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壤塘:非遺傳承引來“文化財神”
    來源:中國民族報 | 靳薇  2018年07月27日15:32

    唐卡傳習所的學員在學習。 靳薇供圖

    藏陶傳習所的學員在學習。

    壤塘,藏語意為“財神居住的地方”。壤塘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西北高原,平均海拔近4000米,地處偏遠、交通不便。4.6萬人口中,85%為藏族,大多以傳統的游牧、采藥謀生。由于自然地理和歷史的因素,壤塘一直處于國家級貧困縣的行列。

    近年來,壤塘縣充分利用其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通過發揚和展示其千年的民族文化寶藏,讓當地農牧民在傳承和發展傳統文化的同時,實現了增收致富,引來了眾多的“文化財神”。

    “非遺仁波切”

    6月5日,對嘉陽樂住仁波切來說是一個難忘的日子。他因保護非遺被文化和旅游部評為“全國非遺保護工作先進個人”。當天,壤塘召開“阿壩州文化扶貧現場會”,與會代表參觀了嘉陽樂住仁波切創建的壤巴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

    出席現場會的200多位賓客參觀了覺囊唐卡、時輪藏香、覺囊銅造像、覺囊木刻、寶瓶陶藝等非遺傳習所,欣賞了傳習所學員創作的繪畫、音樂、醫藥、刺繡、雕刻、陶瓷等文化成果,對壤塘這個國家重點扶貧縣居然盛開著如此絢爛的文化之花表示驚訝。殊不知,這是嘉陽樂住仁波切努力了近20年的成果。

    嘉陽樂住1974年出生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在壤塘縣中壤塘鄉的覺囊派祖庭藏哇寺出家,跟隨覺囊派第46代傳人云登桑布上師修行,得傳衣缽,成為第47代法主、住寺金剛上師,并于2015年遵照傳統儀軌和相關國家章程舉辦活佛坐床典禮。

    作為四川省阿壩州佛教協會副會長、壤塘縣政協副主席,同時又是國家級非遺項目覺囊梵音代表性傳承人,嘉陽樂住仁波切十分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決定開辦傳習所,將覺囊唐卡等優秀民族文化免費傳授給青少年。

    2010年,嘉陽樂住仁波切開辦的唐卡傳習所開班了,剛開始時,僅有20余位學員。此后,梵音古樂、藏醫藥、藏式佛造像、藏式木刻等15類、26個傳習所陸續成立,還建立了3個傳習基地,1000多位青少年和農牧民接受了不同類別的傳統藝術技能培訓。

    2017年,第一期60余位唐卡學員完成學業,成長為獨立的唐卡畫師和文創人才。今年6月,第一期時輪藏醫藥傳習所的45位學員也完成了5年的基礎培訓,并在上海的中醫院培訓半年后順利結業。在本地從事石刻藝術品制作的70余戶村民,每年收入可達2至10萬元。唐卡畫師過去兩年開始接受繪畫作品的預訂,年收入可達12萬元。

    文化發展的“壤塘模式”

    地處川甘青結合部的壤塘縣,匯集著康巴、安多、嘉絨三種不同風格的藏族民俗文化,相融共生著噶舉、寧瑪、覺囊三大藏傳佛教教派。

    當地黨委、政府認識到,壤塘最大的優勢資源是文化,最好的出路是推動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他們抓住國家大力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重要機遇,將發展目標定位為:建設川甘青結合部“宗教文化旅游黃金地、文化遺產保留地、多元民俗文化體驗地”,通過創建傳習基地進行生產性保護,在脫貧和人才培養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2010年,嘉陽樂住仁波切成立唐卡傳習所時,州委和縣委的主要領導對這個新生事件鄭重研究后決定:支持成立傳習所。在縣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每年投入100萬元,支持傳習所建設發展。

    之后,民族文化傳承人紛紛申請成立傳習所,由政府審定命名,招收非義務教育階段的學員進行傳習。傳習所保留了口口相授、手手相傳的手工作坊生產形式,培養帶動了一大批傳承人。2017年,26個傳習所中盈利的有15個,占57.6%,累計實現經濟效益近500萬元。

    通過數年持續抓文化扶貧,州、縣兩級的當家人進一步明確了發展思路:培育文化產業,使其與旅游活動聯合、與經濟發展融合、與民眾增收鏈接、與脫貧攻堅結合,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目前開展的工作主要有:

    建立非遺傳習創業園。即將建成的第一期70幢民居,將迎請140位非遺傳承高端人才入駐,搭建傳承人家園型群體發展平臺。

    建設文化產業園。在則曲河風景區和莫且濕地建設生態文化旅游產業園,建設覺囊文化博物館、瑪拉雅文化中心、棒托石刻文化公園、壤巴拉博物館、文化公園、特色文化小鎮等,計劃用3年時間打造中壤塘4A景區。

    建設文化體系。定期舉辦“民間手工技能大賽”“壤巴拉節”,開展壤巴拉鍋莊、賽馬及詩歌、散文、攝影等文化活動,提升壤塘的影響力、競爭力和凝聚力。

    打造對外交流平臺。將上海、浙江、四川綿陽作為壤塘文化發展的新平臺,延伸文化產業鏈條。2008年至今,覺囊梵音古樂受邀在北京大學、中央音樂學院、西安音樂學院等20多所高校展演。2016年9月,在上海成立9個非遺項目傳習基地。2017年12月,在上海舉辦壤塘非物質文化交流活動,邀請專家學者、藝術家數十人研討文化發展的“壤塘模式”。

    通過近20年的努力,壤塘將傳承數千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創新的方式轉化為地方的文化財富,成為縣域經濟重要增長點。在這一進程中,當地干部群眾增強了文化自信,看到了發展的希望。

    種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

    6月5日的阿壩州文化扶貧現場會上,香港人梅冰巧女士獲頒“非遺貢獻獎”。

    梅冰巧是上海金澤工藝社社長。為了圓唐卡收藏之夢,她曾走遍知名的唐卡繪畫之鄉。2012年5月,當她在上海的“潔凈精微——覺囊唐卡藝術展”上看到壤塘唐卡傳習所學員的畫作時,頓覺眼前一亮。

    之后,她成了壤塘的常客,并于2016年9月在上海金澤工藝社成立了覺囊梵樂、覺囊唐卡、藏醫藥、壤巴拉川西北民歌等9個非遺項目傳習基地,100余名傳習人員入駐工藝社。壤塘傳習所先后有1000余人次到上海學習、創作和交流。

    種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傳習所卓有成效的人才培養模式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認可,數十位國家級的專家學者、藝術家、工藝大師紛紛造訪上海金澤工藝社,給傳習所的學員授課。傳習所學員對文化藝術的熱忱、專注和用心,也深深打動了這些專家學者。他們驚喜地看到,在追名逐利、浮躁喧囂的當下,還有這樣一些眼神純凈、內心篤定、潛心向學的年輕人。

    和一些邊疆貧困地區“被文化”“被發展”但最終難逃“被差距”、邊緣化的尷尬境遇迥然相異,壤塘縣堅定不移地走了一條推動本土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進而脫貧致富、人才成長和自我發展的獨特道路。這種探索精神和成功經驗值得關注和借鑒。 

    精品成人免费自拍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品99|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不卡| 精品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美女在线观看| 麻豆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小视频精品久久久三级 |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 欧洲精品色在线观看| 二区久久国产乱子伦免费精品| 精品露脸国产偷人在视频7| 精品高潮呻吟99av无码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系列| 91视频精品全国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 九九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久久久不卡| 亚洲精品高清无码视频| 国产精品成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在线观看久| 国产精品福利尤物youwu| 2022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 久久久精品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 久久国产精品萌白酱免费| 国产精品成人A区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院在线午夜|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观看不卡|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直播|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夜夜嗨 | 9久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国产高清一级毛片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无码AV|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大陆精大陆国产国语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