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神曲中的“人間喜劇”
    來源:解放日報 | 李榮 李云林  2018年08月13日12:56

    記得但丁名篇《神曲》,那篇名的原義是“神界喜劇”。法國小說大家巴爾扎克借之而轉用,把他的小說總集取名作“人間喜劇”,以補歷代史家記載中獨缺的世態風俗史,也可見其雄心的遠大。

    有一年的寒假里,與剛進入高中讀書的家里小朋友一起,按照學校老師布置的假期作業,取讀李澤厚先生的美學名作《美的歷程》,其中有“佛陀世容”一節,專論宗教藝術,主旨是“神界”與人間的“出而入、入而出”的相接相通的面面觀,由此聯想及但丁與巴爾扎克的那一段“取名”的文字交,豈非“神曲中的人間喜劇”這一個合題,可以一言以蔽之嗎?于是,不揣鄙陋,兩人合寫了一篇讀書筆記如下:

    西哲康德的《純理批判》,被稱作哲學史上的“哥白尼革命”,也就是思辨核心的一種根本上的轉換。中世紀的西方以神性為 “圓心”,至此則人類理性成為一切圍之而轉的核心。不過,康德并未向宗教“關起大門”,其三大批判中的第二批判,即實踐理性批判,在人的感性、知性和理性的“盡頭處”,為宗教“開了大門、留了地盤”。康德所琢磨出來的宗教的那一種“盡頭”意味,實在很有啟發。

    邊讀《美的歷程》,邊把中外宗教史的一個簡要歷程也略略回想一遍,突然發現,凡是宗教,不管之后如何發展,往往起源于苦難時期。比如基督教,在“舊約”時代,其起源處有“出埃及記”這樣的大苦大悲;在“新約”時期,又有猶太族內部法利賽人等的“同族敵視與沖突”以及羅馬人的異族壓迫,也可謂歷經艱難曲折。再如佛教形成之時,雖無外族侵迫之類的戰亂動蕩,但是印度的種姓歧視對于下層民眾而言,也許是更大的苦難。

    宗教起源于苦難,這一點其實也不難理解。在艱苦時期,其實真正令人感覺痛苦的,我認為是一種無助感。不管如何努力,卻總不能讓自己擺脫眼下的不幸。這種心靈的傷痛,不僅傷得深,而且傷得久。用現在的“網絡俗語”而言,可說是“生無可戀”了。這種“生無可戀”的人世苦楚和心靈悲憂,其實就是康德所謂人類感性、知性和理性“盡頭”意味的一種最直接的感受。那么,在這個“盡頭處”,宗教由此而發生、而發展,也是順理成章的“歷程”。

    在“生無可戀”的狀況下,人們只能追求一些“生”外之物,把生活當作自己奔向更高目標的“跳板”,而不讓自己低著頭困在現實中揮散不去的愁云里。用近世小說名家昆德拉的話來說,就是“生活在別處”。于是,作為一種心靈的解脫,宗教就誕生了。神曲中連綿不斷的“和聲”是什么呢?只能是人間世的“人間喜劇”。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后世也有大膽的人,反過來“隔空”問老子:那《道德經》五千言,又當作何觀感?這一問,看似有點“玩笑”,其實倒是問在“點子”上的。人可謂“感性、理性、超理性”三位一體。人對于超理性的“大道”,也有所感,浩瀚一體,但混沌難明,言語難盡,所以是“可道非常道”。但人又是理性的,剖細分類,一一拆解,拿在眼前看得分明,抓在手上有棱有角,那才覺得心里踏實。人更是感性的,“形象思維”是與人最為親切的一種思維模型,凡事一入形象,那才真正地在“人間性”上“入了籍、定了位”。所以,神界的宗教,總要“下凡”。

    從宗教史上就可看到,漸漸地,各路“原始宗教”都會以各種各樣的“四處傳播、四海傳教”等等方式,發展起來。“成長”的路徑很多,其中有兩條“必經之路”:一個就是“政治化”,一個就是“世俗化”。而且似乎有一個規律,凡遭逢亂世,宗教的“政治化”意味就強;凡遭遇盛世,宗教的“世俗化”意味就更濃烈一點。

    馬克思有名言,宗教是人民的“鴉片”。這當然是偉大思想家、社會學家從社會統治力量的角度,給宗教所定的一個十分重要的 “維度”,那就是“統治術”。不管是亂世還是盛世,不管是“政治化”還是“世俗化”,社會統治或者說治理,也是講究投入產出、“成本核算”的。真正從社會現實的真實需要出發,以道治天下,一心一力地有所作為,這樣的統治者在歷史上總是少之又少。舊時代的大多數統治者總是更期望能夠“借力、省力”,甚至“耍一點小聰明”,以“術”治天下,那就再好不過。在社會的“穩定”和自身的“安穩”上,宗教的“工具化”,對于統治者的“統治術”,往往是一個不二之選。所以,宗教只要“不違背”治理國家的基本國策,總會快速地進入廟堂。中國歷朝從儒釋道對立到儒釋道合流,古羅馬從迫害基督徒到以基督教為國教,其實都是宗教作為“統治術”的一個選擇過程。宗教是民眾信仰,君王“借過來”,就是借神之力來省己之力,何樂而不為?

    當然,宗教“下凡”的維度不止這一個,還有生活術、學術等豐富多彩的方向。甚至可以說,社會與宗教之間,完全是“宗教+”和“+宗教”的關系,無遠弗屆,無孔不入。

    無論是把宗教看作“統治術”,還是像古希臘哲人那樣把“求福”的宗教視作“一供一求、一求一供”的交易術,有一個不言自明的前提是,宗教是有魅力的。根據黑格爾對美的定義,美是絕對理念的感性表現,神界的宗教必定要“下凡”,與眾生相結合,那么也可以說宗教是美的。

    不僅如此,宗教更是藝術的園地,中國的石窟、壁畫、佛像,西方的音樂、美術,都是成熟于宗教的天地之中。藝術也是美。所以宗教藝術可謂“美美與共”,美的歷程在宗教這一站收獲是最豐的。

    藝術更是把宗教拉向了人間世。曾有學者歸總說,在宗教雕塑里,隨著時代和社會的差異,有各種不同的審美標準和美的理想。北魏、唐、宋,一以理想勝、一以現實勝、一以二者結合勝。宗教“下凡”后,不管是亂世的“政治化”還是盛世的“世俗化”,宗教藝術無處不在。南北朝時社會是那么的動蕩,石窟中的佛像便顯得是那樣的超脫,對世間一切那么的冷淡和輕漠,只留下一絲猜不透的智慧微笑。

    戰亂總會結束的。和平、快樂一到來,宗教藝術馬上就別開一個新生面。原先生活只是宗教世界的“隱身的附加內容”,但在這時,原先“寄存”在“理想國”里的快樂被“取”回到了現實生活。于是,人世間也變得可留戀、可享受了。宗教的價值依舊存在,但已不是為了“擺脫”生活,而是要“改善”生活。那些宗教藝術的畫作雕像,也漸漸變成了世俗享樂、繁華場景的“復制品”。畢竟,快樂的人間又成了人生的“主會場”。神曲里的“人間喜劇”,還遠遠不到“完卷”的那一天。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色欲久久久天天天综合网精品| 香蕉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宅男自| 久久久午夜精品福利内容| 99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66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国产精品午夜电影| 亚洲精品无码av片|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齐齐|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91专区高清| 亚洲国产精品精华液| 久クク成人精品中文字幕|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 99久久精品国产免看国产一区|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午夜小视频观看| 欧美日韩久久久精品A片| 麻豆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97精品在线观看| 99久久99久久久99精品齐| 久久久久久久99精品国产片| 老司机69精品成免费视频| 国内少妇偷人精品视频免费| 99久久精品国内|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三级在线电影|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秒播| 黄床大片免费30分钟国产精品| 无码AV动漫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国产在视频线在精品| 国产精品一区不卡|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免费 | 热99re久久精品2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麻豆|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片苍井空| 青娱乐2017年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VA片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