漸融入可爆發的一面。 《下一站,別離》中,秋陽發現找上門來的小女孩陶陶是自己親生女兒,卻被前妻隱瞞多年后,瞬間感情爆發,怒吼一聲 “為什么”,而之前的秋陽一直是說話慢條斯理,很少有失控情緒。這一刻屬于情緒的合理爆發,富有感染力。再下面一場戲,父女相認片段,他始終紅著眼圈,并沒有夸張的情緒,但真實的狀態卻有充分的渲染力。
值得一提的是,于和偉在 《下一站,婚姻》中搭檔劉濤, 《下一站,別離》中搭檔李小冉——這是兩個在表演方式、氣質上都差異很大的女演員,她們和表演功力細致的于和偉搭檔,都能非常好地表現出自身優秀的一面。在擅長調動對手戲的于和偉的配合下,劉濤演繹的隱忍女性和李小冉自我又善良女性定位都清晰呈現出來了。
從出道到現在,于和偉的反面角色演了不少,擔任多部影視劇的 “反角一號”:諸如 《歷史的天空》中的萬古碑, 《追擊者》中的軍統特務曹若飛,一個是把壞表露在臉上和語言里的人,一個是把壞藏在表面的溫文爾雅中的人,壞怎么樣表現出來,如何讓壞人更有層次,如何用自己的壞托出主角的善良和正義,但又壞得有個性有張力又不臉譜化,于和偉做了不止一次,且都很成功。
在 《一出好戲》里,于和偉實現了 “有意”和 “無意”行動的統一,以低調契合戲劇角色的功能,達成了前后不同情境的起承
于和偉的表演里有一種特別的喜劇天賦,不是聲形外化的夸張表現,也不是那種拿捏著放低自己得來的笑鬧,而是一種不緩不急的幽默感,一種 “我就是我”的從容和隨意。這種喜劇天賦,能夠讓他成功演繹重要的喜劇人物角色。在電視劇的節奏里,他的喜劇一面是隨著人物性格的展開,時不時跳出來,給人物增加魅力和色彩;在喜劇電影中,這種對喜劇分寸感的把握,又給整部電影錦上添花。
最近上映的黃渤導演處女作 《一出好戲》是一出 “權力的游戲”,以一個寓言體的故事為載體,在相對封閉的故事空間——海難后的一個偏遠荒島上,通過不同人物之間權力的博弈轉換來展現人性。于和偉扮演的張總這個角色作為權力博弈的一方,和主角馬進、導游小王等人形成了三足對峙局面。在荒島落難前,張總是富人階層,處于財力的頂端,但荒島落難后,在體力的排序上落敗,成為失權者。于和偉演繹出張總失勢后的沮喪和不甘心,以及通過新的物質世界的建構——帶領部分對小王不滿的人抵達新空間,創造更好的生存條件來成功復原自己的權力世界。之后張總很快又失去了這種權力。最終在親情的擊潰下,作為一個父親的他徹底投降和讓位。
張總是 《一出好戲》中重要反轉戲的承擔者,也是最終船艙生火的無意引燃者。這個角色重點在于 “有意”和“無意”行動的統一,需要低調契合戲劇角色的功能,達成前后不同情境的起承。于和偉完成了他的角色擔當,且并沒有把張總塑造成一個臉譜化的角色。這份擔當已轉化為對角色細節的表現:蹙眉的表情、重獲權力點起雪茄時的氣場、為獲得女兒的視頻虛弱的求饒和痛哭。不管是有意地奪權,還是無意地助燃,均到位。
于和偉的演技,像是馬拉松運動員身上的那種經過長久練習達成的忍耐力,經過長年的練習,突然間云淡風輕,舉重若輕。屬于他個性里的一種本真的狀態帶來的親和力也像一點墨,點在白紙上,迅速渲染,成為黛墨青山,層巒疊嶂,一望而不知盡處。
(作者為導表演藝術研究博士、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