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網絡文學時代破壁而至
    來源:《文化月刊》2018年7月 | 譙嬌  2018年08月01日10:46

    1998年,經典小說《第一次親密接觸》以網絡為載體在BBS論壇上一經連載后,引起了熱烈反響,小說中“痞子蔡”與“輕舞飛揚”青澀的愛情故事甚至成為不少“80后”的青春回憶。作為中國第一部 “由網絡人寫網絡戀愛供網友閱讀”的網絡長篇小說,《第一次親密接觸》開啟了中國網絡文學的先河,其里程碑式的意義已遠遠超出了作品本身的精彩程度。時至今日,中國網絡文學已走過20年歷程,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網絡文化新格局的進一步形成,在優秀網絡文化產品與科技的共同結合下,網絡文學進入了繁榮時期。無論從作家群體、作品存量、讀者群落和廣泛影響力來看,中國網絡文學儼然已成為世界獨一無二的文化現象,并幾乎成為我國各類網絡版權內容IP的基石,為影視、動漫、游戲等行業提供著創作素材、內容及支撐架構。而類似于《第一次親密接觸》的類型小說也已發展成為網絡文學的核心,演變成一種獨特的寫作特征和行文方式,符合現今網絡文學作品所具有的商業化價值。更有相關學者指出,隨著傳播規模的逐漸擴大,我國網絡文學開始進入某種程度上的“文化反哺”階段,有望與美國好萊塢電影、日本動漫、韓國電視劇等全球流行文藝一樣,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能夠代表本國特色的文化輸出力量。

    網絡文學話語體系的建立

    “如果我們把一個個網絡部落比喻成一口口深井,整個網絡文化空間就是一個龐大的地下水源系統,各種流行的網絡文藝(如網絡文學等)就是這個地下水源噴涌而出的水流。”這是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邵燕君為她擔任主編的網絡文化詞典《破壁書:網絡文化關鍵詞》所寫的一句序言。8年前,邵燕君從一位身在“精英陣營”的“學院派”文學研究者進入網絡文學研究領域,作為該領域最早的開拓者之一,她在北京大學開設了關于網絡文學研究的課程。在當時,邵燕君將這門課程的開設稱為一場學術冒險,她坦言,在網絡文化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同學們懂得比她更多。在課間交流時,邵燕君讓同學們自由發言,這時她才發現同學們聊天的內容她已完全聽不懂了。她認識到,原來同學們平時上課時只是在用她能聽懂的話語與她交流,除非找到“切口”,否則那套“方言系統”不會向她開放。

    后來,當邵燕君讀到北京大學中文系一位韓國留學生的博士論文時深受啟發,論文中提及,傳統學者要研究網絡文學,首先要將自己當成一位“外地人”,要能聽懂“土著”的語言,才有資格講話。這時她意識到,這些由網絡方言形成的話語本身攜帶著整個時代網絡文化的能量,如果要評論網絡文學,必須要精通這套話語體系。在發展了20年后的今天,網絡文學已經成型,內部具有的較為重要的成果與法則,呈現出來的就是話語。為了更好地理解網絡文學乃至整個網絡文化,她帶領學生們編寫了這本網絡詞匯詞典《破壁書:網絡文化關鍵詞》,將它呈交給主流社會,在書中對網絡詞匯的起源、文化內涵、在不同時空與文化中意義的轉化和詞匯的多種用法都做了學術性的梳理。

    網絡成為文學創作的優質土壤

    當下,邵燕君將網絡文學定義為網絡時代的文學,也就是網絡人的文學,是屬于這個時代的當代文學。她表示,學術上將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后直至當下的文學定義為當代文學。但由于學院派學科劃分時對網絡文學存在某種隔膜或偏見,大眾談及當代文學時還是特指主流文學,而忽略了目前的網絡文學也是當代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她告訴記者:“在最初時,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之間最大的差別是它的構成元素并非來自于傳統的中國新文學,而更多地吸收了來自于日本動漫、武俠小說、歐美暢銷書及電影、電子游戲等多元的文化元素,但到了今天,這兩者已開始自然而然地融合。”邵燕君舉例說明,目前網絡文學中開始出現具有純文學因素的作品。例如曾受邀到北京大學舉辦講座、中文系出身的網絡文學作家冰臨神下就明顯具有純文學的根底與傾向。這樣網絡文學作家的出現,讓她對于當今網絡文學的“文學性”有了新的思考。

    但在當下,網絡文學作家群體的絕大部分仍是由未接受過系統文學培養的“草根作家”組成,對于他們,邵燕君表達了絕對的尊重,她甚至認為這批網絡時代涌現出的文學作者實現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文化民主革命。她談道:“文學創作是一種特殊的才能,它要求創作者具有觀察社會的能力及對文字的敏感性能力,這與是否接受過正統中文教育沒有太多直接關系,關鍵是作者吸收了什么樣的文化養分以及他是否生活在一片特別活躍的文學創作土壤里。”而對于創作門檻低導致的文學作品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邵燕君也持有相當樂觀、包容的態度,在她看來,廣大的“低等文學創作”是優秀文學作品的創作土壤,優秀網絡文學作品的產生與這塊土壤的寬廣、深厚、活躍程度直接相關。在網絡文學出現以前,中國從事文學創作的人才數量十分稀少,中國從事文學創作的人才數量十分稀少,而如今中國網絡文學讀者已有近4億人,作者約有千萬,有更多人的投入才更有可能生產出好的作品。

    網絡文學不再局限于類型小說

    雖然一部分社會大眾仍對以“玄幻”“仙俠”“都市”“穿越”等類型化小說為主的網絡文學存在某種偏見,但不容回避的是,任何文化領域經過市場的自然競爭后,成為主流的一定是類型化作品,包括影視劇、動漫等眾多文藝類別。對此現象邵燕君認為,這是經過多年實踐后,創作者與受眾之間的契約關系,大眾認為類型化的文藝作品最符合閱讀口味,而創作者遵守這些法則最容易獲得成功。她表示:“網絡時代最需要顛覆的就是精英中心主義,在當代的文化環境中,商業是本分并不是原罪。在合法的基礎上,商業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滿足普通人的娛樂需要,經過充分的商業化之后一定會產生細分市場,那時小眾而高雅的文學也會找到它們良性的生存空間。”但邵燕君仍想強調的是,對于部分未受到關注但優秀的網絡文學作品,需要得到權威成熟的評價系統的推介。她表示,現有評價標準主要根據市場商業數據以及網絡文學內部網站的點擊量、排行榜、新書排行榜等制定,但目前學術研究界一直也在為建立網絡文學評判體系做出努力。中國作家協會預備成立中國網絡文學史料集研究項目,通過解析《網絡文學編年選》《網絡文學經典解讀》《網絡文學20年研究》等,用一種純文學的標準在網絡文學中尋找能夠打通文學史的作品,并進行重點推介。

    雖然主流文壇對網絡文學的關注和接納已不再是新鮮話題,但部分學者仍表示在商業化的不斷侵蝕下,網絡文學正日漸喪失它的初衷,會因為跟隨大眾的審美而丟失文學價值。對于這種顧慮,邵燕君指出,隨著網絡時代的全面到來,網絡文學不會僅局限于網絡類型小說,而將匯集更多的文學傳統,成為“網絡時代的文學”。此時,學院派學者更應找準自己的定位。研究者不僅要以“學者粉絲”的身份“破壁而出”,將網絡文化帶進學院研究,還要“作為粉絲學者破壁而入”,讓學院研究的成果進入粉絲文化領域中。

    網文作者會根據讀者喜好進行創作

    在互聯網廣泛普及應用、消費升級的大環境下,網絡文學以強有力的態勢迅猛發展。經過前20年的積累,如今我國已擁有3.78億網絡文學閱讀群體,幾乎占據中國網民總體數量的一半。在知名網絡文學作家、類型文學作家張鎧(筆名雨魔)看來,不論網絡文學還是傳統文學都屬于文學范疇,也同屬于文學這種文藝形式在某個較長時間段內的具體表現方式,并集中體現出這個時期內的社會特征。他表示,在紙媒時代,實體紙質文學應運而生;而在互聯網時代,網絡文學、電子書逐漸興旺并蓬勃發展,這是時代賦予文學的特征。而在網絡文學經歷過20年的發展之后,只要是存在互聯網的地方就會很容易地出現這種文學形式,即便是傳統文學的作者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網絡文學的影響。

    但是否因為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之間的相互滲透而模糊了它們之間的界限呢?對于記者這個疑問,張鎧還是給出了否定的答案。他認為,雖然雙方互相互滲透、影響,但就目前而言,網絡文學和傳統文學還是有比較清晰的界限。他告訴記者:“網絡文學作者不僅是熱愛文字,更是把文學變為養家糊口的工具。所以網絡文學作者更多地會考慮市場反響。一本書寫出來會不會有人愿意為之買單,這是網絡作者非常關心的。而傳統文學作者更多考慮的是自己的感受,市場和讀者都排在自己身后。除此之外,一般而言傳統文學作者觀察社會現象,由此寫一部小說。而網絡文學作者首先編一個有趣的故事,然后將社會現象寫進故事中。”

    作為連續兩年進入中國作家財富排行榜前20名的網絡文學作家,張鎧坦言,“讀者喜歡什么我便寫什么。”他認為,網絡文學的特殊性就是依靠互聯網傳播,而目前互聯網已普及至普通大眾中。無論人們身在何地,從事何種職業,只要擁有一部智能手機就能輕易地看到網絡小說。十分重要的一點是,目前讀者通過互聯網傳達的喜好與反饋十分直接且迅速,這會直接影響到作者的創作熱情與經濟收益,從而大部分網絡文學作者自然會順應民意,寫讀者愛看的作品。與邵燕君持同樣觀點,張鎧表示,沒有必要將經典名著和網絡文學相比較,但因為龐大的基數,網絡文學一定會產生偉大的作品和作者,量變定會產生質變。

    網絡文學從邊緣地位向中心聚攏

    經歷了長時間的發展,我國網絡文學內部創作環境與讀者口味等方面也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已進行網絡文學創作近17年的張鎧對此感受深刻,他認為,這20年來網絡文學更加貼近普通讀者,更加深入到社會與生活中。“網絡文學誕生于互聯網剛興起的年代,那時電腦價格昂貴而且上網成本高,普及度十分低,只有少數讀者能看到網絡小說。這部分讀者以大學生為主,因為他們擁有電腦的比例最高。隨著網絡時代的發展,獲得電腦與上網的成本越來越低,尤其是智能手機普及之后,任何一個人隨時隨地都能打開網站或者手機軟件看自己喜歡的小說。”張鎧表示,不但讀者的口 味發生了變化,讀者也開始分層,不同年齡與階層的讀者同時存在,導致不同閱讀網站應運而生。網絡作者想要脫穎而出,不但要寫作功夫過硬,而且要對自身做好定位,確定自己的讀者是哪類群體,從而確定哪一個平臺更適合自己。

    隨著更加貼近社會與生活,如今依托于網絡的文學創作逐漸從邊緣地位向中心聚攏,或成為當代文學寫作和閱讀的中心。張鎧更大膽預測,或許再過10年、20年的時間,網絡文學就會成為主流文學。他指出,“第一代的網絡文學作者接受傳統文學熏陶的比例較大,我們一邊閱讀傳統文學,一邊吸收多元文化。20年后,現在的新生代網絡作者大多數是看我們的作品也就是網絡文學成長起來的,他們受傳統文學熏陶較少,部分甚至完全沒有閱讀過,那么他們創作的作品就是網絡文學。當一個時代大多數作者都從事網絡文學創作時,這就成了網絡文學的時代。”

    在網絡空間中產生的文學意味著作者與讀者有著深切的互動關系,它包含著集體智慧。對于網絡文學的未來發展走向,邵燕君認為,中國網絡文學已發展20年,我國閱讀群體對于文學的評判標準以及偏愛的類型已經發生極大的變化,而這些變化直指人類基礎的欲望改變與社會變革。在當今網絡時代,人的生命形態與前網絡時代是不同的,人和人之間的關系、家庭秩序等已發生了的變化,當網絡媒介成為文化主導媒介后,它自然而然地有望成為主流文學,而隨著新的媒介產生,也會有新的文學形式出現。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 国产美女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 久久棈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 午夜在线视频91精品|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宅男小说|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嚕嚕亚洲av| 九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国产成人久久精品杨幂| 精品午夜国产福利观看| 99国产精品自在自在久久|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99蜜桃|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伊人精品久久久大香线蕉99|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秒拍| 亚洲最大天堂无码精品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图片| 久久精品亚洲综合一品| 亚洲码国产精品高潮在线| 国产精品V亚洲精品V日韩精品|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宾馆在线精品酒店|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 99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久|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6|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小草|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麻豆|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小说| 老湿机一区午夜精品免费福利| 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久无码| 成人精品一区久久久久| 精品亚洲视频在线|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综合网| 成人综合婷婷国产精品久久蜜臀| 精品国产自在钱自|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 四虎AV永久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