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現實題材創作繁榮發展
河北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悠久的現實主義文學傳統,長期以來,河北作家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扎實生活,誠實寫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績。
多舉措加強現實題材創作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文學的形式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省作協先后在全省文學界、全省青年作家、網絡作家和文學評論界舉辦了不同層次的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座談會,培訓班、詩歌朗誦會等,引導全省廣大作家樹立正確的文藝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組織創作了《大山教授》《福星》《扶貧紀實》《筑夢2020》《中國塞罕壩》等抒寫改革開放成就和先進典型的作品。圍繞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組織開展了“美麗河北 名村古鎮”網絡詩歌大賽、“美麗河北”征文比賽等,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
建立健全精品創作機制,加強對現實題材創作選題的扶持。一是建立重點作品扶持機制。省作協每年圍繞省委中心工作、重大戰略部署謀劃一批重點創作選題,組織作家進行創作。同時,面向全省征集評選出10-15部作品,作為省作協重點創作選題。省作協設立精品創作專項資金,為作家提供資金和政策支持。同時,加強對作家創作的跟蹤管理,為作家創作提供服務。二是建立精品獎勵激勵機制。在省委省政府的關心支持下,2014年,我省設立了省級文學獎項“孫犁文學獎”,每兩年評選一屆,激發了作家的創作積極性。
建立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長效機制。有計劃地安排作家到基層掛職鍛煉,組織作家到基層定點深入生活。同時,組織作家分期分批深入我省經濟社會建設一線采風創作,汲取創作素材,激發創作靈感。
發揮文學陣地對文學創作的引領作用。省作協所屬《長城》《詩選刊》《人物周報》和河北作家網、《河北作家》等內刊是河北文學的重要陣地,多年來,為推動河北文學事業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始終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始終堅定文學理想、堅守文學品質。堅持高標準辦好文學期刊和文學網站,推出了一批富有思想內涵和藝術價值的優秀作品,成為廣大文學愛好者的精神家園。適應網絡時代的發展,激發活力和創造力,積極運用現代網絡技術,加強與讀者、作者的交流互動。建立了河北作家微信交流群、微信公眾號等,為廣大作家提供了便捷的交流平臺。不斷加強對網站和微信公眾號發布信息的監督管理,確保守土有責、守土盡責。
舉辦豐富多彩的主題創作活動。開展“學大山 寫人民 出精品”活動、“全國知名作家看河北”活動和文學服務基層活動。組建文學志愿服務基層小分隊,組織省內知名作家、評論家、期刊編輯等,定期深入到市縣(區)、校園、企業等舉辦文學輔導,與基層作家面對面交流,幫助他們修改稿件,得到基層作者的好評。
加強現實題材創作的工作規劃
抓好重點作品的選題謀劃和創作。重點圍繞雄安新區建設、“一帶一路”戰略、塞罕壩林場先進事跡等重大主題和改革開放4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建黨100周年等重要節點,組織創作一批現實題材作品,力爭實現從“高原”到“高峰”。
加大對現實題材作品的扶持力度。2018年入選的重點創作選題中,確定了反映雄安新區建設的三卷本長篇小說《雄安雄安》(關仁山)等8部作品為現實題材創作專項。省作協設立現實題材創作專項資金,為重點現實題材選題作家采訪、采風等提供必要的資金和政策支持。同時,加強對作品的跟蹤管理與服務,從作家創作之初就組織專家全程介入,通過召開精品創作規劃會和改稿會,針對作品創作提綱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引導作家完善作品內容,提高思想深度和藝術水準。
圍繞重大主題開展采風創作。今年我們開展了貫穿全年的“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主題創作采風活動”,已經先后組織我省重點作家30余名分赴雄安新區、邢臺內邱縣崗底村進行采風創作,作家通過實地采訪,深切地感受到改革開放40年來祖國大地的深刻變化,現實題材創作的動力更加充足。
進一步完善獎勵激勵機制。進一步健全“孫犁文學獎”獎勵機制,規范評獎條件、評獎程序和評獎原則,在評獎過程中加大向現實主義題材創作的傾斜力度,形成廣大作家積極投身現實主義文學創作的良好氛圍。在即將到來的第三屆孫犁文學獎評選中,引導作家堅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創作道路,選拔和獎掖反映時代呼聲、振奮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講述中國故事、展示燕趙風范、表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現實主義題材作品,更好地發揮評獎對現實主義文學精品創作的導向、示范和激勵作用。
(作者系河北省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