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懷昌:未來已來
當今時代,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走到了世界舞臺中央,擁有了越來越重要的引領力與話語權。
由此不禁想起,從懷抱炸藥包、手持爆破筒,到現代火箭軍;從任由敵人狂轟濫炸、毫無還擊能力的零制空權,到現代空軍;從駕木船、擲手榴彈攻打敵艦,到擁有航空母艦的現代海軍;從“消息樹”“雞毛信”到量子通訊、“中國天眼”;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宮二號、載人航天;從出行難到高速公路、高速列車、矮寨特大懸索橋、港珠澳跨海大橋等輝煌成就,不禁想說:未來已來。
西方列強肆意踐踏、蹂躪、欺凌我們時,方志敏烈士以《可愛的中國》憧憬“未來”:“到那時,到處都是活躍的創造,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進步,歡歌將代替了悲嘆,笑臉將代替了哭臉,富裕將代替了貧窮,康健將代替了疾病,智慧將代替了愚昧,友愛將代替了仇恨,生之快樂將代替了死之憂傷,明媚的花園將代替了暗淡的荒地!這時,我們民族就可以無愧色的立在人類的面前,而生育我們的母親,也會最美麗地裝飾起來,與世界上各位母親平等的攜手了”。今天,可以自豪地告慰方志敏與革命先烈,您期望的這天已經到來,您期望的這些已經實現。
艱苦卓絕的戰場上,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中那些志愿軍戰士憧憬“未來”:“我在那里蹲防空洞,祖國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呀。他們就可以在馬路上不慌不忙地走呀。他們想騎車子也行,想走路也行,邊溜跶邊說話也行。那是多么幸福的呢!”今天,僅僅是這些嗎?廣場舞、健身操、旅游休閑、參觀革命圣地等,已成為人們修養身心、陶冶情操的生活常態。
毛主席說:“中國人民有志氣,有能力,一定能夠在不遠的將來,趕上和超過世界的先進水平!”今天,我們向世界展示輝煌的時代,就是他老人家所預言和期望的“不遠的將來”。
舊中國缺醫少藥,長瘡、害眼、害耳朵、天花、麻疹、百日咳、小兒麻痹癥、腮腺炎、腦膜炎、瘧疾、破傷風、甚至感冒發燒等常見疾病,都可能令人喪命、致殘,今天已大都消除,未除者也得以有效控制,一些大病重病的醫治,也走到了世界前端。據說那時我國人均壽命只有46歲。而今天,有媒體報道已達到76歲。“人生七十古來稀”已為歷史。大街上八九十歲的耄耋老者很常見,百歲以上的長壽者,亦不稀罕。我們不再是“東亞病夫”,我們的健康風貌與強勁體魄,已自豪地展現于世界體壇。
我國是個有著五千年文化積淀的文明大國,可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前,不但是個積貧積弱的物質窮國,還是個遍地文盲的文化窮國。小時候聽母親說,舊社會窮人不識字,過年時花不起錢請人寫門對,只得刻塊蘿卜蘸上鍋底灰,在紅紙條上按一按。一村子人只財主家的子弟有文化,其余全都文盲,城鄉百業怎能發展?看看現在,從國家級到縣鄉級的科學家與科技工作者、教育家與教師、作家與文學愛好者、編輯、記者、書畫家、曲藝家、音樂家以及廣大文娛愛好者,無以計數,無不得益于新中國掃盲運動與教育的巨大發展。高玉寶那樣窮家孩子讀不起書的時代,一去不返。各種書籍如山似海,各級各類圖書展、書畫展、科技成果展、征文大賽等,使眾多人才脫穎而出的同時,也展示著巨大的科學文化實力。
上世紀五十年代,洋油、洋燈、洋火兒、洋釘、洋鐵皮、洋面、洋布、洋襪、洋堿等語匯還很常見,如今,幾十年的艱苦奮斗與發展,不但甩掉了這些“洋”字兒,“中國制造”“中國創造”,已成為世界公認的大國品牌。
有媒體載,八國聯軍入侵我國時約3萬人,后來增至5萬,而當時我國4億5千萬人。入侵北京的1萬8千多人,而清兵16萬,義和團團民60萬。打不過嗎?清廷嚇得逃跑了,清兵也跑得凈光,怎能打過。圓明園燒了京城占了,還得賠款。咋賠?沒法算,就按每人一兩:4億5千萬兩白銀。屈辱啊!大清政府應是逼迫著人民朝下咽!人民屈辱??!新中國,人民才真正地挺直了腰桿,揚眉吐氣地站立起來。
習總書記說:“在維護國家核心利益上敢于針鋒相對,不在困難面前低頭,不在挑戰面前退縮,不拿原則作交易,不在任何壓力下吞下損害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的苦果?!边@就是今日中國的錚錚誓言。
未來,是相對于現在而言的未來時間。過去的“未來”已經到來,過去的期望已經實現。今天的黨中央,正按照“一帶一路”和“兩個一百年”[1]的偉大宏圖,開創更加光輝燦爛的“未來”。
[1] 第一個一百年,是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二個一百年,是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2049年)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