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郝利增:我要到建三江去
    來源:中國作家網 | 郝利增  2018年07月26日11:09

    我生長在哈爾濱,在這里生活著。這是一座有著“東方莫斯科”美譽的城市,充滿著濃郁的俄羅斯文化與風情。我喜歡俄羅斯文學。讓我驕傲的是,我畢業的哈爾濱第七中學,早年間曾是東省特區第一女子中學,著名女作家蕭紅當年曾在這里讀書。現在這里是一所以蕭紅命名的中學。我讀書的時候,就是在蕭紅讀書的那幢樓里。盡管我們遠隔著陰陽兩個世界,距離七十余年之中多,因在同一個學校同一幢樓里讀書的緣故,我們也應該算是校友吧。

    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我在這里喜歡上了文學。我幻想著踏著蕭紅的足跡前行,文學將是我永遠的追求。

    1976年,我從哈爾濱第七中學畢業了。許多同學報名奔赴建三江。我因身體情況,留下了。建三江,這個名字,我在那時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是一個朦朧的地方,但也在那時起刻在了我的心頭,不知道為什么,揮之不去。

    多少年后的一個下午,我在哈爾濱圖書館聽文學講座,見到了作家林予先生。在作家深情的敘述中,我感受著北大荒的美麗:那遼闊的大地,上面是藍天和白云,遠方是森林,草原,大河和溪流……眼前是一群身著軍裝的年輕人,唱著歌曲,擎著一桿獵獵飛揚的戰旗,向千年的荒原深處的沼澤地帶,一個叫雁窩島的地方進軍。北大荒,那美妙的地方……受作家林予先生的影響,我喜愛上了北大荒。在1996年秋天,我辭去報社的工作,在牡丹江地區的八五四農場體驗生活,幻想寫一部《日瓦格醫生》那樣的作品;我在每里度過一個嚴酷的冬天,直到第二年春天回到哈爾濱。夏天的時候,我在北戴河聽著大海的濤聲,修改我那部在七虎林河畔寫的作品。

    可是,我仍然沒有忘記那個叫建三江的地方!建三江,多么遙遠,多么神往,在我的心底是一個夢幻般的神話的地方。我多少次想走近她,它卻似海市蜃樓,飄渺得不可及抵。因為我的生存壓力和困頓的生活,在哈爾濱及其北京之間奔波,使我無暇顧及了。

    今年三月份,有位老師告訴我,中國作家協會正在接受作家“扎根人民,深入生活”定點采訪活動申報。我自然選擇了建三江。現在,建三江是一個很響亮的名字,許多人都知道。它是中國的大糧食。

    于是,在我加入省作協十年后,第一次走進了他們的辦公室。我依稀記得它的所在,不想在路上竟迷了路,這也難怪,我有十年不曾來過了。我把申報表交給了他們,他們看了一眼,很驚喜地說:“哦,你報的是建三江!”

    隨后,我把申報這個事情忘記了。“忘記”是有理由的,這個理由很簡單,自己非著名作家,多年游離在體制外面,乃是個自由撰稿人,不為圈內人所知。因此申報的成功希望不會很渺茫,只是一種奢望吧。誰知三個月后,猶如凱撒所言:“我來了,看到了一切,取得了勝利。”中國作協批準了我的申報,并獲得了立項。

    中國作協公布了一周后,我認識的那位老師告訴我了這個消息。她還告訴我,有一個名氣很大的作家,也申報了選題,后來卻沒有什么消息了。這個作家曾經問她,郝利增是誰呀?她回答說,是一個等待出名的人。她笑我也笑。我不是體制內的人,是個自由撰稿人,在體制本來名不見經傳,那個作家不知道我,也是很自然的事。

    我說過我是一名自由撰稿人,以寫作為生。這是一種不在體制內的行業。我為中國第一代自由撰稿人。當母親病危的時候,她還催我去寫作,賺錢養家糊口。中國作家協會批準我的申報,這說明自由撰稿人得到了社會的承認。

    我是很高興的,當然有因為自己入選,更為中國作協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給作家們一個公平的機會。我個人認為,給大家一個公平的平臺,不管是體制內的專業作家,還是市場經濟產物的自由撰稿人,抑或因為現代技術產生而出現的網絡作家,他們都有自己的權利為自己的國家、民族和人民寫作,為我們的今天改革放歌!我為這樣的舉措點贊。這讓我看到中國文學的希望,最終會走向世界文學的前列。

    現在我可以去建三江了。我在省作協,請他們給我開了一張介紹信。以前做自由撰稿人時,也沒有什么身份,在北京也是如此。誰也不會給我開這樣的介紹信。

    我認為,人有善念,天必助之。人們呵,只要你肯為國家服務,為人民服務,一切機會都會給你的。

    六年前,我偶爾認識了王少伯將軍。半個世紀之前,他是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師長,現在建三江墾區的奠基人。當我認識他的時候,他已經八十高齡的耄耋老人了。我多次與王少伯將軍接觸,我傾聽他的回憶。在他離開建三江的時候,他乘著吉普車跑遍了整個建三江。許多人跑來給他送行,隨他登上了列車,一直送到佳木斯。那難舍難離的情景,讓他終生難忘。

    農墾建三江分局的前身,為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當年第六師師長是王少伯將軍。兵團自1969年從成立到1976年撤消的八年中,王少伯一直任兵團第六師師長。兵團撤消后,他任黑龍江守備五師師長,后任黑龍江軍區副司令員。

    他現在是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六個師長中唯一健在的師長。

    王少伯將軍非常想念建三江。我與他一樣。有一天,我抱來一個裝幀精美的《北大荒建三江風光——中國綠色米都》大型畫冊。他仔細翻閱著,充滿了深情。最后,他在畫冊上給我寫了這樣一行字:“力增,建三江是我第二故鄉,你有空去看看,叫你看了不會忘。王少伯。”

    我曾經希望有機會跟隨王少伯將軍去建三江采訪。我多少次對老師長說:“如果有機會,請帶我去建三江吧。”

    建三江地處撫遠三角洲腹地。

    1969年9月,王少伯師長率領兵團第六師挺進撫遠三角洲腹地。撫遠三角洲地處祖國東北角地方的楔子處,在黑龍江的富錦、同江、撫遠、饒河交界處,黑龍江、烏蘇里江和松花江與臥虎立山之間,是三江平原的腹地,面積1.24萬平方公里。這里是世界著名黑土地帶,北大荒墾區最早迎接太陽的地方……

    撫遠三角洲荒原充滿著沼澤、丘陵、森林與草原的地帶,在到處是攀蔓野樹、叢生雜草,蚊蟲成堆,狼、豹子、獐等動物的荒涼的地方,在這里夏季有暴雨,洪水肆虐;冬天則是肆無忌憚的塞外有名的暴風雪,野狼徹夜嚎叫……這是一個令人生畏的地方。

    今年六月十三日,申報得到中國作家協會批準后,我與妻子冒著大雨看望王少伯將軍。王少伯將軍住在哈爾濱原哈軍工大院,我父母當年在哈軍工醫院工作,這里是我生活的地方。我要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他老人家。

    王少伯將軍談了兵團第六師師的誕生;他怎樣被任命為第六師師長;第六師挺進撫遠三角洲腹地開荒建設“建三江”,修建福前鐵路,治理別拉洪河,建設勤得利電站等等……創業故事。……他提供許多珍貴的歷史情況。

    王少伯將軍是墾區建設的重要參與者,也是建三江墾區的奠基人和歷史的見證者。他親身的經歷和見聞所留給我們的歷史,不僅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還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北大荒文化與精神財富。非常值得珍惜。

    我認為,北大荒的八五0農場,是王震將軍在那里點燃了墾荒的第一堆終火,照亮了整個北大荒莽原;王少伯師長率領兵團第六師挺進撫遠,他命名了“建三江”,為今天建三江農場成為祖國大糧倉莫定基礎。今日建三江,是北大荒農場群典型,是中國現代化農業的象征,它展現了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與改革輝煌歷程。如今的“建三江”,己是“中國夢”的重要組成原素,也是最美麗的“中國故事”……

    現在,在中國作家協會的幫助下,我要去建三江了,踏著當年王少伯師長的足跡,訪問那片神奇的土地。

    這樣,我和妻子悄悄地去了建三江。我知道,沒有人為我們送行,當然我也沒有這樣的想法。我在北京做過記者,有這樣的體驗,只要你有一顆真誠的心,在哪里都會找到朋友,他們會幫助你的。我想的是,年輕時候的夢想終于實現了。我是帶著中國作協帶給我的寫好“中國夢”最好的故事的期望去的。

    我終于走進了建三江。這是一個尋找英雄群體和他們故事的之旅。說到建三江,人們大概僅僅知道這是我們的“中華大糧倉”。這具體是什么概念呢?有這樣一組權威數字:建三江一年所生產的糧食足夠供應京、津、滬、渝四個直轄市居民和陸、海、空三軍四個月的口糧。建三江的糧食直接供應著中南海和北京的警備部隊。

    如果你還沒有什么概念,那就請看看這個故事吧。那件事發生在2003年4月一天的深夜,黑龍江農墾總局駐北京聯絡處主任的電話響了,對方說:我是國家經貿經委,國務院領導剛開完會,“非典”的肆虐,讓群眾恐慌,北京的老百姓開始搶購糧食,你們黑龍江墾區能不能幫助解決?

    這位國家經貿經委的同志問了許多省,有的庫里沒有糧,有的有糧卻沒有加工能力。在這個緊急關頭,他們想起了北大荒。駐北京聯絡處主任放下電話,馬上撥通了哈爾濱總局領導的電話。

    不到一個小時,總局的答復報告給了國務院:請領導放心,我們一定能按時完成任務!

    就是這一天晚上,建三江的50條制米生產線連夜啟動。第二天,裝滿新米的兩列火車從建三江出發,急匆匆地奔向北京。連著七天每天發出兩列火車,方向還是北京!

    在北京各大超市,建三江的2100噸精制的大米擺在北京人民面前。

    就在這一天,在北京市場視察的溫家寶總理,對著國內外的記者說,你們看北京市場的糧食是充足的,大家不必緊張。

    如果你還沒有什么概念,那就請再看看這個故事吧。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

    不久,一條迅速保障災區糧食供應的指令發往北大荒。48小時后,2460噸、足以裝滿41節火車皮的北大荒優質粳米,從生產線疾馳而下。12小時之內,大米在哈爾濱南火車站完成編組,滿載建三江和北大荒其他分局人民深情厚誼的糧食專列一趟趟從黑土地向地震災區飛奔。

    我想的是,中國有多少城市呢,有多少比解放軍多得多的人口呢,我們國家需要很多這樣的大糧倉。這是建三江不能承受之重。它的意義之所以成為標志,就是它引領,示范,有更多的中國大糧倉出現,不僅僅是我們物質的大糧倉,還是我們精神的大糧倉。

    這就是我此刻站立的土地,這片神奇的有著許多故事的土地。

    在北大荒墾區中心城市佳木斯,我見到了當年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顏文斌副司令員的司機趙敬齋老人。他告訴我說:“王少伯師長是個很帥氣的人,大家都稱呼他為‘少帥’沒有他就沒有今天的建三江!”在建三江管理局大樓里,我見到了建三江作協主席李一泰,他對我這樣說:“今天的建三江,是王師長領人開發出來的,沒有王師長就沒有建三江。”

    一個人能被人們評價到如此崇高地位,這在一個地方太是罕見的,但這是有道理。當年王震將軍率十萬官兵從北大荒兩翼開發,形成北大荒墾區東部和西部農場群,中間還是一片重沼澤地帶,幾百平方公里的撫遠三角洲沒有人煙。王少伯將軍率領兵團第六師轉業官兵與知識青年挺進了這里,這樣形成今天土地唯一聯成片土地的建三江農場群。王震將軍北大荒第一次開發沒有開發的地方,王少伯將軍和兵團第六師在北大荒第二次開發中開發出來了。

    這是歷史的選擇。建三江選擇了王少伯將軍,王少伯將軍選擇了建三江,他的責任與擔當恰逢其時。建三江這個名字,就是他當年留給這塊土地上的名字,還有永四方,胸五洲……著已經成為今天福前鐵路的站名。

    當年王少伯將軍重返建三江的時候。那天下著蒙蒙細雨,建三江萬人空巷,人們紛紛涌上街頭。建三江老作家李丕顯有過深情的回憶:“建三江人誰也忘不了十多年前那幕,那是一個春雨綿綿的日子,已卸甲的在省城養老的老司令員要回訪建三江。人們聞訊萬人空巷,翹首在中央大街兩側,駐立在風雨之中……忘不了喲,老司令員當年帶我們屯墾戎邊,種地打糧,修中央大街,修二托公路,修福前鐵路……揭開春風,透過春雨,人們似乎回到了那激情燃燒的歲月,對老司令員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我認為,建三江是北大荒最美麗的地方!

    建三江!祖國的東北角,北大荒的璀璨明珠,她的天空與大地,遼遠而明靜;年輕的第六師師長向荒原大地進軍,浸透了泥土的芬芳,充滿了人類幻想;當年浪漫的詩與深重的艱難,一個有奮斗的地方。

    現在讓我們看看建三江有多少共和國之最,中國最早迎接太陽的地方;是中國最大的寒地水稻種植區;是中國最大的商品糧生產基地;肩負著中國糧食安全的重任。它的糧食總產占全國的1/100,占黑龍江省的1/9,占黑龍江墾區的1/3。粳稻產量占全國的1/14,占黑龍江省的1/4,占黑龍江墾區的1/2。建三江是中國生態農業、綠色農業、旅游觀光農業的典范!建三江率先實現了中國農業現代化。建三江是“中國綠色米都”榮譽稱號的唯一獲得者,經檢測是污染最低的純綠色、無公害的有機食品。

    我認為,我們應該向聯合國申遺,建三江應該成為人類的物質與精神的寶貴財富的一部分。

    在建三江我見到了詩人李一泰,他是建三江作協主席,組織部副部長。我們是初次見面,當我說明了來意,他很爽快地說,你讓我做什么,就說吧。他是建三江分局,也是作協主席。他安排了我的整個建三江采訪事宜。

    我見到了老作家李丕顯,他是建三江分局宣部干部,他著有《魅力建三江》等書出版,現在已經退休。他當時曾陪伴著名作家賈宏圖在建三江采訪。他給我談了許多情況,提供了一些資料,還提出了寫作建議。

    建三江分局共有15個所屬農場。王震將軍時期創建4個農場,即勤得利、七星、勝利和八五九4個農場。王少伯師長時期創建了7農場。改革時期從老農場分出來個農場,現在共有15個農場。

    建三江的朋友告訴我,建三江分局雖然有15個農場,基本情況都一樣。因為我的選題是建三江的創業歷史,所以我選擇幾個老農場作為采訪重點。

    我這次重點采訪了4個老農場中的三個農場,即七星、勤得利和八五九農場。勝利農場也是準備去的,因為情況不熟悉,路過了而沒有去成。

    我的感覺是,現在農場變化很大,不是以前給人們的北大荒印象。走進農場場部感覺是來到了城市,出了場部是廣闊的稻地,沒有一點荒涼的樣子;農場職工農閑時住在場部,就像住在城里一樣,忙時奔地里,都是機械化生產。其他的墾區分局也是這樣。他們也告訴我,建三江分局是墾區唯一的一個整體性墾區分局,我看到在其轄區里,真的沒有地方機構。

    因為李一泰的熱情幫助,我這次采訪其實是組織部與宣傳部共同安排的。這三個農場的同志給予了熱情的接待,給我找了場志和其他材料,也安排了被采訪人選。

    這些人選有幾個重要的人,一是八五九農場的葛柏林,一是勤得利農場的曲洪智。還有一位是本土作家劉家祥。

    葛柏林是建三江分局代表人物,整個墾區家庭農場創辦最成功的典型,他承包了一萬畝的山林、荒地和稻田。他的家庭農場包含了幾乎所有家庭農場創辦時所經歷的一切因素。在有些人看來,這是建設“中華大糧倉”的寫照和縮影。我用一個半天與他交談,用一個整天時間參觀了他的家庭農場。

    葛柏林家庭農場為兩部分,一是圈河農場,意味深長,取鄧小平在南方畫圈改革之意,另取本地處于撓力河九曲十八彎之故;一是老橡樹莊園,因為莊園在烏蘇里江邊,有大片老橡樹而得名,這是一個很好的度假地方。

    他是一個很有思想的人,他談的東西很多,很有見地,也很有價值。這讓我看到建三江在未來發展中會遇到的一些問題,其實這些問題現在就已經存在了,譬如,墾區的生態保護問題,地下水涵養問題,土壤琉失問題,農業“三減”問題,等大的。未雨綢繆對建三江來說,也應該是有好處的。

    這是我在建三江實際采訪時發現的問題。給我的益處,深化了我的主題。

    葛柏林是我應該好好寫的一個人物。

    另一位是曲洪智,他是建三江的老作家,曾任勤得利農場黨委辦公室主任等職。己出版小說集《網灘上》、散文集《金色的網灘》。原為建三江作家協會主席。在他牽頭下,當地文學愛好者自發組了建勤得利農場江柳文學社,蜚聲于北大荒墾區內外,已成為北國邊陲文化的一大品牌。

    我與曲老談了許多,他給了我很好的建議,也給我找了資料。

    在葛柏林的老橡樹莊園,我認識本地作家劉加祥。他是一位熱情的人。他陪我參觀了莊園。他與葛柏林是朋友,對于莊園情況非常熟悉。我們徜徉在橡樹林中,在烏蘇里江邊散步。在談著家庭農場時,他說:“你還是多寫寫家庭農場,這是農場最好的生產方式。當然,十萬官兵和兵團時期已經過去了。他們成原野上的無名花了。”

    在七星農場,我遇到一個鄉土詩人朱洪志,也是一個家庭農場主,承包了600畝地。他是一個很有思想的人。我很喜歡他的詩,有點葉塞寧的風格。他談的情況很好。這里就不多說了。

    我在前面說過,建三江已經是小城鎮化了,當年在創業時期的老連隊,大多遷進了場部。我在八五九農場,遇有一位退休女教師,她的祖父是東安鎮的企業家,鎮上那幢有名的俄方式木刻楞就是她家的遺產。她對于我說,希望能夠保留一些老連隊。因為這是歷史,我們的歷史;大自然是創造物主留下的,這些歷史卻是我們留下的。

    我在建三江的文化館,遭遇過一次爭論。我去看望一位老作家,恰巧他的幾個朋友來訪。當他們知道我的身份后,與我攀談起來。我問他們一個問題,建三江常年這樣大規模地種植水稻,會不會造成地下水資源浪費?破壞或者甚至枯竭?他們告訴我,你是杞人憂天,建三江不會缺水,建三江有三條大江大河環繞,它本身也有許多水系分布,還會擔心水的問題嗎?他們還具體告訴我,水是一個循環系統,地表水蒸發變為天上云,天上云變成雨落地面為地表水,地表水下降為地下水,這樣往復循環……。事情過去后,我問一位老建三江人,他說,這些人說的很對,更證明他們不懂水,水資源有限,人的貪婪沒止境。事實上,建三江缺水!

    如果說,我在建三江采訪有什么發現的話,那么可以說,就是這個問題了。其實,這個問題也不是我發現的,有許多人早已經認識到這個事情了。王少伯將軍在建三江治理別拉洪河,是因為水多排出去,現在建設了四個大型引水渠,是想把水引進來,這一排一引就已經說明問題了。

    歷史并不遙遠,歷史是什么呢?時代、人與事,它們的評判問題。歷史如同空氣一樣,彌漫在我們的周圍,并且須臾不能離開我們,永遠躲不開,如影隨形,自我招來。不爭辯是鴕鳥的把戲,于事無補。

    我多少次地想,一個人一生恐怕只能有三次跪拜,這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禮儀。一拜天地,再拜父母,三拜共和國英雄。

    當我和妻子走出建三江火車站的時候,一派都市繁榮的景象,高樓大廈,車水馬龍,人來人往,商業街市。特別是建三江管理局大樓,又大又高,我到過的幾個農場場部辦公大樓都有高大的臺階,前面有一個大廣場……盡管我有準備,還是為眼前一切驚呆了,如果說這是在哈爾濱,或者說在北京的某個地方,都會讓人相信。

    我以往往的建三江哪里去了?我想走到田野上去,向大荒行古老的禮儀。

    現在,我跪伏在哪里?無地跪拜!

    在我采訪建三江時,所到之處,談及建三江的開發,不論男女老少,都會談到師長王少伯將軍這個傳奇人物,并懷著敬意,贊揚他對建三江做出的巨大貢獻。

    王少伯將軍在建三江率領兵團第六師官兵,開始墾出大片土地,修建了福前鐵路,治理了別拉洪河,這樣他的功勛。當然,他也有在六月份種過小麥的敗筆,這一直是兵團被人指責“瞎指揮”的把柄。更有甚者,有人指責他們在當年把沼澤破壞了,說這里不應該開發,而是應該大力加以為保護。

    如果站現在的角度說話,他們是有道理的。如果你設想一下,如是你是兵團第六師的首長,當你帶著六萬人馬挺進荒原,沒有房住,沒有糧吃,你又要率兵準備打仗,做為一個軍人,你不能退卻,這時候你怎么辦?

    王少伯將軍也好,兵團第六師也罷,他們是沒有退路的。兵團第六師之所以組建,是因為建三江在撫遠三角洲腹地,沒有人煙,僅有四個老農場的一些三三兩兩的墾荒點,根本不具備抵抗力。如果中蘇戰爭爆發,蘇聯的機械化部隊在冬天可以迅速突擊進來,兵團第六師之就因為這個誕生了。

    王少伯將軍和兵團第六師,只能勇往直前。現在看來,說他們屯兵戍疆,不如說是生存下來。他對我說:“我有了糧食,才能打仗!”如果戰爭爆發,王少伯將軍和兵團第六師首當其沖,沒有糧食是萬萬不能的。

    當我們吃著建三江“中華大糧倉”的糧食,坐在那兒高談闊論,奢談環境保護,生態平衡的字眼的時候,請那些指責他們的人捫心自問,我們報復問一句,你厚道嗎?你不用回答,這一切你是不懂的。

    革命導師列寧曾說:“鷹有時比雞飛得低,但雞永遠飛不到鷹那么高。”當年我回老家衡水,在堂兄家看見,雞晚棲在棗樹上睡覺。那是我第一次見到雞如此棲息,真的沒有見過它飛上天的樣子。話說回來,沒有傷疤的英雄不是英雄,有傷疤的一定是英雄。但是,歷史選擇了他們,這是無可奈何的事情。歷史就是如此!

    他們是軍人,奔赴的是疆場,戰死的地方有一定是在沙場。他們不是農民,不是應該在農場。他們適合于戰爭,而不是農業生產。歷史就是這樣開著玩笑,他們種地打糧沒有農民那么精致,但他們的軍人特有的氣質與稟賦,做出了農場永遠不會的選擇。

    老實說,我是不忍心責備他們的,特別是在英雄遲暮的時候。他們是共和國的軍人,在戰爭一觸即發的時刻,聽從黨的命令,奔向遙遠的邊疆;當他們聽從黨的命令,放下槍種地打糧;他們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一切。就王少伯將軍而言,他和他的第六師,留下了建三江這個光榮的名字。這就足夠了。

    從建三江回到哈爾濱,我開始準備寫作了。我非常喜歡林予的《雁飛塞北》,這是北大荒開拓的史詩般的贊美詩,影響了幾代人。我對他的仰慕發自內心深處;我也非常喜歡晁楣,喜歡他的版畫《第一道腳印》,那個擎著火炬的開拓者,在荒原上從深夜走向黎明,迎著滿天冉冉升起的霞光。

    老實說,我仿佛在這朝霞中看見了建三江,我的創作激情涌動起來。

    我確定了書名《朝霞中的建三江,我們的“中華大糧倉”》。于是,我看見了年輕的115師長王少伯將軍,來到了東北遙遠的邊疆,兵團第六師在一個叫火燒孟的地方誕生了,他揮手說,這里就叫建三江!

    《朝霞中的建三江,我們的“中華大糧倉”》全書十三章,猶如一部雄渾的交響曲,開首是悠揚的小號奏起,展現中華祖先的土地上人們的生活、勞動和苦難。接著激昂的進軍曲,王震將軍十萬官兵挺進荒原。十年后在急驟的暴風雪中,兵團第六師挺進千年的沼澤地帶,修建中國第一條支農鐵路,治理別拉洪河,開拓廣闊的新墾地。最后是充滿希望的旋律,般著改革的春風拂過新墾地,星羅棋布地出現了家庭農場群,終成中華大糧倉!

    《朝霞中的建三江我們的“中華大糧倉”》的初稿,經過半年寫作完成了。書稿近40萬字。內容涉略全部北大荒開拓歷史,從戰火中的1947年榮轉軍人,1954年鐵道兵,1958年十萬官兵,1969年六師成立,1976年到今的“中華大糧倉”。應該說這是一部全景式的開拓史。

    我無意把它寫成史詩那樣的作品,因為我的筆力不逮,時間還很匆忙,另外還有資料的不足,加之各種不是我能夠解決的困擾,只能寫成這個樣子了。我感到非常遺憾,許多東西都沒有寫進去。當時曾經寫進去了,想了一下也就刪掉了。好在感到安慰的是,自己盡了心,盡了力,終于把它寫了出來。希望喜歡它的讀者,能感知那塊神奇土地的一切吧。

    如果能夠這樣,我會高興的。

    我眺望著祖國東北的方向,那遼遠的地平線上,在那里整個天空中出現了朝霞,霞光在燃燒。我知道,那就是我的建三江。在我的心里,確切地說,是在我書中,她有著中國最那美麗的夢想與故事。我把它寫了出來,我想大家會喜歡的。我把它獻給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的全體官兵,我是真心實意的。

    一陣天籟飄來,仿佛有人群在歌唱,歌聲初始是緩慢而又憂傷的,后來變得明快而高昂,飛向大地的遠方。在我的思想中突然產生了一種明顯的聯系,把這種天籟般的歌聲和祖國最荒僻、最遙遠的角落里,把過去的一切人與事以及歷史連接起來了。

    我們應該思考,思考得出的不一定是真知灼見,但思考的意義發現真理。這是無疑的。建三江有過輝煌,它的未來改革會如何?現實主義?浪漫主義?它真實的東西在何許?會不會很容易不自覺,很容易把這種“總體性看法”變成一種情緒,甚至是一種廉價的憤世妒俗的情緒。現實主義不是吐槽,而是要尋求一種對社會和時代更廣闊的總體性把握。

    我寫《朝霞中的建三江,我們的“中華大糧倉”》應該有我的思想與思考,和判斷以及審美情趣,寫一部全景式的史詩類的東西。我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希望把作品寫得唯美。我的思想已經從純物質層面解脫出來,努力到達審美創造。

    我終于看見,在霞光之中,地平線出現一顆太陽,開始緩緩地升起在草地、田野、森林和河流的上邊,升起在我們最熟悉的最熱愛的神奇土地——建三江的天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久久久|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浪潮| 国产99精品久久| 久久久这里有精品999| 国产精品九九久久免费视频 | 精品水蜜桃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熟女| 99精品久久99久久久久| 日本精品VIDEOSSE×少妇| 日韩精品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V| 精品国产V无码大片在线看| 性欧洲精品videos|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 中文字幕一区精品| 四虎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18久久久久久| 99久久人妻无码精品系列蜜桃| 99热在线精品播放| 久久精品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 久久乐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九九视频精品在线| 日本加勒比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 国产精品麻豆成人AV网| 992tv精品视频tv在线观看| 1204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青青草原精品国产亚洲av| 久久国产精品鲁丝片|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友在线| 中文成人无字幕乱码精品区| 97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 91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爽爽ⅴa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拍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国产自在在线 |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专区网站|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夜色|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