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依自然之理 寄浩蕩之思 ——張安治的藝術人生
    來源:中國藝術報 |  陳思靜   2018年08月03日14:03

    群力(布面油畫) 張安治

    他是徐悲鴻的學生,在繪畫表達上認同徐悲鴻崇尚“畫家畫”批評“文人畫”的理念,后來卻回到中國傳統書畫研究,為“文人畫”辯護;作為美術理論家,他著有《中國畫發展史綱要》 《中國畫與畫論》 《墨海精神——中國畫論縱橫談》等專著,為中國傳統繪畫史論研究留下了寶貴財富; “崇剛健之德,尚樸素之美,依自然之理,寄浩蕩之思” ,這是他的“心向往之,未易得也,書以作座右之銘” 。他是張安治。

    7月26日至8月7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藝道尋真——張安治的藝術人生”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行。該展是“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國家美術作品收藏與捐贈獎勵項目” ,同時也是“中國美術館捐贈與收藏系列展”之一。展覽分為“真中之夢”“夢中之真”“學人·文心”三個篇章,展出張安治油畫、國畫、素描、速寫、粉畫、水彩、書法作品共計139件。

    “在20世紀中國美術發展歷程中,張安治是一位集書畫創作、詩詞寫作與美術史論研究于一身的學者型藝術家。在中西融合與社會變革之中張安治以文藝之筆實現著一個知識分子對社會的擔當。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如是說。

    史論結合,不說外行話

    著述等身的美術史論家、桃李滿天下的藝術教育家是張安治身上最顯著的兩個標簽。在美學理論上,他問學于宗白華,為后來進入中國美術史問題研究奠定了基礎。他對于西方文化的學習,是從“中央大學”教育學院西畫班學習開始的,在這里他接觸到了剛剛從法國留學歸來的徐悲鴻、潘玉良、蔡任達諸位先生,接受了系統的西畫訓練,于素描、速寫、油畫、水彩、粉畫諸手法間游刃有余,成為中國早期學院美術教育培養出的西畫人才。1946年至1950年,張安治赴英國考察、研修與交流,并在倫敦大學科塔藝術研究院研習美術史,開始接觸西方美術史研究的方法。

    “比較有趣的是,先生是一個深入地了解和實踐西畫的學者,為什么后來慢慢又回到中國的傳統書畫研究,為文人畫辯護? ”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邵彥認為可能是因為張安治有非常寬闊的國際視野。歐洲游學經歷使張安治對西方文化有了深入了解,并在文化比較中得以重新審視中國文化民族性特色,進而推動他在藝術創作與史論研究上進行現代性的探索。

    “新中國成立后,他在認識上對徐悲鴻學派的中國畫教學主張有相當的發展或者說是校正。上世紀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前期不到10年的時間里面,他對中國畫的筆法、墨法、透視法、空間觀、意境、形神問題等都撰寫過很專業的文章,說得很具體而且很到位。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華天雪說,“特別是1959年《關于中國畫教學問題的一點體會》 ,這篇文章尤其重要。 ”文章在那個時代肯定了師徒授受式的教學方法,肯定了以臨摹為主要學習手段的傳統技法訓練方法,肯定了傳統中國畫對形神較為本質的觀察和理解以及表現神氣特征的重視等,認為這些優長都是應該結合到中國畫教學中,與源于西畫的教學法互相補充。“這些建議在當時很難被采納,但是即便跨越了整整一個甲子,在今天仍然具有現實意義,稱得上是真知灼見。 ”華天雪說。

    邵彥對此深有體會,她師從于美術史論家薛永年,是張安治的再傳弟子。“薛先生在教學當中很注意把張先生的兩個特點告訴我們,讓我們傳承下去。一個是史論結合,不但要研究藝術史,也要研究古代的藝術理論,并強調論從史出,不要以論代史;其次,強調藝術史論家要有一些實踐動手的經歷和能力,不是為了把自己變成一個藝術創作者,而是你一定要有實踐動手的經驗和感覺,這樣回到藝術史論研究上來才能不說外行話。這兩點是從張安治先生傳承下來的非常優秀的傳統。 ”

    城郊(水彩) 張安治

    濡毫振筆歌松海,澄意精思論古今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張安治除了是美術史理論研究和教育家,還是一位全才型的畫家——西畫、素描、水彩、水粉、版畫均有涉獵。“接觸張安治的藝術作品之前,我一直以為他是一位美論史論家,可能很多人都是這么認為的,而他的畫、詩真的是被史家之名所掩蓋。 ”中國美術館展覽部主任裔萼說。

    張安治在所接受的學院教育與中西藝術系統間的游歷,使他在技法上走向中西藝術的互融。他在水墨畫中承襲徐悲鴻現實主義風格,將西畫的寫實因素融入到中國水墨畫的創作之中,在書法用筆的線性之間增加了體積、光影、色彩的表現,拓展了傳統水墨的表現力。在他的油畫、水彩及粉畫創作中,東方意味的審美元素以及寫意手法、點線造型的穿插,探尋著西畫的中國化之路。在繪畫的主題上,張安治積極響應徐悲鴻所提出的“畫隨時代、藝為人生”的藝術主張,他創作的油畫《群力》 《后羿射日》以及巨幅中國畫《萬眾一心》 ,表達了在民族危難之時萬眾一心共赴國難的決心,他以畫筆表現救亡圖存,以期啟蒙大眾,激勵人心。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評論家陳履生認為: “從整體上來看,張安治的創作經歷了很多時期。每一個時期我們都能看到他關注身邊的生活,從生活入手去研究發現身邊很多的內容。 ”

    張安治一生之中,輾轉各處,都留下了他的寫生足跡,或用水彩,或用水墨,或用鉛筆,將那鮮活雋永的場景如抒情詩般記錄下來,讓觀者仿佛能夠通過畫面穿越時空而身臨其境。新中國成立后,張安治積極響應黨的文藝創作方針,用畫筆表現新時代勞動人民的新氣象,表現社會主義的大好河山。

    晚年,隨著人生閱歷的積累,人文修養的厚積,尤其是對中國美術史研究的精深,使張安治對文人畫價值有了重新的認識,藝術表達進入了自由境界。他晚年的水墨畫創作筆隨意走,直抒胸臆,氣象萬千,詩書畫達到完美融合。那了然中西文化、笑談千古風云的瀟灑自信狀態盡顯筆端。正如他的詩所云: “濡毫振筆歌松海,澄意精思論古今。 ”

    展覽取名“藝道尋真” ,最初來源于張安治的一枚印章—— “夢中之真,真中之夢” 。展覽策展人之一鄧鋒介紹:“這枚印章在張安治的作品里多次用到,同時在他的很多作品中大量提到了夢,包括他畫衡山、桂林,很多是晚年后來回憶再畫。如果說時代性、現實性是目見之真,夢則是關于藝術之美的理想追求。回顧他的藝術旅程, 1949年前后是一個很大的變化,這種變化也是在夢與真之間。 ‘藝道尋真’主要是圍繞他的藝術人生歷程去展現。這里的真不再是潛在的現實的真,而是包含了對于藝術真誠的追求,對于現實社會、對于時代過程他所經歷的整體反映。 ”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久久免费一| 亚洲精品9999久久久久无码|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一区| 99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浪潮|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AV在线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下载| 国产精品久久成人影院| 久久99精品视免费看| 99久久免费国产精精品| 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天堂精品高清1区2区3区| 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产线看| 久久九九精品99国产精品| 老司机91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久精品国产Sm最大网站|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99| 国产精品国产国产aⅴ|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h动漫|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播放 | 精品一卡2卡三卡4卡乱码精品视频 | 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牛牛| 国产亚洲精品激情都市|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av超清|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猎奇| 精品蜜臀久久久久99网站|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 99视频精品全国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精品2020免费m3u8|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日韩精品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色婷婷|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91| 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免费看| 久久免费观看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