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油畫新的學術現象 寫意油畫在深展出
屋后的柿子樹 毛 岱
“文脈傳薪——2018中國寫意油畫學派作品年展”日前在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舉行。本次展覽圍繞“家園”的主題,集結87位藝術家的近百件作品,力圖呈現中國寫意油畫學派在該領域的全新探索。
油畫從西方傳來,經過幾代藝術家的研究與創造,成為表述中國文化主題和表達中國思想觀念的視覺載體,更成為表現中國畫家文化情懷的語言。在全球文化交匯的情境中,中國油畫需要尋找自己發展的路向。近年來,一大批油畫家重視在文化精神層面弘揚傳統、駐足本土、探索創造,體現了一種新的文化自覺。“寫意油畫”就是當代中國油畫的一種新的學術現象,也體現了中國油畫家新的文化選擇。
展覽總策劃、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表示,“寫意油畫”的本質支撐和內在學術理想是“寫意精神”,這也是許多畫家在探索上持續投以熱情的根本動力。作為中國藝術傳統的重要特征,“寫意”的內涵博大精深,包含了人與自然、自我與世界的交融,也展現了具有東方文化屬性的語言特征。許多藝術家一方面投身自然,駐足熱土,腳踏中國山川大地,面向豐富的現實生活,在作品中表達出鮮明的現實感;另一方面努力從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觀念和視覺方法論上汲取營養,反撥圖像時代對繪畫語言的沖擊和影響,在學術文脈上展開實踐的傳承與探索。
對于此次展覽的主題“家園”,關山月美術館館長陳湘波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總有一種對“家園”的依戀,“家園”作為人類的心靈歸屬,有著極強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家園意識作為一種文化積淀,體現中國文化根性和民族的文化精神,也促使藝術家熱切關注自己當下的生活和精神家園,并以自己獨特的審美方式關照和反映當代生活和精神的家園,而使這種家園意識在新時代彰顯出新的文化意義和美學價值。”
作為本次展覽的年度關注藝術家,趙培智的作品描繪新疆地區樸素的日常生活,整體概括的手法傳達出當地人淳樸的精神面貌;張新權的作品則帶著濃郁的時代風貌,不管是畫里的漁船還是城市景觀,似乎是數字時代的隱喻……藝術家們以多元的文化視角體悟人文自然,在寫意精神的引領下,掙脫油畫表現技法流派的束縛,抒胸中意氣,寫神州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