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紅之巧,十指春風
獨占鰲頭指日高升紅緞地肚兜
“民藝中國——女紅系列展”日前在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開展。展覽采擷古代文獻、圖片資料及今人諸多研究成果,與具體實物相結合,呈現中國人一百多年來日常生活方式中的穿戴。
展覽策展人吳光榮表示,展覽將那些曾經有過的、并不富裕但很是精彩的生活習俗,通過新民藝研究的方式,呈現在今人面前,吸引大眾重新認知我們過去生活中中秋明月、春節團圓、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真正含義。
“女紅”與“女工”諧音,“紅”為“工”的異體,唐顏師古注曰:“紅亦工也?!惫食鲎詪D女之手的傳統技藝,如紡織、刺繡、剪花、編織等等,均稱之為“女紅”。自先秦時期的《考工記》,到明代文人高濂在《遵生八箋》所說:“女紅之巧,十指春風”,千年來,“女紅”被津津樂道,裝飾著中國人的生活。
本次展覽分為活色生香、頸上添花、繡中尋夢、錦堂煥彩、春暉苗繡5個部分。542件展品,無論荷包、圍涎、肚兜,還是桌圍、椅套、中堂、喜帳,都傳遞出當時中國女性對生活的自信與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工藝美術史論家張道一表示,中國“女紅”是母親的藝術。它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產生,又在特殊的環境中發展起來。生活中的形象和情節觸動眾多女性的創作情感,意識也從平庸淡漠的日常生活中得以升華。女性手中的小小針線繡出心靈巧手,不僅將家人打扮規范、得體,還將與之相關的空間、廳堂、家具等,按照傳統特定的禮俗裝扮得活色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