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考古隊在斯里蘭卡發現重要“海絲”遺跡 出土大量北宋晚期中國瓷器碎片,應與當時的海上貿易活動有關
經過十多天的發掘,斯里蘭卡出土大量北宋晚期中國瓷器碎片。(上海博物館供圖)
正在斯里蘭卡北部港口城市賈夫納進行考古發掘的上海博物館考古隊昨天傳來消息:經過十多天的發掘,中斯首個合作考古項目初顯成效,出土了大量北宋晚期中國瓷器碎片。這一成果在英國考古學家約翰·卡斯韋爾1977年阿萊皮蒂遺址發現之后,再度印證該遺址在中斯交往史上的重要地位,對于研究海上絲綢之路貿易路線和貿易方式具有重要意義。
這是中國與斯里蘭卡第一次正式開展合作考古發掘。經過七個小時的飛行,上海博物館赴斯里蘭卡考古隊于8月7日抵達科倫坡。8月8日,中斯聯合考古隊一行驅車405公里,顛簸11個小時后到達了斯里蘭卡北部港口城市賈夫納,著手阿萊皮蒂遺址考古發掘的相關準備工作。該遺址位于賈夫納地區的凱茨島東南部,西南距海140余米。1977年,英國考古學家約翰·卡斯韋爾曾經在此發現了大量中國瓷器。今年3月,上海博物館考古隊經過對斯里蘭卡重要遺址地點進行走訪和調查后,最終選擇阿萊皮蒂遺址作為本年度發掘地點。兩天后,在簡短的傳統儀式后,中斯聯合考古正式開工。
中方領隊陳杰透露,本次計劃發掘面積為60平方米,采用探方法。由于位于海灘附近,遺址為沙丘覆蓋,中斯聯合考古隊在發掘時也對探方中的沙土進行了細致的篩選。同時,合作方——斯里蘭卡中央文化基金會為本次發掘項目配備了具有豐富經驗的考古人員,中斯雙方經常在工地上就考古新技術進行交流與現場教學。
此次聯合考古計劃工作時間為40天,截至8月20日,發掘面積已達40平方米,出土遺物主要是中國瓷器碎片,時代為北宋晚期,這些瓷片應該與當時的海上貿易活動有關。
斯里蘭卡,舊稱錫蘭,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在海上絲綢之路中扮演重要角色。據史料記載,中國與斯里蘭卡的交流歷史悠久,目前在斯里蘭卡發現最早與中國相關的一件文物是絲綢殘片,距今已有2000年歷史。而公元前6世紀到13世紀的斯里蘭卡歷代王城:阿努拉達普拉、波隆納魯瓦、雅帕忽瓦,也都曾經出土過中國的瓷器和錢幣。15世紀初,著名航海家鄭和率領龐大船隊七下西洋,歷時30年,多次到過斯里蘭卡,促進了兩國邦交,擴大了兩國貿易,增進了兩國友誼,并在當地留下一塊刻有三種文字的 “鄭和布施碑”。“奮戰十余天終有成果,目前發掘工作仍在進行中,希望以考古實據為海上絲綢之路研究再添新證。”陳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