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清平福來”:午門上的齊白石
    來源:北京青年報 | 王建南  2018年07月27日09:33

    《出居聲響》

    《和平圖》

    《要知天道酬勤》

    《老萍手段》

    《接木移花手段》

    《悔烏堂》

    《清平福來》

    展覽:清平福來——齊白石藝術特展

    時間:午門展廳(持續到8月12日)、西雁翅樓展廳(持續到10月8日)

    地點:故宮博物院

    2018年7月18日,齊白石登上了故宮“制高點”午門,遙望不遠處文華殿中老師吳昌碩的個展,感慨萬分。二十世紀金石書畫的兩位旗手,在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紫禁城里隆重相遇了。

    半生飄搖福終來

    “清平福來”,這個頗為綜合而全面的齊白石藝術特展,不僅道出了齊白石一生的企盼,更說出了生活在二十世紀前半葉全體中國人的心聲。

    出生于1864年的齊白石,伴著清晚期的風雨飄搖,從湖南湘潭星斗塘闖出了一條極不尋常的藝術道路。在他去世前一年,1956年4月,世界和平理事會授予他年度“國際和平獎”。1952年他曾創作一幅《和平圖》,一只墨鴿蹲伏在雁來紅中,安閑自得。齊白石以鴿自喻,活到晚年,否極泰來。齊白石一生作畫,巧奪天趣,融人生智慧于其中。晚年常喜以“清平福來”為題作畫。本展第一幅作品,一老翁背身仰頭,左手高擎一青瓶,引一蝙蝠展翅飛來。題款道:白石老人造像。畫家明確告訴觀眾:這老翁就是我,我的福氣終于盼來了。正如致謝“國際和平獎”所寫:“……我愛大地上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此花費了我畢生精力,把一個普通中國人民的感情畫在畫里,寫在詩里。直到近幾年,我才體會到,原來我追求的就是和平。”

    1957年去世的白石老人活了94歲,他沒有虛度歲月,把一生的磨難與期許都寫入畫中。偌大的西雁翅展廳,有一幅小畫極易錯過,卻極為重要。畫由枯筆焦墨畫成。一只蟋蟀迷失在稀疏的雜草間,微擺觸須,翹緊尾尖,探頭覓食。我們仿佛可以聽到窸窣爬動的聲響。此畫名為“草間偷活”,題識寫道:“己未后瀕生所作,十二月二十日”。這是1919年齊白石在家鄉遭遇兵匪劫難后的真實寫照。戰亂浩劫,宏大而沉重的主題,齊白石借小生靈訴說生之艱難。

    農人本色念故鄉

    齊白石一生創作最多的題材無疑是花卉、翎毛、蔬果和草蟲。傳統中國花鳥畫中,除了表現生機勃勃的生命狀態,或者吉祥如意等人生愿望外,齊白石極大地擴大了“花鳥畫”的題材范圍,將道義情操融入其中。許多過去文人畫家不屑一顧的平凡物象,到他筆下個個綻放光彩。他畫《出居聲響》,長1米、寬僅15厘米的紙卷上,最右側繪一只蟈蟈,剛剛被放出瓦罐,逡巡向左,中間隔了一大段空白,最左端下角鈐一方大紅印章“木居士記”,成了小蟲前往的目的地。

    齊白石善用印章安排時空的呼應,他一生治印數量龐大,這場展覽,北京畫院從收藏的三百方印石中挑選了102方,一字排開,陳列午門正殿,觀眾若有時間,可一一品味文字內容。齊白石更擅長在題識中運用詩文,賦予平凡物件深刻內涵和鮮活情感。例如《柴耙》,窄窄一幅立軸上,題了長長的兩段文字,右手:“余欲大翻陳案,將少小時所用過之物器一一畫之。”左側題詩:“似爪不似龍與鷹,搜枯爬爛七錢輕,入山不取絲毫碧,遇草如梳鬢發青。遍地松針衡岳路,半林楓葉麓山亭。兒童相聚常嬉戲,并欲爭騎竹馬行。”此圖全以篆書筆法一揮而就,雄健蒼勁,簡潔率真而富于真切的生活體會。展廳中一方印相配——“以農器譜傳吾子孫”,表達了他的農人本色。懷念家鄉風物,他的詩文、畫作、印石皆寫滿了鄉愁。衡岳筍、松山菌、大白菜,是白石老人最喜歡畫的三樣蔬菜。展廳中《冬筍松菌》立軸,從上至下,畫了大大小小15棵竹筍,都是湖南老家山上特產,鮮菌安插其間,同樣大小錯落。齊白石以濃淡兩種墨色調配好竹筍之間的空間關系,以干濕表現從土里挖出的時間長短。即便從西方現代繪畫構成的角度,這也是一幅精妙絕倫的佳作:點、面、線在自由自在地散步。這樣的作品,想必齊白石也甚為滿意,請看展柜有印兩方:“老萍手段”和“接木移花手段”。大師也會以這種含蓄的方式洋洋自得一下。

    白石老人內心那份樸素情感,那份對家鄉泥土的愛,對萬物生靈的愛,總能一一入畫,給人一種別樣的審美體驗。本展以四個板塊,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現出齊白石勤勉艱辛的探索,心系故土的鄉愁,老而不頹的豪情,刀鋒印痕的心相。他有一印,“年高身健不肯作神仙”,勤奮耕耘硯田的一生躍然金石之上。《南瓜》圖上,他寫道:“昨日大風,不曾作畫,今朝制此補足之,不教一日閑過也。”

    一生勤奮耕硯田

    僅以畫蝦為例,可知齊白石的用功。展廳中有三幅同一題材作品。在一幅畫了12只蝦的題跋中,他寫道:“余之畫蝦,已經數變,初只略似,一變畢真,再變色分深淺,此三變也。”另一幅《芋蝦圖》上,畫了5只蝦,左側芋葉旁,他寫:“余畫蝦已經四變,此第五變也。”齊白石的蝦聞名天下,原來是積五十余年不懈探索之功夫,才得此神形兼備。然而,一大家子人要養活,賣畫換來柴米錢,何能清心寡欲,不為市場左右?齊白石深知不易,專門鐫刻一方“何要浮名”,告誡自己守住“寂寞之道”(另一方印),方可成為獨一無二的那一個畫者。

    展廳中最令人驚嘆的作品非一系列小蟲莫屬了。微微有些發黃的宣紙上,只畫一只小蟲,或蟄伏,或爬行,或尋覓,或飛翔,留下四周一片空白,卻帶給觀眾無限遐想。據猜測這一批精彩至極的寫生草蟲,是白石老人趁著眼神好、握筆穩時未雨綢繆之作,以應晚年主顧求畫。屆時他可根據買主需求在留白處添加花草。

    勤快,不僅勤在手腳,更在頭腦。齊白石勤于求變,貫穿早、中、晚三段歲月,尤以56歲前后最為關鍵。他最終以金石入畫,將拙味與喜慶祥和恰到好處結為一體,形成雅俗共賞的局面。展廳中有《鯉魚爭變化》,齊白石借“鯉魚跳龍門”的民間傳說,畫了一幅小蝌蚪變成青蛙后的聚會,巧用此名,像個謎語,以幽默口吻表達了力爭上游的精神追求。蝌蚪變青蛙與鯉魚化為龍,究竟哪個難度更大,答案自在觀眾心中,更在白石老人的鍥而不舍中。

    齊白石從傳統農業社會中來,一生研習與創作傳統的詩書畫,表現的卻是家鄉平民的感情。他少小時期貧窮困苦的生活,使之對中國底層人民的處境深有體驗,并塑造了他的性格、人格和藝術風格。齊白石善于從豐富的傳統中汲取精華,善于在與師友的交往中借鑒養分。他的作品充滿了生活的睿智和人間的煙火氣,這讓他在那個或恪守傳統、或追慕西方的藝術思潮中獨樹一幟。而他的平淡天真,他的天然之趣,皆源自其農民的出身。青少年時期的農耕生活,雖清苦,卻令他永志不忘。齊白石最為有名的一方印“中國長沙湘潭人也”,被放大數百倍,安置在展廳進口處。故土是老畫家一切創作的靈感之源。他還刻有“魯班門下”和“木居士”等印,紀念自己早年的學藝生涯,以此為榮。

    若問名滿天下、清平福來的齊白石一生有何后悔之事,他再次用詩、書、畫、印,道出了心境。一枚大大的“悔烏堂”鈐印,一幅《螃蟹圖》題詩:“歸夢難成寒夜水,黃茅堆子二親遙。衰年強作無愁客,把酒吟詩對蟹螯。”盡管人生如此成功,齊白石卻為不能守在父母身邊盡孝而深深自責,他以詩書畫印來賦得這永久的悔。

    曰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精品人妻久久影视| 国产精品最新国产精品第十页| 国产人成精品午夜在线观看 |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播放| 久久免费的精品国产V∧| 亚洲色精品aⅴ一区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 日韩精品无码成人专区| 亚洲精品无码av片|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卡| 99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好属妞这里只有精品久久|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一区| 美女免费精品高清毛片在线视 | 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蜜桃|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观看| 国产三级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任我爽爆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天美传媒| 久久久久久久久66精品片| 精品日产卡一卡二卡麻豆|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久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_亚洲人成在线高清|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乱码三区| 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亚洲| 久久精品免费网站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ⅴ蜜臀色欲|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久99久无码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三人毛片 | 99久久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 色欲麻豆国产福利精品|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搜索| 国产乱人伦真实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九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