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位青年藝術家入圍2018王式廓獎 母女頭發繡成作品動人心扉
創辦于2016年,為30歲至45歲藝術家提供資助的王式廓獎,昨天揭幕其第三屆入圍名單。12位藝術家榜上有名,并以其在繪畫、雕塑、影像、裝置等領域的代表作在今日美術館舉辦“2018王式廓獎暨今日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家提名展”。
王式廓是我國著名革命現實主義畫家和人民美術教育家。在他去世三十余年后,其夫人吳咸在中央美院建立王式廓獎學金,后又于2015年注冊王式廓藝術基金會,旨在弘揚王式廓對藝術孜孜以求的進取精神,鼓勵青年藝術家的藝術創作。與今日美術館合作此展已有三年歷史,力圖為那些作品還未被藝術市場迅速認可的優秀青年藝術家,提供展示才華的機會。
今日美術館1號館3層電梯出來拐個彎兒,墻面上掛著或圓或方的幾個畫框。畫框里有浮雕一般的原點或曲線,細看才發現這些“繡”上去的圖案全部由頭發制成,而且全部是創作者蔡雅玲和她媽媽的頭發。“2012年我懷孕待產的時候,把自己的長發剪下留起來,后來就想到用這些頭發編織一幅作品。”蔡雅玲說,自己生產后,對母女關系有了新的認識。于是,她邀請自己的媽媽一起加入創作。“媽媽用我的黑發繡圖案,我用媽媽的白發繡圖案。”再后來,她又在作品下面襯上了30年前自己和媽媽的照片,照片很淡很淡,白色和黑色的頭發卻很清晰,讓人感慨年華易老。重新建立了對“媽媽”的認識之后,她內心也生出害怕媽媽離去的恐慌。于是,她把燈泡鑲嵌在不銹鋼制成的漢字“媽媽”上面,做成一件小小的裝置。燈光亮起時,溫暖而柔和,燈光滅掉時只剩下一片冰冷。
同樣利用鋼材創作的,還有青年藝術家田龍玉。他打造了幾把巨大的鋸,鋸齒由城市的天際線組成。“一個個鮮明的建筑像是在地平線上長出的鋸齒,劃破天空。不斷生長、加速旋轉的鋸齒,環繞著我們,不厭其煩地發出聲響……”他將自己對城市快速發展的思考融入到作品中。
同時展出作品的入圍青年藝術家還有王維思、付帥、江凱群、洛鵬、司建偉、王卓、葉甫納、臧坤坤、張春華、鄭達,這些藝術家在創作上大多已走過十幾個年頭,藝術風格在不斷嘗試與實驗中逐步成熟。王式廓獎,則為他們再上一個臺階給予了認可和助力。去年王式廓獎的獲獎者孟柏伸昨天也在王式廓基金會的支持下,在今日美術館舉辦了個人展覽《用“涂抹”關照真實》。該展只展出兩件作品,兩件作品一為樹、二為河,都大到足以占據一個完整的展廳,且兩件作品的表面全部用鉛筆涂上顏色,引人思考。
據悉,兩個展覽均展至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