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跨界版畫會產生怎樣的火花 ——金宇澄、盧治平的80幅作品作答
“文學與版畫”——金宇澄、盧治平跨界交流展今天在上海虹橋當代藝術館拉開帷幕,展出金宇澄插圖版畫及盧治平的絲網版畫近80幅作品。
這是一個與眾不同的版畫展覽,亮相作品中有相當一部分帶有插畫性質。以金宇澄為例,他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2012年以滬語完成了一部描寫上海市民生活的長篇小說《繁花》,摘得當年中國小說排行榜長篇小說第一名。金宇澄雖沒有經過專業美術訓練,卻為自己的小說畫插畫。這次展覽的大部分圖畫,是為他的小說和隨筆畫的。他說,自己寫文章,自己配圖,一種“傾其所有”之感。寫了怎么割麥的故事,畫“打麥捆”分解圖,在田野上如何堆麥秸垛,十字花疊起,麥穗朝里……寫了馬的故事,畫了釘馬掌細節……畫《繁花》插圖《洗牌年代》插圖……“這些過程,讓我感受了繪畫之美好,一知半解、欲罷不能的狀態。” 金宇澄透露,他的畫作經常是隨手畫出來的,偶然畫了什么,覺得有趣,不另再起稿,貼在白紙上繼續畫。
比如,《1962年的郵票》,畫在《上海文學》的普通便箋上,小姑娘的面孔像蘋果,很可愛,由于紙質原因,于是貼到一張白紙上繼續,畫清了郵票四周的齒形,畫稿是這樣完成的。《紅》也如此,先畫了幾匹穿有馬衣的馬,覺得不盡興,索性貼到一張更大的紙上,原圖邊緣添畫了窗簾,這些馬兒就變成了窗外的景色,等到差不多完成,仍感覺室內不甚豐富,就另外用紙剪一個圓桌,貼在窗臺下——窗前這圓桌是剪貼的——窗下有墻紙花紋,用圓紙蓋住它。
而另一位參展畫家盧治平,是上海美術家協會版畫藝委會主任、上海半島版畫工作室藝術主持。15年的積累,半島版畫工作室已然成為上海青年版畫家的搖籃。盧治平雖自稱老人,其作品卻總能帶來清風徐徐。此次展覽中,大部分是2018年的新作,反映了他對藝術的孜孜不倦。值得一提的是,畫家還為這些作品配上了所感所想。比如,其中一幅《宿野》以山為主題,作者對畫作的詮釋是:每當眼前又出現另一座更高的山坡時,心中總有敬畏之感,就像面前站著一位比我更優秀的朋友。
此次展覽的一個特別之處是展簽特別大,且留有許多空白。主辦方透露,觀眾如果看了某件作品有感,可以用微信構筑文思,通過“上海虹橋當代藝術館”官方微信留言互動,主辦方也將挑出精彩部分,編輯打印后,黏貼在展覽現場的作品題簽卡上,供更多觀眾交流欣賞。這種線上線下同步的互動方式,讓觀眾不僅可以用心觀看,更能用文字表達,也體現了“文學與版畫”跨界聯展的主題。此外,主辦方還特別邀請了“舊物倉”在展覽空間中搭建了幾組與人們往日生活場景相關的生活場景,“舊物倉”用復刻的方式讓觀眾在觀展的同時,浸入在于作品呼應的場景之中,自然地回想起曾經簡單而平凡的日常生活以及回味屬于自己的故事。
畫展開幕當天,“虹橋半島版畫藝術中心”也正式落戶長寧文化藝術中心。2018年年初,長寧文化藝術中心在與半島工作室的盧治平交流后,彼此都產生了要弘揚和推廣“版畫”這一誕生于上海、具有“海派文化”特色的藝術形式的意愿。而自2018年5月,版畫藝術中心入駐籌備期間,盧治平的學生們就已經積極開展了一系列以“小手印”為品牌的公益少兒版畫推廣活動,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一致歡迎和好評。目前,版畫藝術中心還將配合上海市群眾藝術館和長寧區文化局,做好市民文化節少兒創世神畫的版畫大賽組織工作,9月份開學后, “版畫走進校園”還將用文教結合的方式力推版畫的創作。揭牌儀式上。盧治平代表虹橋半島版畫藝術中心捐贈包括其本人作品在內的百幅獲獎版畫作品給長寧文化藝術中心,以豐富上海虹橋當代藝術館的館藏。今后雙方將在公共文化建設和專業藝術領域深度合作,在學術、公教、人才培養等方面搭建廣闊的平臺。
本次展覽由上海市美術家協會、上海長寧文化藝術中心主辦,將展至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