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發現4000年前土坯建筑遺跡
經過8年的發掘,甘肅河西走廊地區西城驛遺址考古工作有了重要收獲,記者近日從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西城驛遺址的發掘,除了發現了銅冶金遺址外,還發現了大量土坯房屋遺址。據介紹,西城驛遺址的土坯建筑是目前所見的西北地區年代最早的土坯建筑。
西城驛遺址是一處以從事旱作農業為主、兼有飼養,并進行著冶金等手工業生產的史前聚落址,距今4100年至3500年。西城驛遺址地處河西走廊中部、黑河流域中游,位于張掖市甘州區明永鄉,是黑水國遺址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目前的發掘來看,這處史前聚落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大的時期。一期聚落為馬廠晚期(距今4100至4000年),二期聚落年代為西城驛文化時期(距今4000至3700年),三期為四壩文化早段(距今3700至3500年)。整體來看,西城驛遺址聚落的房屋建筑經歷了半地穴式、地面立柱式、地面土坯建筑的演變過程。
據悉,土坯被認為最早出現在西亞、中亞地區,在我國黃淮地區、長江下游及長城地帶東段的史前文化中也有發現,以西城驛文化時期土坯建筑為代表的河西走廊土坯建筑不同于我國東部土坯建筑傳統,其吸取了來自中亞的土坯建筑材料形式,又結合了本土的土墻建造技術,形成了雙重技術系統,呈現“中西合璧”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