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件絲路遺珍莫高窟展出 講述平山郁夫“敦煌情緣”
8月1日晚,《平山郁夫的絲路世界——平山郁夫絲綢之路美術館文物展》在敦煌莫高窟開幕。圖為展覽開幕式剪彩儀式。 楊艷敏 攝
《平山郁夫的絲路世界——平山郁夫絲綢之路美術館文物展》8月1日晚在敦煌莫高窟開幕。展覽通過平山郁夫絲綢之路美術館收藏的帕米爾以西地區文物170件,平山郁夫先生的8件敦煌石窟寫生作品,全面地展示了絲綢之路的文化風貌和深厚內涵。
此次展覽由敦煌研究院與日本平山郁夫絲綢之路美術館合作舉辦,敦煌研究院敦煌石窟文物保護研究陳列中心承辦。展覽分為“平山郁夫與絲路文明”“平山郁夫與敦煌”“平山郁夫與絲綢之路”三個展區。
作為第三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展覽項目之一,展覽既展示了平山先生花了40年時間收集的精美絲綢之路文物(藏品包括西起羅馬東至日本,橫跨歐洲、西亞、中亞和東亞等37個國家和地區),也回顧了平山郁夫先生作為一位繪畫巨匠、中日友好的文化使者、世界文化遺產的守護者的不凡一生。
圖為嘉賓觀看展覽。 楊艷敏 攝
敦煌研究院保護研究陳列中心主任婁婕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此次展出的百余件絲路遺珍,可以媲美世界上很多著名博物館的藏品,甚至很多展品還是第一次面向公眾展陳。它的歷史價值,文物價值都是十分高的,是一個世界級的水平,也是對絲綢之路文明的充分展示。
敦煌研究院院長王旭東介紹說,平山郁夫先生是日本著名畫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親善大使,更是敦煌研究院的摯友,他通過佛教藝術題材繪畫傳遞大善大愛,祈愿倡導人類和平,為包括莫高窟在內的絲綢之路文化遺產的保護和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
王旭東說,1979年,平山先生來到魂牽夢繞的敦煌,從此便與敦煌結下了一生不了的情緣。在先生的關懷和推動下,日本東京藝術大學從1985年開始,連續33年為敦煌研究院培養專業人員共52人,這些學者回國后,在敦煌研究院的保護、美術和敦煌學各專業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
1988年,平山郁夫陪同時任日本首相竹下登訪問敦煌,最終促使日本政府無償援助10億日元建設敦煌石窟保護研究陳列中心項目,為保護和展示莫高窟發揮了積極作用。他還捐贈給敦煌研究院2億日元,資助敦煌石窟保護研究,成立了“中國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基金會”,為推動敦煌文物事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圖為展覽現場。 楊艷敏 攝
王旭東表示,希望展出的這些投射著絲路輝煌的文物和精美而富有詩意的繪畫作品,以及感人至深的故事帶我們深入領略絲路文明的燦爛悠長,感受中西文明交流互鑒、交融并進的波瀾壯闊,激發兩國人民情感的共鳴。
“我第一次到敦煌是距今30年前的1988年隨同前首相竹下登來訪,平山先生當時也作為正式隨員陪同。”日本國駐華大使館特命全權大使橫井裕表示,1990年代初,他又有幾次訪問敦煌的機會,每次都是和平山先生一起,“一同參觀莫高窟時,他向我這個唯一的聽眾詳細介紹了石窟的特征、由來及美術方面的看點”。
“我不僅懷念平山郁夫先生的偉大功績,也想向致力于保護莫高窟的各位日中兩國的相關人士再次致以敬意。”橫井裕說,平山先生對于保護文物的熱忱非同尋常。由平山先生開創的日中在文物保護領域的合作就這樣延續下來,不僅莫高窟時至今日仍保持著迷人的魅力,而日中兩國眾多的學者圍繞著莫高窟依然交流不斷,他對此倍感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