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辦展向中國第一代建筑師致敬 梁思成林徽因罕見舞會合影亮相
圖為林徽因賓大畢業照
林徽因(左二)和賓大同學合影
梁思成林徽因化裝舞會合影。
即日起至10月14日,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東南大學建筑學院與上海市建筑學會共同主辦“覺醒的現代性——畢業于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中國第一代建筑師”。此次展覽通過歷史文獻的呈現方式,以具體案例系統性梳理20世紀初期中國現代建筑的崛起與發展,重訪上海現代都市的肇始與蓬勃。展覽上,梁思成、林徽因等人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求學時罕見的老檔案、老照片十分引人注目。
學成回國的一代建筑師
20世紀初期,中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開始萌發,建筑學被引入中國,大量建筑設計人才相繼涌現。近百年前負笈求學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中國第一代建筑師朱彬、范文照、趙深、楊廷寶、陳植、梁思成、林徽因、童寯等人,正是在這一關鍵歷史節點學成歸國,為中國建筑注入新鮮血液,成為中國現代建筑發展與都市建設的重要力量。
展覽第一篇章以美國賓大建筑系的美術教育為起點,展現“中國第一代建筑師”的海外經歷與歸國成就,聚焦他們在建筑實踐、教育體系、學術刊物、都市規劃等各領域的貢獻。
第二篇章則圍繞上海這個現代都市的復雜樣本展開,以個案分析一批著名的公共與住宅項目,探索上海的城市歷史與建筑文化。兩部紀錄短片,以口述歷史的方式闡釋這些上海建筑的今昔對照。
珍貴老照片首次集中展示
來自中國第一代建筑師的家屬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歷史老照片、老圖紙、老檔案、老作業和成績單首次集中在一起,展示當年風華正茂的一代中國學子,在異域刻苦學習、奮發向上的精神。
其中,有梁思成、林徽因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與同學的各種合影,一張梁林二人1926年參加賓夕法尼亞大學古典化裝慶典和建筑系舞會時的中裝合影非常罕見,這是從賓夕法尼亞大學檔案館里找到的。
展覽上還有學子們當年的作業、參賽設計稿、成績單、畢業照等等,其中有梁思成當年的建筑作業、圖書原稿和林徽因寫給孩子的書信、手稿等等。
他們為上海留下名作
展覽還揭示出中國第一代建筑師學成回國后,不但挑戰了外國建筑師在華的壟斷地位,還創建了中國自己的建筑學科體系和教育體系。展覽上呈現了300多個建筑實例,展示中國第一代建筑師的輝煌成就,并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展現他們在上海留下的建筑作品,其中包括金城大戲院 (今黃浦劇場)、大上海大戲院(今大上海電影院)、八仙橋青年會、上海火車北站、大新公司(今市百一店)、南京大戲院 (今上海音樂廳)、中山醫院、中國銀行大樓、美琪大戲院、錦江小禮堂、魯迅紀念館等,展覽也闡釋了這些建筑作品與上海這座“摩登”之城以及都市文化形成之間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