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網絡文藝學研究新疆域
隨著網絡時代的來臨,文學藝術的存在方式開始走向“數字化生存” ,由此帶來了創作手段、存在方式、功能模式、價值取向等諸多變化。面對新的文藝生態,理論擴容、邊界移位、觀念變遷已成為當下文藝理論構建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話題,正日漸被學界所關注。歐陽友權著新近出版的《網絡文藝學探析》 (以下稱《探析》 ) ,立足文藝學的學科特性與理論建構,從學理邏輯、理論轉型、觀念譜系、價值構建、體式樣態、現狀評辨、批評范式七個方面探討了網絡文藝學的基本理論問題,從學理邏輯上廓清了網絡文藝學的理論觀念和知識譜系,開啟了當代文藝學研究新的學術疆域,是一部具有前沿性、現實性、建設性的文藝學新著。
網絡文藝的大范圍興起需要有與之相適應的理論觀念與學理范式。 《網絡文藝學探析》選擇從基本觀念、持論范疇和理論構架入手,聚焦網絡文藝學根基性的元問題,以開辟新的文藝理論體系的建設之旅。書中涉及的網絡文學顯性形態與隱性價值的本體論體認、網絡文藝的技術理性與人文審美思辨、數字媒介下中國文學轉型及其理論轉向、網絡文藝的體制譜系學反思、網絡文藝的價值取向與審美選擇、數字傳媒時代的圖像表意與文字審美、網絡創作的規律與悖論、網絡時代的文學經典與文藝形式、新媒介文藝研究的范式邊界與媒介等諸多論域,富于網絡文藝基本理論的學術性開創與拓新意義。同時,該論著立于數字媒介革命的前沿灘頭對文藝學學科版圖進行了重新勘定,將圖像文學、網絡文學、多媒體藝術、數字媒介文化、消費文化等納入文藝學考量范疇,既體現出網絡文藝獨特的理論歸屬,又表明其特定的知識譜系性。這種“建設性的學術立場與基礎學理的致思維度”沒有生搬硬套傳統文藝理論,避免陷入技術分析模式以及“他者”立場的論斷式批評誤區,聚焦網絡文藝的基礎學理和核心問題,從文化哲學的高度為網絡文藝學建設尋覓到新的理論路向。
理論預設與實踐操作之間的二律背反現象一直困擾著當下的文藝研究,這部《探析》堅持的歷史化、語境化的研究方法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作者對網絡文學20年的發展歷程進行了甄別和疏瀹,準確把握網絡時代的文藝潮動與現實變遷,一方面從史實與史觀入手,為網絡文藝的人文功能性和審美價值性進行了確證;另一方面又牢牢扎根于現實經驗語境中,切入現場對網絡文藝進行點滴滲透式的解讀與剖析。作者從哲學、文化、藝術、產業等多重視野辨析了網絡類型小說、博客文學、微博文學、微信文學、短信文學、數字動漫、網絡游戲、網絡火星文等諸多時下流行的網絡文藝體式和形態,以關鍵詞形式對海量作品、類型寫作、影視改編、互動交流、全版權、反盜版、去草根化、網絡批評、排行榜、網絡語文等網絡文藝生態進行了全景式掃描,繼而又把研究觸角延伸到北美、歐洲、日韓、東南亞等海外華文網絡文學領域,在紛繁復雜的現象中以線串面、縱橫勾連,以建構網絡文藝學的范疇與邊界。在這些前沿化、縱深化、系統化的梳理中,作者始終堅持“從上網開始,從閱讀出發”的立場,強調網絡文藝理論的“在場性”與“網感” ,由此讓建構的網絡文藝學理論有效地回應了創作實踐。
歐陽友權教授是學界公認的網絡文學研究“元老”與領軍人物。他常年從事文藝理論研究,始終堅持求實、辯證、開放、前瞻的學術氣度,率領其研究團隊出版了5套網絡文學研究叢書和40余部網絡文藝理論著作,斬獲網絡文學領域多個“第一”榮譽,獲得主流學術界的認可和業界同行的稱贊。 《探析》凝聚了作者多年心血,是一部歷經歲月淬煉與學術尋繹的精耕之作,他從已發表的200余篇網絡文藝學論文中甄選出42篇高質量論文,氣脈貫通成全書42個小節。這些論文出自他主持的3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個一般項目、一個重點項目)的階段性成果,并且是2016年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的前期支撐成果,所發刊物為《中國社會科學》 《文學評論》等重要學術期刊和《人民日報》 《光明日報》等主流媒體的理論版,在學界引起了較大學術反響。恩格斯曾說:“每一個時代的理論思維,從而我們時代的理論思維,都是一種歷史的產物,它在不同的時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時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 ” 《探析》基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文藝脈動所做的理論墾拓,正是網絡文藝“歷史的產物” ,其所展現的“不同的內容”不是理論的終點,而為我國的網絡文藝學建設拉開了新的學術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