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葉圣陶在甪直
    來源:文學報 | 顧小平  2018年08月09日07:55

    甪直是葉圣陶事業的開始,他在這里創造了許許多多的“第一”。雖然烏篷船再次擊起了槳聲,但是他的心中仍然是 “再來 ,再來”。

    1

    1894年10月28日,葉圣陶出生在蘇州城內懸橋巷一個平民家庭。1905年夏,年僅11歲的葉圣陶受父之命進了科舉的考場,未考中。1906年,科舉廢除,葉圣陶考入蘇州第一所洋學堂——長元吳公高等小學,學制三年,一年后越級考入新創辦的蘇州公立第一中學堂即今天的草橋中學。1911年冬,葉圣陶中學畢業了,因家貧,不能升學了,他被草橋中學校長袁俶畬介紹到言子廟小學任教。1914年離開言子廟小學,到了蘇州農業學校任書記員,整天就是印刷講義,然而校方對葉圣陶十分苛刻,他只好辭職。1915年4月初,經好友郭紹虞介紹,葉圣陶到上海商務印書館附設的尚公學校擔任高小一年級教員,工作之余,在商務印書館的圖書館里閱讀大量的文學、教育類書籍。1916年底,葉圣陶回蘇州過年,中學同學吳賓若和王伯祥來看望他,吳賓若帶來了一份改革教育的計劃,和葉圣陶一起琢磨。那時,吳賓若和王伯祥執教于蘇州甪直鎮吳縣縣立第五高等小學。吳賓若任校長,王伯祥任教員。他們對葉圣陶說:“往時意氣相投,共事教育,必所樂愿。”邀請葉圣陶到甪直第五高等小學擔任高小一年級級任教員。

    1917年初,這年,葉圣陶23歲。一條烏篷船載著吳賓若、葉圣陶、王伯祥向著蘇州吳中的甪直鎮行去,船尾拖出長長搖櫓留下的水的波紋。他們三人在船倉里討論教育改革的計劃。

    甪直在蘇州東南十八公里,因為鎮東有直港,可通六處,因此而得名。據《甫里志》,這里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居住。春秋時,吳王闔閭曾在現在的鎮南吳宮鄉建過離宮。唐代著名詩人陸龜蒙也曾隱居過這里。陸龜蒙號甫里,又稱甫里先生,所以甪直又名甫里。鎮里河港交叉,水多橋也多。據說,數百年前有橋七十二座半。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保圣寺,還有鴨沼清風、分署清泉、吳淞雪浪、海藏鐘聲、浮圖夕照、長虹漾月、漁蓮燈阜、西匯曉市等八大景。又兼著“人家盡枕河,水港小橋多”。對于愛好文學的葉圣陶來說,怎能不喜愛這樣如詩如畫的自然美景和歷史文化的沉淀呢?

    船靠近了碼頭,吳賓若剛跨上岸,便有人招呼道:“吳校長回來了?”吳賓若一邊答著,一邊招呼葉圣陶和王伯祥上岸。

    2

    王伯祥和葉圣陶從小是同學,也是個教育家(后來是古典文學研究專家)。他們三人來甪直就是為了教學的改革。本來是同學,猶如親兄弟一樣。到五高后,他們的精力和志趣全轉到教育實驗上去了。

    最使葉圣陶滿意的是甪直五高有一班志同道合的同事。他和吳賓若、王伯祥等日夜研究著教育的改革并逐步逐項地付諸實施。葉圣陶先編寫了新的國文課本,每篇選文后面都附有題解,作者傳略等,葉圣陶還帶著學生走上街頭上課,寓理于情,深入淺出。他把學生帶上小橋上講解橋的來歷和歷史,進行寫作欣賞的教學,讓學生文筆活潑起來。他還節衣縮食在學校里創辦了利群書店和百覽會,把自己的藏書陳列出來給學生看,在百覽室的四壁開辟了詩文和書畫專欄,音樂室、篆刻室、有幾門課不用書本,用語體文教授……這在當時舊式學堂來說,已經是重大的改革了。葉圣陶還指導學生編演話劇,每周開一次同樂會。葉圣陶是編劇兼導演。他把都德的《最后一課》、莫泊桑的《二漁夫》列為愛國教育課并搬上了話劇舞臺。他本人還在《最后一課》中扮演韓麥爾老師這一角色。葉圣陶還指導學生把《荊軻刺秦王》改編成戲劇上演,吸引了校內外的男女老少,活躍了全鎮的文藝氣氛,更主要的是鍛練了學生的能力。但是,葉圣陶的教育和實驗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葉圣陶見校園內有一墳墓,欲搬遷辦學生農場,于是遭到了當地惡勢力的反對。他們煽動鄉人抵制學校召開家長會,以致只有很少家長前來參加。在舊社會,即使做一些微小的改良,也要受到惡勢力的反對。由此,葉圣陶通過開家長會,創作了獨幕劇《懇親會》,以現實主義的筆法,描寫了改革者的熱誠。同時,他還按鄉風民俗對已故亡人行祭拜大禮,得到了墳主的諒解,從而在校園內辦起了生生農場,意為師生和學生的農場。

    葉圣陶在甪直的課余時間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很豐富多彩。當地教員放學都回家,外來的王伯祥、吳賓若、孫建平、董志堯、葉圣陶五位教員吃過晚飯后,吳賓若喜唱歌,常按拍而歌;王伯祥多說軼聞掌故,還能以揚州方言唱鄭板橋《道情》;葉圣陶喜愛刻印章,而且還指導學生刻“時還讀我書”圖章印記,刻竹板“溫不增華,寒不減葉”、“直、諒、多聞”壓書,刻詩文互贈,刻花鳥共娛。這些都滲透了人生的哲理,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學生的成長。

    后來顧頡剛在《隔膜》序中肯定了葉圣陶在甪直小學教育實驗中的先進作用:“葉圣陶是想象最敏銳的,他常常拿新的意見來提倡討論,使全校感受到他的影響,這是無可疑的。”在甪直的教學實驗中,葉圣陶的教育思想得到了體現,他的教育理念貫穿了他的一生,甚至影響了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

    3

    甪直不僅成就了葉圣陶教育思想的實驗,甪直這塊土地還為葉圣陶的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營養。也就是在甪直,葉圣陶創作和發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話文小說《這也是一個人》。

    1919年3月,葉圣陶有感于當時白話文小說翻譯多,創作少。他創作了白話文小說 《這也是一個人》,但這個人沒有名字,就叫“伊”。“伊”十五歲出嫁,給婆家當勞力抵“半頭耕牛”,后來生了兒子,不到半歲夭折了,婆家說她命硬,動輒毆打辱罵,后來男人死了,“伊”最后的用處,就是被婆家像牲口一樣賣掉,換錢為男人發喪。小說短短的,誰都能看懂,誰讀了都能扼腕長嘆。這個沒有名字的主人公,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早的婦女形象。葉圣陶說:“我了解他們,我不能不同情他們。”

    葉圣陶關心大眾,關心中國。他的文字同樣也是這個民族語言建設的一部分。魯迅說:“這樣的小說上海的小說家夢里也沒有想到過。”五年后,魯迅也寫了一篇類似的小說《祝福》,描繪了一個今人皆知的祥林嫂。

    新文化運動中誕生的女性形象,都是專制社會中遭迫害的悲慘形象,卻沒有爭獨立而自由的,“五四”時期作家筆下,無助更無自覺的女性正從一個側面折射了中國歷史的進程。

    1917年的暑假期間,吳賓若聘請了葉圣陶夫人胡墨林女士任五高女子部級任,葉圣陶也把家遷居到了甪直,做了甪直人。學生宋覺余很聰明,但家里很窮,葉圣陶就給他買書和筆墨,胡墨林還給他縫衣。還有個學生名叫阿虎,家住保圣寺前,他母親瞎又聾,父親整天在外,阿虎在這樣的環境里長大,智力低下。葉圣陶常從他家門前過,看到他們家的情況后,就出錢供阿虎上學,一直上到了三年級。葉圣陶小說《低能兒》的人物原型即是阿虎。

    胡墨林除了在女子部教語文外,還兼教家庭生活課,她講授的各種剪裁技藝,很快在甪直傳開了。晚間,葉圣陶家常有三五成群的姑娘來串門,胡墨林熱心教她們學描剪花樣、裁縫針織等。課余,葉圣陶與胡墨林到學生家走訪。1918年的2月和3月,也就是葉圣陶來到甪直的第二年,他在《婦女雜志》上連續發表了白話小說《春宴瑣譚》。小說主人公名葆靈,就有胡墨林在甪直的影子。

    葉圣陶的小說《多收了三五斗》是膾炙人口、傳誦久遠的名篇,它以當年葉圣陶生活過的甪直為背景,描寫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農村最現實的問題。在文中,葉圣陶生動的描寫完全是那個時代由最平凡的人物組成的最平凡的生活圖景。甪直人民的生活,甪直的風物、民俗、民風為葉圣陶的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的活水源頭,雖描寫的是甪直的某人某事,卻都反映的是社會大問題。這里的一磚一瓦、一橋一水培育了葉圣陶的創作熱情。《寒曉琴歌》中悲哀的歌女,《曉行》中農民被地主逼得投河自盡的慘劇,《阿菊》中的主人公,《小病》中叔嘉對賢惠溫柔的妻子依戀的柔情,無不浮蕩著濃濃的甪直元素。短篇小說《苦菜》中,寫向農民福堂學習種菜,就是他在創辦“生生農場”中確有其事。隨著《多收了三五斗》的名氣不脛而走,甪直的萬盛米行、河埠碼頭的風光以及舊氈帽朋友的悲苦,就舉國皆知了。更讓葉圣陶沒有想到的是,由于他的《多收了三五斗》,現如今甪直的萬盛米行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好多游人來到這里時,才恍然大悟,原來讀了幾十年的小說,是葉圣陶先生生活過的地方啊。

    4

    1921年6月,葉圣陶在當了十年小學教師后被邀請到上海吳淞中國公學中學部教國文,離開了他生活工作、文學創作了五年的甪直。雖然離開了甪直,但他的心仍然在甪直的土地上,他創作了大量以甪直為生活背景的文學作品。這也是他把甪直稱為第二故鄉的緣由之一吧。

    在“五四”運動最早的一批作家中,葉圣陶是寫得最久的一個人。而且似乎只有他一個人將白話文的建設或者說把中國人現代語文建設做了一生。更有意思的是,新文化運動的健將們大多身處廟堂之高,或在大學,或在官府,或在書齋,只有他是在鄉村里參加了這場運動。他的文字明白如話,跟他的做人一樣,很孤僻寡言,實際內心卻很熱烈,所以他的文字,筆下是有感情,是有溫暖的。盡管史家將他與魯迅、郁達夫并列為新文化運動中著文最多的三位,但這時他只是一個鄉村的教師。

    《倪煥之》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文長篇小說,從1928年1月起,《倪煥之》在當時的《教育雜志》上連載了一年,作者就是葉圣陶。小說開篇是主人公倪煥之初到水鄉小學的情景,他帶著理想而來。讀過這本書的人都說,《倪煥之》里有葉圣陶自己的影子,其中寫的辦農場的風波,是有真實生活為基礎的,《倪煥之》寫了四年。他寫出中國這一代知識分子追求進步,努力改良和改革卻沒有找到出路的境遇,但他也寫出了倪煥之的另一種覺醒。將來取得成功的“自有與我們全然兩樣的人”,這也是葉圣陶本人無奈中的渴望。這部長篇小說被茅盾譽為“五四”以來的“扛鼎”之作。

    從1917年到1921年,葉圣陶在甪直生活工作了五年,其時,葉圣陶已在改造中國的新文化運動中跋涉十多年了,在上世紀的二十年代,他出了五部短篇小說集,一部長篇小說。有批評家認為,他保持了同時代作家鮮能匹敵的水準,而他平和的行文中,又時時透露出犀利和摯誠。把在甪直的教學實驗作為小說創作的素材,又可看出《倪煥之》創作的源泉與基礎是來自葉圣陶在甪直的思考和生活,幻化成了《倪煥之》等作品的人物和情節,意念和情緒。

    1977年,離開了甪直半個世紀的葉圣陶再次來到了他的第二故鄉,他看了當年任教過的學校,走了走河埠碼頭,那時的受業學生已變成了老翁,還能叫出他過去的學生、已七十多歲的顧柏生的名字。山水盈盈皆憶,觸處無非是情。他把對甪直的深情厚誼化作詩《重到甪直》:

    五十五年復此程,淞波卅六一輪輕。應真古塑重經眼,同學諸生尚記名。斗鴨池看殘跡載,眼牛涇憶并肩行。“再來”“再來”沸盈耳,無限殷勤送別情。

    甪直是葉圣陶事業的開始,他在這里創造了許許多多的“第一”,這也是他人生事業的發祥之地,他的心已經和甪直緊緊地聯結在一起了,這樣聯結的時間和空間是阻隔不了的。雖然烏篷船再次擊起了槳聲,但是他的心中仍然是“再來,再來”。

    亚洲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爱|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人妻斩 | 国产精品亚洲四区在线观看| 色妞www精品视频| 青娱乐2017年精品视频在线| 日韩一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四虎成人精品国产永久免费无码| 久久国语露脸国产精品电影| 久久免费精品一区二区|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影视777| 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 无码囯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91国在线啪精品一区| 羞羞色院91精品网站|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l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毛片 | 影院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婷婷丽春院影视 |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视频一区| 亚洲麻豆精品果冻传媒|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SM| 国产成人精品无人区一区| 在线亚洲精品视频|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精品综合 |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男人的天堂|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普通话a| 国产精品亚洲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图国产精品| 精品九九久久国内精品|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老子午夜精品我不卡影院| 国产精品露脸国语对白河北| 精品久久久久国产免费| 玩弄人妻少妇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99热这里只/这里有精品| 日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9re热这里精品首页| 久久精品电影免费动漫| 国产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大桥未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