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兵作家謝冰瑩在上海的歲月
謝冰瑩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首位女兵作家,其父是晚清舉人,能文能詩,任新化縣立中學校長37年。謝冰瑩頗具才華,早年與陳天華、成仿吾被并譽為新化“三才子”。作為經受北伐戰火洗禮的女兵,她的成名作 《從軍日記》1927年陸續發表于《中央日報》副刊,深得主筆孫伏園及林語堂的賞識。
北伐革命失敗后,女兵隊解散,女兵生活戛然中止,回湘所遇又極度失望,1928年,不甘沉淪、追求自由的謝冰瑩決意離開湖南,取道漢口乘船到上海。
在上海亭子間過著清苦生活的謝冰瑩,有一天從翻譯家汪德耀手里接到一封由法國寄來的信,從里到外滿是法文,原來是法國大文豪羅曼·羅蘭發來的信函,大意是:“……從汪德耀先生譯的 《從軍日記》里面,我認識了你,年輕而勇敢的中國朋友,你是一個努力奮斗的新女性,你雖然像一只折了翅膀的小鳥,但我相信你一定能沖出云圍,翱翔于太空之上的。朋友,記著,不要悲哀,不要消極,不要失望,人類終究是光明的,我們終會得到自由的。”(《謝冰瑩集》,馬蹄疾、陳漱渝編 ,知識出版社1997年出版。)這封信給了謝冰瑩很大的鼓勵。
1928年秋,在一次作家聚會上,謝冰瑩結識了郁達夫、王映霞夫婦及張資平等。此后不幾日,她出于“想多知道一些作家寫作的經驗,了解他們的家庭生活及寫作環境”,終于一個人鼓著勇氣去拜訪郁達夫先生,在法租界赫德路(今常德路)郁達夫寓所受到主人的熱情接待,邊交談邊飲酒甚是投緣。那段時期,孫伏園辦了一個綜合性刊物 《貢獻月刊》,社址就在他家——哈同路(今銅仁路)民厚南里嚶嚶書屋,謝冰瑩常常在周末去探訪,告別時總會帶走幾本剛問世的文藝刊物。
出于對謝冰瑩文學才能的憐惜,孫伏園建議她考大學,由他承擔膳費和書費。但素來主張自食其力的謝冰瑩,打算先解決生計問題,即使當工人、保姆也成,等到有積蓄后再深造。就在她為找工作陷入苦悶而徘徊時,得知此事的錢杏邨(阿英)告訴她:“這學校的教務主任,還有好幾位教授,也都是文化界有名的革命者,你是女兵,進去可以免收學費;至于膳費和書費,可以靠賣點文章來補助。”經由阿英的介紹,謝冰瑩考入上海藝術大學中國文學系二年級,借宿霞飛路 (今淮海中路)1014弄,同時入學的還有她中學時的好友王克勤,即后來一度成為電影明星的王瑩。最窘迫時,謝冰瑩竟然連續四天無食可進,餓得實在熬不住,便找約定出版《從軍日記》的春潮書店夏康農借錢。
謝冰瑩就讀的上海藝大因學潮招致當局的粗暴干預,曾被解散過的學校再次封閉,她原本以為至少能安然讀兩年書的愿望,結果不到半年就破滅了。1929年春,正發愁出路的謝冰瑩,收到一封由孫伏園代轉的三哥的信,里面附有一張30元匯票,勸其去北平投考女師大。于是,她登上了開往天津的海船。
歷經種種磨礪,1931年謝冰瑩再度輾轉來到上海。仲夏,她置身江灣幽靜的房子里,不停地構思小說里的人物,廢寢忘食地寫作。謝冰瑩的文學創作始終充滿呼喚女性覺醒、抗爭、自立的精神。《拋棄》就是這樣一篇以1931年春上海為背景的短篇小說,描寫的是一位外來女工因經濟困頓最終不得不拋棄自己親生女嬰的悲苦故事。
文思敏捷,焚膏繼晷,天資加勤奮的謝冰瑩一天能寫13000字,僅用了不到三個星期的時間就完成了 《青年王國才》和《青年書信》兩部書稿。《青年王國才》是她生平第一次用第三人稱寫的長篇小說。“在動筆以前,并沒有寫出大綱和人物表來,只把整個結構大略在腦子里構思了一下,以中學生為題材,內容描寫一個好出風頭,談戀愛的學生,和一個埋頭苦讀的學生,兩種不同的生活。人物是我從教過的學生里面挑出來的,把好幾個人的優點,集中在王以仁的身上;把好幾個人的缺點,加到王國才和女主角梅英的身上,就這樣,我不分晝夜地埋頭寫作,不吃飯,不睡覺。有時買幾個面包來放在桌子上,餓了,左手拿著面包啃,右手仍然在寫字;晚上,實在寫累了,和衣往床上一倒,老鼠成群結隊地跑來把面包拖走了也不知道……”(《作家的足跡》,閻純德著,知識出版社1983年出版。)這兩部書很快順利出版,使她總共拿到了650元稿費,這在當時可算得上一筆巨款。于是,謝冰瑩決定用這筆錢去日本留學,完成夢寐以求的讀書夙愿。
1931年7月20日,謝冰瑩乘船啟程去長崎。不久,“九·一八”事變消息傳來,國難恥辱令其悲憤不已,入學東京早稻田大學后,即和許多留日學生一起參加愛國抗日活動,與鎮壓的軍警發生沖突,是年底被遣送回國。不久,“一·二八”淞滬戰爭爆發。謝冰瑩隨即加入著作者抗敵協會,白天參加醫院組織的救護隊工作,晚上寫稿,編輯《婦女之光》周刊,還動員了300多名各界婦女加入支援抗戰行列。由于法租界當局強令宣傳抗日的刊物停刊,謝冰瑩隨后離開上海去往福建。
1933年11月底,謝冰瑩被卷進 “閩變”政治漩渦,離閩至上海避風頭。在拜訪柳亞子時,柳公當即相勸,《申報》已公布包含她在內的通緝名單,還是趕緊回故鄉湖南躲避為妥。于是,她匆匆告別上海,隱居長沙妙高峰青山祠,但文學創作方面與上海的聯系卻未中斷,應當時正在良友圖書公司主編中國文學叢書的趙家璧之約,閉門寫作 《一個女兵的自傳》。此書1936年3月由良友圖書公司出版后,迅即轟動文壇蜚聲中外,后被翻譯成英、日、法、德、西、葡、意等文字。
1936年夏,二赴日本留學屢遭迫害最終逃脫牢獄的謝冰瑩悄悄從東京返回上海,隨即取道香港前往桂林。1948年9月,謝冰瑩應聘去臺灣師范學院(臺灣師范大學前身)任教授,途經上海,臨行前特意去錢君匋辦的萬葉書店購買一批童書,托人帶給遠在北平的湘兒,從此漂泊海外,浪跡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